張曉蔚
摘? ?要: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航空事業中氣象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氣象服務已成為航班安全、正點的關鍵環節。文章通過對民航氣象工作進行研究與分析,提出了民航氣象工作高品質運行的各項舉措與建議,希望能為民航氣象服務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新形勢;氣象服務;民用航空;氣象工作
現階段,飛行過程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高危天氣,據空管部門統計,60%以上的飛行延誤與天氣有關(雷雨,能見度,低云,風,顛簸,雪,凍雨,積冰),低云、低能見度等惡劣天氣是導致飛行等級事故的重大因素,給民航氣象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只有重視對航空氣象的研究,準確把握天氣變化規律,才能確保飛機平穩、安全地運行。
1? ? 氣象工作的重要性
據統計,2011年全國旅客運輸量為2.9億人次,總周轉量是574億t公里,年增長分別為6.6%和8.2%,2018年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運輸總周轉量為1 206.4億t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1.4%,10.9%,全國千萬人次級機場達37個,新增飛機約170架。短短8年,民航完成了倍增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國家GTP的發展水平,中國民航進入了加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航空公司及旅客對航班安全、正常的需求不斷提升,高精度、高準確率、高時間分辨率的氣象服務成為民航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需求是發展的強大內趨力,社會對民航氣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從而推動民航氣象工作向精準化、定制化、實時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民航氣象服務各個部門高效地配合,才能為用戶提供準確、定量的天氣服務。氣象從業者只有具備較高信息處理統計能力、超強的心理素質、過硬的業務技能,才能使定量、準確的氣象服務變為現實,大大降低航空公司的返航備降率,緩解天氣復雜時“天路擁擠”的矛盾,滿足群眾對航班正點的需求。民航氣象從業者解決以上問題任重道遠。
2? ? 新形勢下民航氣象工作新要求
2.1? 提高探測能力
探測是民航氣象工作的基礎,是民航氣象服務的基石。為提高探測能力,需進一步對機場、終端設施等基本探測設備進行更新,不斷提升設備運行的精確度與可靠性,進而建成可適應航班實際運行需求的設施。通過使用氣象探測高精度技術,實現飛機從起飛、運行到著陸全過程中的氣象監控與預測。對飛行密度較大、大霧天氣多發的機場進行大霧預測以及低云天氣的監測,針對雷電頻發的機場進行實時的雷電探測,這些有的放矢的探測手段成為氣象服務的重要依據,從而可以更好地保障飛行安全。
2.2? 提高預報準確性
提高預報準確性是航空氣象預報的核心內容,通過使用現階段成熟的氣象預報技術,結合EC,GRAPES等數值模式,充分整合衛星云圖、雷達、風廓線儀、微波輻射計、閃電定位儀等各種探測資料,實現航空氣象預報的精準化、定量化,從而使定性預報往定量預報、寬泛預報向痛點預報的轉變成為可能。
利用機場歷年的氣象數據,結合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utomatic DependentSurveillance-Broadcast,ADS-B)、雷達、云圖等資料,通過機器學習,在航路、航線圖上二次開發三維立體短臨預報產品,從而為管制指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大幅度地降低返航備降率,提高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
2.3? 提升航空氣象服務的定制化程度
協同運行決策機制CDM是自2014年起發展起來的決策機制,民航氣象的不斷更新與發展為MDRS提供更加準確、實時的氣象數據,同時也為管制運行與信息管理部門帶來范圍更廣、更加準確的航空氣象服務。民航氣象運行單位應滿足客戶對于氣象信息的提前預報需求,針對雷雨、大霧、積冰、顛簸等高影響天氣,提供機場天氣警報、趨勢著陸預報、修訂報等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航空用戶對氣象服務的私人定制要求。
2.4? 提高服務產品與用戶系統的融合程度
航空氣象服務系統的各級服務內容統一,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產品之間以及產品平臺之間的融合度。打破現階段以電碼或縮寫明語等為主的單一產品提供形式,根據航空氣象用戶的需求,結合航空實際運行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把氣象信息以及航空管理等決策系統考慮在內,向用戶提供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氣象服務系統,進而實現氣象信息和航空決策系統的全面融合,完成氣象系統中管制與氣象信息的一體化。
2.5? 提高信息傳遞的及時性
結合現階段高速發展的信息網絡系統,建立高度整合的信息資源系統,不斷挖掘系統發展的綜合信息,為民航氣象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進而將民航氣象信息系統建設成為具有信息收集、信息處理等綜合功能的系統,最終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
3? ? 民航氣象工作所面臨的困難
隨著民航的加速發展,旅客對航班的安全性、正常性有了更高標準,要求民航氣象部門不斷提高預報的準確性。現階段氣象科學存在一些難以跨越的技術問題,使民航氣象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民航氣象從業人員需分析實際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3.1? “天路”復雜,難以精準預報
在航空飛行過程中,天氣是影響其飛行的最大不可控因素,但也是可預測的不可控因素。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旅客人身安全、航班的正常性、空中流量的容量等,因此,準確的天氣預報就尤為重要。目前全國中小機場的運行單位面臨著通病:預報所需的氣象原始數據不能輕易地獲得,探測手段陳舊、單一,往往只有云圖接收處理系統及AWOS系統。以上情況嚴重地束縛了預報員,在精細化、標準化、個性化的預報上困難重重,這在很大程度上給航空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不便。
3.2? 預報心理對航空的影響
