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慧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不僅顧客需求方向發生了改變,還對商業銀行提出了挑戰。技術創新往往帶來產業變革,互聯網技術突破時空限制,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產生了消費者新的金融需求,銀行傳統的金融服務不能滿足顧客日益變化的服務需求。商業銀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身的地位,人們將網絡金融的開放性、共享思考與銀行的經營管理完美結合起來,以利用者為中心、平臺為基礎,以數據為源頭的“貸款”管理為保障的商業銀行的轉型正在升溫。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客戶行為; 商業銀行轉型
引言
目前,我國科技,信息技術一直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這極大地帶動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影響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對網絡金融客戶的行為進行分析和互動。互聯網金融客戶行為變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轉型創新的思路,分別總結了三個方面,證明互聯網金融可以推動商業銀行發展。
1互聯網金融客戶行為分析
1.1互聯網金融服務廣大客戶
商業銀行一般將有限的資源投放給高級客戶,這要考慮自己的成本和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無視低檔客戶的要求。但網絡金融更能解決問題,問題是網絡金融具有便捷的途徑、低投資等特點。互聯網連線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只是介質發生了變化。因此,在發展網絡金融的過程中,不能一分錢一分地起步,而應該借鑒和借鑒數百年來傳統金融業的發展經驗。從經歷了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傳統金融業務發展中心的“產品”開始,在“顧客”變革中,網絡金融以“顧客”為基礎,營銷發展的動因“顧客”為中心,通過網絡向這種現代化尖端必須技術更多的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
1.2網上金融注重客戶本位
“以顧客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是吸引顧客的支柱。“顧客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是免費提供所需的需求需求的全面收集和深入發掘、細分以需求為基礎的顧客、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提供服務的合作和合作。隨著互聯網金融領域競爭日趨激烈,首先將確定正確位置,細化客戶,獲得面向明確發展方向的發展機遇。傳統商業銀行在設計產品時,要從風險控制,合理合法的角度考慮,避免在此過程中影響自己。而互聯網金融則將客戶視為自己的經營理念,最大限度地簡化操作流程,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
1.3“網絡金融”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元,比2013年底增加2699萬人,網絡普及率達46%。9%,比2013年末提高了1.1個百分點。互聯網日益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力量,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傳統銀行相比,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子商務、社會網絡服務、網絡平臺等技術進步,進一步促進了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傳統銀行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替代。
1.4互聯網金融實現了精密的營銷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借助搜索引擎、數據處理等技術,能夠掌握所有客戶的信息、瀏覽記錄等,很容易對客戶的需求、興趣作出直接判斷。與市中銀行相比,精巧的市場營銷較為困難。
2 互聯網金融客戶行為變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2.1商業銀行的業務面臨挑戰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末,網上金融的余額已突破8100萬人,確保了5000億多人,銀行辦理的存款也減少了1.3億人。網絡金融在如此激烈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2.2商業銀行微型信貸面臨挑戰
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信貸,但隨著網絡金融的出現,在成本、投資金額等方面占據很大優勢。到目前為止,主要是利用平臺將資金借貸給申請者,使用普通人的方式訂單方式,電子商務交易牛(Xiao)方式三種,這三種都能有效解決顧客小額貸款問題。
2.3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面臨挑戰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包括擔保,咨詢,代銷等,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平臺將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取代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例如,支付寶不僅是顧客和店鋪的中介平臺,還可以履行獨立的生活繳費、轉賬等職能。此外,網上金融還減少了商業銀行等待貸款的時間,真正做到了客戶的最高水平。
3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轉型創新思考
3.1要加強對客戶的正確營銷
銀行的本質是服務,是實現商業銀行根據客戶需求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也是保持銀行穩定生存之道。把商業銀行的價值實現建立在用戶價值的實現上,從市場定位和產品開發到生產經營和售后服務,在商業銀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都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戰略思想,深入挖掘顧客需求,加強顧客體驗。與網上金融相比,商業銀行要開展正確的客戶營銷,首先要確立‘客戶中心的經營理念,更要注重客戶對產品的體驗,積極優化商品設計,讓客戶真正體驗商業銀行的變化。其次,利用互聯網平臺工具,全面分析客戶需求等方面,開展個性化營銷。最后,按照顧客的消費習慣,消費金額,分成不同的階段,對不同的顧客進行不同的管理和營銷。
3.2推進物理網轉型
物理分支機構是指商業銀行的各分支機構,各分支機構能夠促進銀行的發展。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物理網的業績逐漸下降,不能成為銀行的一定支撐作用。因此,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物理網點的工作效率:第一,要量力而行,既要改造人工存取款機的效能,又要結合產業的發展,及時做好相應的網點安排。二是結合計算機的發展,增加各地自設設備的保管,減少一定的資金支出。三是連接網絡交易平臺,全面掌握客戶資源和信息,為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以銀行現有用戶為基礎,以實體分行為準他們做一個原型,一個實體平臺。以銀聯為基礎,依托網絡構建銀行網上支付平臺。以銀行聯合會支付積累的廣大客戶群為發展基礎,進一步升級銀行支付系統,充分利用電信,第三方支付以及廣大電子商務企業的數據資源和用戶資源,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便利支付服務。全面整合企業和個人交易數據,為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便捷融資渠道,切實降低貸款雙方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
3.3要推進電子頻道轉型
“網絡平臺事故”是中介、組織的開放性、共享的事故。商業銀行本質上是一個服務平臺,通過負債吸收存款,獲得資金,貸給融資人。但在資金供應鏈上,商業銀行作為中間中介,其效率低,成本競爭力不高,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形成覆蓋支付,交易,供應,市場的金融生態權,發展開放平臺金融模式,是轉變商業銀行的基本方向。加快電子通道布局,優化新增的自助服務設備,促進新型電子通道都能轉變電子通道。其中,加快電子通道布局,主要表現為增加個人貸款,外匯,繳費等重點商品渠道,有助于提高銀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優化新增自助設備,在繁華階段,重點路段增設電子自助設備,在設備中增加轉賬,提取,外匯等相關業務,有效提高商業銀行地位。但關注新型電子途徑是為了擴大社交群體,增加銀行利潤。
結束語:
科技創新往往帶來產業變革,互聯網技術突破時空限制,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產生了消費者新的金融需求,銀行傳統的金融服務不能滿足顧客日益變化的服務需求。要想成為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維持自身地位的商業銀行的轉型正在升溫。商業銀行的變化是,人們將網絡金融的開放性、共享思考方式和銀行的經營管理完美結合起來,以利用者為中心、以平臺為基礎、以數據為基礎的貸款管理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陸岷峰, 虞鵬飛. 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轉型戰略的創新驅動力[J]. 南都學壇, 2015, 35(3):102-108.
[2]黃娟. 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國商業銀行轉型主要路徑評價[J]. 吉林金融研究, 2015(3):49-51.
[3]卜銀偉. 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J]. 金融發展評論, 2015(2):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