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文華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綜合管理的指導者、策劃者、執行者,肩負的工作細致而繁瑣,不僅面臨壓力,還要接受挑戰。當好班主任需要熱情,更需要智慧和新的追求。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要抓好各項管理細節,探索有效地管理策略,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廣闊的天空。
一、關愛學生,用真誠贏得學生的心靈
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 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去愛學生,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這份“愛”不是我們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一個教育者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是用心靈贏得心靈。當學生笑的時候,我們也開懷地笑;當學生難過的時候,我們要溫言相勸;當學生思想開小差的時候,我們要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見了學生,我們可以主動地先跟他們打招呼,學生的東西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主動幫他們撿起……這種關愛融入了民主、平等的意識,師生關系融洽,其樂融融。教育效果就會特別突出。
在教育教學中,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愛護和尊重。堂上給他們留一席之地,激勵他們踴躍發言;課間里要與他們一起談心,不能冷落他們;當他們犯了錯誤,不能大發雷霆或冷言冷語;當他們做得好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
二、以身作則,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教師首先要示范做好。因此,班主任在班中凡事都要做學生的表率,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例如:講究衛生,保護環境,看見地上有垃圾,我們就隨手撿起來;講臺上的東西,我們要收拾得整整齊齊;平時要使用有溫度的禮貌語言等等。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卻反映了一個教師的良好修養。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時間較長,其所言所行都應該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值得學生信賴的人生導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與習慣。
三、給學生多一些贊賞,多一些鼓勵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勵、欣賞、肯定性評價。經常受到贊揚的學生,人性能得到張揚,創新思維會得到發展,自身特長也將得到展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我任教的班中有一個男生,是學生經常投訴的對象,是其他科任老師眼中的“問題生”。但是,我發現他寫的字很好看,而且比較整潔有力。于是我找了一個機會,在班中鄭重表揚了他。然后我把他的作業本打開,在全班范圍內走了一圈,展示在同學們面前。同時,我還對他進行了一番鼓勵,希望他繼續努力,把字練得更好,把其他的事也做好,爭取先進。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經常把他寫的字放在班里面進行展覽,并及時肯定他在其它方面做得好的行為。經過贊賞和鼓勵,這位男同學找到了自信,體味到自身的價值,從此就慢慢轉變過來。他寫的字更漂亮、更整潔了,而且遵守紀律,虛心好學,成績也得到了提高,變成了受老師和同學歡迎的好學生。
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職責。學生的成長過程凝聚了教師的心血與智慧,教師應該經常以“美語”贊賞、鼓勵學生。只有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感覺到自己在班集體中存在的價值,才會對老師產生信任感,才能達到“親其師則信其言”的教育效果。正所謂“良言一句暖三冬”,讓人中聽的話語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因為學生需要知識的滋潤,也需要教師言語的贊賞與鼓勵。在教育教學中,一句真心的“贊語”,一句誠意的鼓勵,都能激發學生的心靈火花,產生無法估計的正能量,或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四、樂于溝通心理,善于傾聽心聲
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質量,是成功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談話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交流方式。但是溝通是一門藝術,掌握好溝通的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關注學生的表情、語言以及情緒的變化,并以肢體語言予以回應,可以用點頭表示認同,用微笑表示贊許,使學生感到班主任在認真傾聽,這樣更有利于溝通的開展,產生更好的溝通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別人聽自己講話乃是人所共有的一種基本需要。作為教師,以濃厚的興趣面對講話的學生,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同時還可以及時獲得從學生言談中顯露出的各種相關信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班主任可以利用課間、課余等時間與學生進行交談,用聊天等多種形式融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當師生之間建立起親密和諧的關系時,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作為"班集體靈魂"的班主任應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以人為本,不斷創新。為學生創建一個團結向上、溫馨和諧的良好班集體,給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撐起一片健康、快樂、美麗的天空,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需要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