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俞霞
【摘 ?要】 什么是創造性思維?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天,小學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題目:有十只小鳥停在一棵樹上,突然獵手悄悄地舉起獵槍向小鳥瞄準,結果打中了一只,請問:樹上還有幾只小鳥?最后大部分學生贊同老師的答案:樹上沒有一只小鳥。但是有兩位學生卻站了起來,一個說:“老師,鳥是人類的朋友,你不是說過不能打鳥嗎?”另一個說:“老師,錯了,打中的那只鳥正掛在樹枝上。”┅┅這個事例為我們作了很好的回答。
【關鍵詞】 思維能力 ?求知 ?思考
知識經濟時代首先要求人們具有創新意識,要求學校教育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擺在突出位置。柳斌同志在《五談關于素質教育的思考》中指出:“面向21世紀,這個挑戰,那個挑戰,這個需求,那個需要,怎么應付?我們只能從提高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用這樣的辦法才能應付時代不斷發展,知識迅猛增長,行業工種經常變換的局面。”因此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深化語文教改,實施語文素質教育,實現語文教育現代化的正確方法。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正確的方法:
(一)激發求知興趣,鼓勵創造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積極探究某事物或進行某項活動的認識傾向。如果我們在作文命題時重視捕捉學生的情感火花,讓其爆發出來,學生們寫作時就會有話可說,感到有興趣,中學生大多數敏感自信、愛思考、愛浪漫,又兼多困惑迷惘,可以針對這些情態進行命題,像《埋頭與出頭》、《我們愛自由》、《欲說如今好困惑》這些題目,與他們的心理比較貼近,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使其自覺地投入其中。
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創造精神。從眾心理表現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學生如果長期受這種心理束縛,在集體中就難以冒尖,更談不上創造力的培養了。一個同學愛好寫作,但總缺乏自己的特色。一次作文競賽,題目是“業精于勤,荒于嬉”,他從“勤”字入筆,羅列了一堆事例,寫得平平淡淡,后我建議他從反向立意,為“嬉”叫一聲“屈”。果然獲得大賽的二等獎。一次小小的成功,使他嘗到了突破從眾心理,發揚獨創精神的甜頭,更增強了對作文的興趣。
(二)豐富想象,捕捉直覺。
“直覺思維”是人腦對事物、事物本質及其規律作出迅速的識別,敏銳的觀察,直接的理解和整體判斷的思維過程,它是構成高層次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必要因素,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就不能忽視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捕捉直覺呢?一是通過閱讀,豐富想象,如教學《金黃的大斗笠》通過閱讀結合文中三幅風雨圖以及天真的弟弟,聰明的姐姐,自己猶如置身于藍天、白云、細雨、綠草、稻浪的天地之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麗與人間的真情。二是加強朗讀,進行語感訓練,王力先生說:“西洋的語言是法治的,中國的語言是人治的”其意在說明西洋語言重邏輯分析,漢語重語言主體的心理因素,強調直觀感受,這種直觀感受正是直覺思維能力強的表現。加強朗讀,進行語感訓練,正是憑借著閱讀活動的經驗直覺對言語做出敏銳感受,從而瞬時性地感知和領悟言語,是培養直覺體味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運用求異法,旨在創新。
“求異”法,是在分析解決問題時,不滿足已知的結論,而運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標新立異地提出自己新見解的一種方法。教學中,運用“求異”法,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培養開拓型人才十分重要,首先采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教學不應該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立體地、多元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體味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只有用全新的多角度眼光分析教材,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其次,引導學生逆向思維,一些中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對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教師在啟發學生逆向思維時,應向學生強調逆向思維要準確揭示題目的內涵,要合乎情理,不能隨意求異,隨意逆向;同時強調逆向思維,要立意求新,但不能脫離實際。
(四)多角度思考,意在求活。
1999年高考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它激活了考生創造性思維,多數考生文思如涌,浮想聯翩,作文考卷如百花盛開,各種奇思妙想爭奇斗艷,令閱卷教師興奮不已。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作文題賦予考生極為廣闊的創新思維空間,只要話題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有關都可以寫,既可以想象記憶移植過程,也可以想象記憶移植的結果;既可以寫記憶信息的移植,也可以寫記憶方法的移植;既可以寫記憶移植的好處,也可以寫記憶移植的弊端;既可以寫因移植而獲得新的記憶,也可以寫因移植而失去舊的記憶;既可以寫記憶移植的故事,也可以發表關于記憶移植的見解,還可以從“記憶移植”為依托,抒寫美好的情懷……可以說這篇話題作文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多向展示,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指導,全面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比較優秀的習作有《別了,移植的記憶》描述了一個記憶移植的故事,思接千載,縱橫千里,想象細膩而生動,記憶移植的苦樂躍然紙上,其利弊不言而自明;還有《超級竊賊》這篇科幻故事寫得曲折離奇,扣人心弦。文中對記憶移植的弊端不著一字,但其立意十分明確……總之,沒有多角度的思考以及求活的意識是不會寫出這么好的作文。
當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經濟的核心就是人的創造才能。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已把推行素質教育提到提高全民族素質和創造才能的高度來認識。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足見,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之一。
參考文獻
[1] 陸繼仁.語文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之我見[J].黑河教育,2013(9):41-41.
[2] 盧洪波,康玉榮.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我見[J].當代教育科學,1997(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