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飛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想象能力;尊重
對于音樂的想象是能動的,是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探究;是自由的,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碰撞。在初中生音樂想象能力日益“凋零化”的今天,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們應該還原音樂的生態本真,著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與創新思維。
1.更新理念,尊重學生的想象意識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是這樣,對于音樂的解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認可學生想象結果的豐富性,不僵化地提供標準答案,是對學生想象意識與創新人格的尊重。
比如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第五段,樂隊齊奏,速度加快。我要求同學們想一想:此時音樂風格有什么改變?這是為了表達什么呢?有學生說此時表現的是作者的情緒有點激動,有的說是江面上的人越來越多了,顯得有點熱鬧,有的說船只聚攏來了,大家氣氛異常熱烈,到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學生的回答就更加豐富了:有的說是魚兒看到人們來了,都跳出水面了!有的說是漁船打破了水面,掀起波濤!還有的說是人們在船上說拉彈唱,正是晚上七八點娛樂的黃金時間……盡管有的回答與教材的經典解釋并不一致,但筆者以為應該允許欣賞者有自己創新的空間,只要風格、氣氛大致相同,都應該允許。
到最后尾聲的時候,我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畫一幅此時的江景圖,很多學生都畫了平靜的小船、皎潔的月亮、還在江邊的小樹房子等、水面微波粼粼,表達出一種讓人沉迷的寧靜氛圍與詩畫意境……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并沒有作過多的要求與提示,盡量把想象的空間讓位給學生,不隨意打擊學生的個性化表現,使學生的想象意識到了鼓勵與肯定。
2.激發動能,聚焦學生的藝術思考
音樂是聽覺藝術,也是思考的藝術,結合藝術進行思考是音樂想象的必備條件。比如在欣賞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飲酒歌》時,我讓學生感受其音樂節奏的風格,學生普遍能說出曲調比較輕松、快樂,充滿著活力,那么這樣的藝術風格可以表達怎么樣的主題呢?于是我向學生講解了作品創造的意思——表現了主人公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充滿青春的活力、同時又描繪出沙龍舞會上熱鬧、歡樂的情景。
這些以樂曲風格來展開想象的方式,把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到音樂本身。再如《藍色的多瑙河》是一首變化比較大的曲子,一開始,小提琴在用碎弓輕輕奏出徐緩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圓號吹奏出連貫優美的高音,活潑輕盈,瞬間可以激活人們的心靈,也許是美好的一天開始了……第二部分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描寫了南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姑娘們,穿著鵝絨舞裙在歡快地跳舞,富于變化的色彩顯得格外動人……教師可以通過列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分別用文字來表達對作品藝術風格與描寫現象的理解,通過不斷的領悟為為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3.解放頭腦,挖掘學生的想象潛能
陶行知先生在其教學理念中非常注重解放學生的天性,提出“六大解放”的口號,他倡導給學生自由發散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及時聚焦思維。這一教學思想在音樂教學上非常適用。
在教學《穿越竹林》時,筆者要求學生通過影視音樂的欣賞,了解音樂在影視中的重要作用,并借此學會合理的想象。一開始,我播放了電影畫面,讓學生理解場景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隨后讓學生欣賞電影《臥虎藏龍》主題音樂電影片段,并談感受,有了這些基礎,讓學生再次聆聽《穿越竹林》,舉手的學生開始多起來,但還有一部分學生沉默不語,有幾個平時虎頭虎腦的學生此時也顯得異常安靜,于是我問他們:你們想不想表演一下主人公穿越竹林時的神情與動作呢?想不想寫一段電影解說詞呢?想不想來表演一段舞蹈呢?誰能為表演畫一幅背景圖呢?大家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這一動人場景呢?一連串的問題拋出后,我讓學生通過分組自己選擇一種方式,準備五分鐘,五分鐘后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同步展示。實踐證明,當教師充分信任學生,設法讓學生大膽地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展示的時候,學生的想象潛能是最容易得到開發的。
4.授之以漁,協助學生打破想象屏障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過程,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進行想象的過程中,欣賞者難免受到自己生活經驗局限性的影響,存在片面甚至錯誤的理解。正象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中,摸到身子的盲人,他感覺大象與直立的平面,所以說是一堵墻,而腿的盲人就認為大象是一根柱子。此時作為一旁的明白人應該為盲人指條路,教他怎么去摸象,比告訴他象是什么樣的更重要。
比如《多情的土地》是作曲家施光南為男中音歌唱家佟鐵鑫所作的一首抒情歌曲,要讓學生就每個樂句都展開具體而生動的想象,就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也難以讓學生形成與作者、表演者的深度共鳴。其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去總結的想象方法可以有:文字解讀法——歌曲的文字部分所描寫的內容為學生展開想象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大多集中在國家、土地、眷戀這些重要的詞匯上,而且寫得比較含蓄,所以只能獲取一部分想象信息。聯系背景法——這首樂曲創作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國門的打開,很多人開始向往國外的生活,包括現在的中學生中也大多存在“月亮也是外國的圓”的想法,作者此時創造這首曲子正是為了表達外國雖好,我們的國家卻有著豐富的資源與悠久的歷史,有著為之創業與奉獻的廣闊空間,希望自己能夠以自己的青春為建設偉大祖國作出貢獻的愿望。
藝術分析法——“我深深地愛著你”這句中的“深深地”是三連音節奏,形象地刻畫人們離開故土時那一步三回頭的心情,而帶裝飾音的切分節奏則更強化了人們細膩的情感。
體態律動法——中部B段,歌詞包含深情,熟悉的土地、田野、花草、路徑把人們的情感拉向了最潮,此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土用手勢與腳步來表達內心。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用自己巧妙的教學藝術去“輕輕敲醒”學生沉睡的“想象力”,用充分的熱情去引導他們“慢慢張開眼睛”。讓我們音樂教學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