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洵平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內容,而且需要提升學生的思維敏捷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更新教學手段,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研究策略
創新是一個社會不斷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提升創新意識,加強創新能力,才能保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小學數學作培養學生思維敏捷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學科,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到與時俱進,探索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道路和學生個體差異性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更加優秀的社會人才。
一、創新意識的定義
創新意識是指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對的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下,改進或者創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并且能夠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動。擁有創新意識是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鍛煉。我國的數學學科對于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作為基礎學科,內容簡單,題材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學生容易理解,能夠引發學生對于數學的思考,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發現新問題和創造新思路的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首先,對于國家而言,一個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只有擁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才能,才能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其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培養小學生的穿心意識是符合社會潮流的。而且對于學生而言,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創新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而且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利用小學數學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提高學生的個性培養,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塑造一個符合時代發展和時代召喚的現代優質學生。意識是行動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創新能力是學生在未來的事業發展中重要的技能,是為社會文化建設的堅實力量,因此培養創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該遵循的原則
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不是泛泛而談,而是需要符合科學,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要注重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教學課堂作為創新意識的主要活動場所,需要時刻遵循以下原則,才能保證創新意識活動的落實。
(一)知識性
知識作為成功的基礎,不僅需要牢牢掌握文化知識,而且需要掌握基本思想和技能以及基礎的活動經驗,在教學活動中,帶領學生們學習好基礎知識,做好基本功,才能在遇見問題的時候有自己的想法,能夠自己獨立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基礎”與“創新”能夠搭起一座堅實的橋梁。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拓展學生的求知渠道,豐富學生的大腦。
(二)質疑性原則
培養學生的脂溢性是數學學科中的重要一點,學生面對已有的知識或者答案,需要抱有一顆不求甚解的心,這樣才能積極發散自己的思維。在面對已知的解析中,善于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發現問題的不同之處,提出其他的看法或者解決方法等。質疑性是學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三)主體性原則
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都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題,讓學生處于課堂的中心地位,圍繞著學生的發展和特性設計和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教師自古以來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活動,但是要記住自己只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對于教學來說,學生才是其中的主體,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恰恰就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得到結果,最終為創新能力提供新的方向。
(四)民主性原則
民主性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和諧探討,各抒己見,不對學生的思維成國家進行攻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民主性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
(一)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是需要肯定的,只有獲得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學生才能夠肯定自己,才能夠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思考。不求甚解是學生在學習中應該保持的一個態度,在學生有疑惑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及時給予解答,這樣能夠鼓勵學生在下一次遇到難題的時候,多加思考,多多求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設計對基礎知識重點教授,并且要能夠形成知識增長點
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所有能力培養的基石,只有牢牢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學生在面對難題的時候才能夠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知識增長點是能夠支撐學生學習新知識,至少能夠在難題中找到自己能夠理解、解決的一部分,對于學習過程中的學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于基礎知識的教授,對基礎知識進行仔細分析,讓學生能夠輕易理解,逐漸全部掌握。
(三)對學生大膽的假設以及猜測精神給予鼓勵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離不開大膽假設。偉人說的好“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這更加證明了猜測精神對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獨立大膽思考是創新精神的核心。小學生作為低齡階段,本身就對于各項事物充滿好奇,因此在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中,具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需要教師對其加以指導,才能形成系統、科學的思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各種猜想、假設采取鼓勵措施,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于獨立思考的興趣,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好習慣。
結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督促學生們掌握文化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最終為國家培養越來越多的優質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國翠,王義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39.
[2]丁財,丁海燕.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36-137.
[3]蒲明川.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