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露露
摘要:在21世紀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也變得多樣化。如何針對當前社會所需培養適用的外語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英語教學發展體系下,以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創新為契機,來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
關鍵詞:英語專業;課程;復合型人才;模式
在21世紀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也變得多樣化。就英語專業來說,目前,我國在英語人才的培養上還比較單一,主要以培養語言技能為主,而這已然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針對當前社會所需培養適用的外語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英語教學發展體系下,以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創新為契機,來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
一、傳統英語專業的制約
傳統英語專業著重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但是除去這類型工作的需求,現如今很多外企也同樣需要懂得相關專業知識的英語人才,比如法律、計算機、通信等,這也使得非英語專業的人由于工作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學習英語,并成為該行業中既懂專業知識又有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這也要求各高校在結合本地區特色、本校專業設置情況,對本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與創新,新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應該要立足于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二、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我國高等教育英語專業教學與80年代中期就開始進行改革,與90年代初期進入改革高潮。目前已由最初的專業設點式調整性改革轉變為專業教學模式探索,初步形成了南北兩大區域六種模式的專業教學改革態勢:即外語+專業知識、外語+方向、外語+專業、專業外語、非通用英語+英語、雙學位,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外語專業人才。[1]
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中都加強了專業特色的學習方向。這類具有行業特色的院校利用本校在領域內的優勢師資,將英語和專業特色結合起來,為英語專業學生開設了本校見長的專業課程,培養出既有語言優勢又有專業特長的復合型外語人才。比如中國政法大學強調英語系學生的法律常識,開設了法律文書寫作課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英語專業有民航業務方向。英語與行業特色的結合,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會掌握基礎英語語言,還要求英語跟某個專業或行業融會貫通。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董曉波在發表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到“復合型外語人才除了熟練的外語表達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與未來職場相關的專業技能。外語只是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或者國際合作交流所需要的一個工具,它需要和具體專業結合起來才有實際應用價值。”[2]
而且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高校要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在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上也要調整優化,針對英語專業來說,高校要建立健全英語專業的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新機制。隨著科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而隨之而來的便是,高校在英語專業結構和專業課程設置上,就要瞄準這些方面的發展趨勢,及時跟蹤調研、及時調整戰略,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發展中對外語人才的要求。
三、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模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校英語系跨界探索“英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道路且長且遠。就目前已有的“英語+專業”模式中常常會暴露出一些短板。比如,早些年,有的高校實驗過“2+2”培養方式,即在入學后學生現在外語學院學習兩年英語課程,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并達到一定英語水平,然后在第三、四學年的時候,再去相對應的技能專業學科學習兩年,從而達到英語與專業學科的融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此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容易造成“兩手抓、兩手都不硬”,也就是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打不牢,專業學科知識學不深,所以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模式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1)、加強教資隊伍建設,突顯高師英語專業的特色
“英語+專業”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拓教師視野,更新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隊伍水平;不僅是增強英語專業知識,更要提升相關社會專業學科所需要的英語領域專業技能,才能突顯高師英語專業的特色。
(2)、改革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教材內容
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要創新,開設的課程要兼具實用性和靈活性,既要包括英語基礎口語、聽力、閱讀、寫作等基礎課程,又要包括社會學科專業知識相關鏈接課程,突出與英語的結合,彌補單一結構課程體系的不足,從而達到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要求。
教材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據。教材的編寫與選用,成為教育教學的開端,好的教材才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技能。所以高??梢酝ㄟ^多方渠道引進人力,物力,財力,為英語人才專業課程,提供改革支持、做好教材內容優化。一方面,要加強學生英語專業知識儲備;另一方面,要開展好產學研的協同發展,突顯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意義與特色。
(3)、開展校企聯合,增強學生的實踐性
學生在學校內學習的課程知識,僅限于理論層面,因此,要校企結合,鼓勵學生將校園內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就需要學校做好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結合,由企業提供相關的崗位,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通過實習的方式學以致用,還能為學生提供就業渠道。這樣才能更好的將高師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有效結合起來。
總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任重道遠,只有高校積極開展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才能在質量上穩步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辦學風格,真正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有效地解決來自市場和產業對外語人才的需要,從而源源不斷地培養出適用于各行各業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師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蔣顯菊.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2]“一帶一路”建設中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重要性.董曉波.光明日報.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