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娥
金秋時節,學校又迎來一批一年級新生。新生入學教育又成為了老師們自發討論的話題。經驗告訴我們,班風、學風的好壞,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組織參與各項活動的效果,都與新生入學教育這一學習準備的過程密不可分。新學年,新起點,我校立足校本課程的開發,開始了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的探索——
家長:寶貝要入學了
優秀的孩子身邊總是有優秀的家長。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大轉折,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孩子上一年級了,生活有了諸多的變化,不僅是孩子,就連家長也有諸多的不適應。為了幫助家長作好陪伴孩子學習的準備,學校為一年級家長開設了家長學校專題課程。
7月8日——學校發放完新生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是一年級新生家長學校開課的日子。學校演播大廳座無虛席,“伴隨孩子成長的腳步”主題標語格外醒目,“二小校歌”主題音樂格外動聽。在校長的主持下,大家首先聆聽了學校老師的配樂散文朗誦《我交給你一個孩子》,優美動人的旋律、聲情并茂的誦讀,營造了一個健康、積極的學習氛圍。接著,政教處主任作了《寶貝要入學了》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她對新生入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對暑期學前準備和入學后家長應給予的幫助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講解。從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到學習、生活用品的準備,從學習習慣的培養到課外閱讀書目的建議,從家校配合到如何做孩子的榜樣……圖文并茂、案例生動。家長們仔細地聆聽,認真地記錄,整整三個小時,樂此不疲,收獲滿滿。
老師:再教一年級
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培育。同一個年級,不同的班級,課堂教學效率、組織活動的效果參差不齊,其根本原因在于班風、學風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老師們總是感慨“一屆不如一屆”。 入學常規做得好,將來的教學和管理才會很輕松。再教一年級,怎么做更好?從接受新一年級教學任務的那一刻起,老師們都在思考著。
為幫助老師作好再教一年級的充分準備,學校利用暑期時間,組織開展了“問題沙龍”“策略研討”“經驗分享”等一年級教師專題研修活動。由于研修活動及時、適用,老師們積極踴躍參與,一次次思維的碰撞、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令大家豁然開朗。在此基礎上,學校教導處牽頭,組織部分經驗豐富的老師開始了《請跟我來》入學教育校本課程的編寫。在不斷的思考、討論、梳理、完善中,形成了獨具二小特色的一年級新生學習準備期課程實施方案(包括班級管理準備課程和學科教育準備課程)。年級組的老師們興奮異常,很快分工完成了詳細教案的編寫、修改和課件的制作。面對新學年的到來,一年級的老師們激情飛揚、胸有成竹。
孩子:請跟我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開端將對孩子的一生有著無法估量的積極影響。升入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孩子們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性的、規范性的學習生涯便開始了。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學校決定在開學第一周,一年級不上統編教材,只搞入學教育!在前期精心準備的基礎上,旨在讓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進入新角色,養成好習慣的《請跟我來》新生入學教育課程開課了。老師們統一進度、統一教案和課件、統一活動組織形式,按部就班地實施。
班級管理準備課程由正、副班主任合作完成,分十課時進行:排隊、編座位、訓練坐姿——認識老師、學校,參觀校園——午間就餐常規教育——發新書、認新書、愛護書本教育——課前準備、整理書包——安全教育——分配衛生任務,勞動訓練——上下課呼號、課堂常規訓練——學生自我介紹——文明禮儀教育。其間,穿插課堂常用對口令、課中操、教學游戲的學習,讓孩子們在新奇、積極的狀態中了解常規、學習常規。
學科教育準備課程由學科老師擔任,分兩課時進行:看新書、認老師、排隊上下課——學科課堂常規訓練,課堂游戲。同時,讓學生熟記各類藝體課程時間,學做課前準備。各藝體學科入學教育課程還向第一學月延伸:音樂課學唱國歌、校歌、隊歌;體育課強化訓練隊列及口令,熟悉升旗儀式、課間操的位置及隊形,學會課間操、眼保健操;美術課學會正確使用美術工具……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學校、老師、家長的通力配合下,我校一年級新生很快適應了小學的學習與生活。老師們感嘆:磨刀不費砍柴工,今年的一年級課堂組織教學輕松多了!家長們感動:這樣的入學教育于細微處見真情,老師的真誠關愛、熱心幫助,讓孩子邁好了入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