由于天氣預報是影響航班正常飛行的重要因素,民航氣象從業者深刻認識到天氣預報的重要性,并時刻將“安全第一”的理念牢記于心。為了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氣象運行單位對所有的高影響天氣進行了劃分,并總結了一些適合當地的預報臨界值,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航空飛行。民航氣象預報是一個“現世報”的崗位,所有的預報產品均會在幾小時后得到驗證。不準確的預報產品往往會導致延誤、返航備降,有些甚至可能會導致飛行等級事故,給預報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預報員在實際預報中往往抱著“寧重勿缺”的心理,將天氣過程預報得嚴重,從而產生與實際天氣相矛盾的預報產品,使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遭受巨大的損失,造成“天路”不必要的擁堵。
3.3? 基于多源數據的融合產品缺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行的旅客越來越注重用戶體驗,航班的正常成了人們出行點的最關注。民航氣象人員(特別是中小機場)緊張,只能頻繁應付值班,不能分出更多的精力從事航空氣象研究。同時,氣象數據不能更好地共享中小機場,各中小機場“各顯神通”,所獲得的氣象數據質量不能保證,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班量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先天不足”就帶來氣象服務產品質地不夠優良,不能讓航空氣象用戶享受到精準化、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因此,基于多源數據的融合產品就成了民航氣象迫切需要的產品。這些融合產品可以是氣象各類產品(數值預報、衛星云圖、雷達、風廓線、AFT的氣象報文及飛行氣象文件)的融合,也可以是氣象產品(雷達、衛星及預報)與飛行航路圖的融合,還可以是精簡明了的預報產品與航管信息的融合,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航空氣象客戶的個性需求,讓民航氣象服務插上智慧的翅膀。
4? ? 新形勢下民航氣象工作的改進措施
4.1? 注重飛行氣象服務
民航氣象工作就其性質與任務而言,最主要的是服務,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才是其工作的本質。服務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日常氣象的監測過程中,也體現在氣象服務過程中,特別是出現復雜天氣時,及時準確地提供個性化氣象服務,就能有效地控制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航空用戶在了解到準確的天氣狀況后,可以在流量控制、飛行調配上有一定的準備裕度,在較大程度上減少航空公司的損失,達到安全與利益的雙贏。
4.2? 規范標準,基礎服務強安全
“安全第一”是所有民航人最重要的理念,在民航氣象人心目中,所有的安全理念都轉化成了一項項實際的工作行動:將民航氣象服務內容具體化、精確化,將每一個規章制度變得貼切實際工作內容并可執行,將每一個業務程序規范化、專業化。民航氣象不斷地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制定了9小時和24小時的天氣預報、修訂報、機場警報、趨勢預報等規范標準,進而形成了一套互補完整的預報模式,并設計了一套針對復雜天氣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程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務質量,以規范標準的服務提升民航工作的可靠性。
4.3? 規范運行,體現服務強效率
由于社會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提高,現階段部分制度已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根據民航工作的實際情況,以服務為主,規范運行,增強服務意識。通過多種方法,提升自身服務效率與服務信念,為用戶提供最優質化的服務。
4.4? 加強交流,精準服務強協同
時刻與客戶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提供最有效的服務,這是現階段氣象工作對民航氣象工作提出的更有針對性的目標。通過不斷交流,了解客戶需求,進而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要實現民航信息的精細化預報,需要結合客戶各自的需求,制定有針對性、合理的服務措施,提供點對點的定制化服務。一方面積極進行用戶的走訪和座談交流,進行崗位任務的了解,并且進行運行協作研討,保證協作機制的建立和有序運行,并進一步加強和用戶的溝通,逐漸增加服務的手段,細化服務產品。另一方面,還要針對復雜天氣保障事件進行案例整理和分析,并對處理方案和實施策略進行復盤,積極發現在運行決策過程中和氣象服務配合時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對空管保障的支持效果,以便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精細化服務。最后,還要發揮MDRS協同作用,提高空管系統各部門協同力度,提升復雜天氣情況下氣象服務產品指導能力。
4.5? 技術引領,創新服務強智慧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航空氣象服務方式的更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現階段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民航發展提供了信息化服務,通過網絡可以實時展現航空氣象服務內容,使氣象服務逐步走向便捷化、簡約化、大眾化。通過科學技術引領,不斷創新服務方式,為大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更新和完善航管、氣象綜合信息顯示系統,進一步實現氣象信息和民航管及運行的有機結合,為航空氣象用戶的安全生產和協調運行提供需要的參考信息。
5? ? 結語
天氣是航空飛行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關乎著旅客的生命安全,為航空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就成了氣象從業者的工作重心。通過使用綜合的預報手段及預報平臺,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針對不同航空氣象用戶提供“定身量制”的服務內容,為旅客和航空公司提供滿意的用戶體驗,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武文斌.民航氣象預報綜合信息發布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9(9):113-115,129.
[2]劉羿良,劉亞平.完善我國民航氣象管理和保障服務體系的可行路徑探討—以中美日三種模式對比為視角[J].民航管理,2019(6):68-71.
[3]馮樹祥.淺談民航氣象觀測中云觀測技巧[J].科技資訊,2019(7):198,200.
[4]朱典旭.精細化預報在民航氣象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9(2):115.
[5]李屾.民航氣象數據庫系統網絡信息安全及維護研究[C].合肥: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2018.
[6]陸鐵.民航氣象設備的運行管理[J].中國新通信,2018(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