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格
摘 要:近幾年,我國教育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教育理念大力推行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對于學生綜合學習素質的提升也起到了明顯的提升作用。初中地理知識點多而雜,老師如果教學方式枯燥的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老師更應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趣。本文就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探究進行分析討論。
關鍵詞:初中地理;中學生;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印象和學習效率。初中地理由于知識點多而雜,更適合利用這種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來加深學習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的交流以及學習效率。在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習的地理知識運用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心中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理念和信心。學生在加強了自身學習印象的同時還意識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這對學生綜合學習素質的提高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1 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1.1分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進行分組教學,重點就是:分組。分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幾種就是: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由組合、讓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組成一組、讓成績好的學生結合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帶動學習。剛剛升入初中的一年級班級,學生彼此之間都不熟悉。老師對于班里學生的學習程度也不清楚。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自由結組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程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但這種組隊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一般情況下,自由組隊的方式往往會導致一個組內都是同一種學習程度的學生,甚至說他們全都是“熟人”。滿足不了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帶動的要求。自然也激不起組內競爭學習的現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激發,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提不起來。但是這并不代表這種結組方式就毫無可取性。地理老師可以在采取這種結組方式四到六周,大致掌握清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后就將其重新打亂排組。將各個學習程度的學生安排到一組內,保證每個組內的學習情況都平衡且一致。加強了小組合作的創新性。在保證每組整體水平都相同的基本情況下,保持組內成員的學習本質差異。既能保證班級整體學習情況的平衡,還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被照顧到,保證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跟著大部隊走,不掉隊。其實這種結組情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證組內每一個成員都能有自己完成的任務,避免學習任務都交給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完成。成績較差的組員由于害怕、不自信、偷懶等原因避免完成學習上的任務,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兩極分化的現象。幾個例子來說:初中地理有地形圖判讀的環節,這一章不算簡單,又很重要。學生一旦在這一節掉鏈子了,再想在地理上考高分就很難了。老師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將學生進行科學分配(學習本質差別教大的學生結合成一組,有助于彼此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將本章所要學習的內容分派到各個小組中,讓他們組內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分配。在進行山頂、山脊、緩坡、谷地等地形圖的判讀時,讓組內成員共同學習進行對這些地形圖判讀。但是在判讀結束后要分配任務到個人,讓組內成員自行進行講述。并在講述過程中將自身的理解代入進去,結合別人的見解來掌握判讀的精髓和方法,了解各個地形圖之間的差異。這不但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但是老師要懂得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變通,不然可能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1.2 合作學習的精髓是正確的問題策略的采取
正確問題策略的采取是學生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的關鍵。針對于此,老師要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提前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預習程度,結合本節課要完成的學習目標以及將要采取的教學方式和內容等多方面因素,向學生提出較為科學的、合適的、他們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解決的且能提高自己的創新學習思維的課堂問題。此外,在小組成員針對課堂問題或者學習內容進行組內討論時,老師要將時間交到學生的手中讓他們自由支配。即使發現他們的思路或者討論出了錯也不要去干涉。因為只有犯過錯,才會對來之不易的正確結論有深刻印象,另外也省的打斷他們的思維或者打擊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老師可以在這個學習環節中起輔助作用,但要演好課堂上配角的角色。
1.3 采取評價策略
正確有效且中肯的評價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結束或者學習過程中走彎路。老師可以事先針對班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績來給他們量身制定學習目標,并制定一個相應的客觀評價機制。評價方式和對象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組員或同桌。但是一定要保證評價是客觀且正確的、不能偏倚。這種評價策略的實施不但有助于幫助同學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和能力。
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降低遺忘率、收獲更多的教學成果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心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無疑是最有效且直接的。正確且合理的分組、正確問題策略的實施等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綜合學習素質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雪芳.關注差異,促進發展: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差異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8(04):45-46.
[2]孫桂萍.中學數學“差異教學”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18(11):16-18.
[3]楊萍.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研究路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