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輝
【摘 ?要】 由于農村少年兒童自制能力偏低,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的缺失,影響農村少年兒童思想教育。所以重視家庭教育,發揮學校主陳地的作用,優化社會環境,是解決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主導向。
【關鍵詞】 社會 ?老師 ?家長 ?影響 ?誘惑 ?缺失
近年來,校園暴力現象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校園暴力”現象折射出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實效性是教師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一、影響農村少年兒童思想教育存在的問題
1. 農村少年兒童自制能力偏低。
少年兒童年齡小,正處于身體成長階段和知識啟蒙階段,思想幼稚、單純、好奇心強,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雖然兒童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模仿性強是他們的優勢,但如果在接觸新鮮事物的同時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影響,從而會促使其形成不良的思想和產生不良行為。
2.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在農村,如果出現家庭瑣事,絕大多數是采取吵鬧甚至打架等粗暴野蠻的方式來解決的,忽視了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仍是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棍頭出乖子”、“不打不成材”。這種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尊心的傷害,忽視對孩子出現不良思想行為的原因的剖析,忽視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長期下來,孩子出現問題都不敢向家長傾訴,選擇獨自承受或尋求外人幫忙,這樣一來就容易使孩子思想行為出現偏差,甚至會走向極端。
3. 學校教育的缺失。
當前,學校“唯成績論”的觀念仍普遍存在,導致教師對少年兒童的關愛不夠,教師在對少年兒童的不良行為在教育上并沒有從根源上去挖掘其形成的原因,僅僅是簡單的批評教育罷了,還有很多教師把屢教不改的學生列入了“壞學生”的行列,然后通知他們的家長處理,隨之就放任不管了。其次是法制教育的不到位,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不能對自己行為的正確性做出判斷。
二、加強農村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目的
1. 有利于提高少年兒童的思想素質。
通過師生之間的教育、思想交流,轉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接受思想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地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使學生的思想品格健康發展。
2. 有利于提高教師素養,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通過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教師正確認識有效教育,切實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引導教師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藝術涵養。
3. 有利于形成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特色。
“依法治校、德育為首”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是學校的職責。通過探索有效的思想教育途徑,引導學生自覺接受思想學習的方式,主動接受教育,在學習中有開放的心態、參與的熱情和積極的求知欲。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教育效率,逐漸形成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特色。
三、農村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策略
農村少年兒童不良的思想行為的問題已經對少年兒童的教育和培養造成了巨大的阻礙,甚至對社會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帶來了很大的隱患,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了。應該如何加強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膚淺的看法。
1. 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所以說,父母的言行舉止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和教育著孩子。“曾子殺豬”這個小故事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闡明了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由于言而有信,后來的一天夜里,曾子的小兒子不管多晚了,也堅決要把借來的書簡還給朋友。從一點來說,父母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言行一致,孩子才能學有榜樣,行有準則。這種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要強烈得多。
2. 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
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利用學校的教育力量去加強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糾正他們的不良傾向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總是趨向于模仿他所愛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棄的人。”可見,教師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時刻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了解他們的需求。在思想上和學習上幫助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信,從而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喚起他們的熱情,提高教育效果。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教育教學中對已經犯錯誤的學生更要循循善誘,更有耐心地教育,幫助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二是發揮課堂教育主要渠道的作用。課堂教學是教育學生的主要渠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作內容為教育的切入點,根據學生特點結合課堂進行滲透,將學科教學與學生的思想教育巧妙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語文來說,教材中就含有許多培養思想品德素材的課文。
三是建立家校聯動機制和“問題”兒童跟蹤幫扶機制。深入到少年兒童當中去;到他們的家庭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情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問題,并多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重視子女的教育,平時要多對孩子進行溝通和教育。
四是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自我體會和感悟,引導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少年兒童對社會的認識首先是從生活開始的,因此,我們要對少年兒童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去,為他們養成良好的品德打下堅實的基礎。
少年兒童的思想行為問題不僅僅是他們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問題,還關系到農村教育的發展,關系到國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和長治久安。因此,加強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可以說是勢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緩。我相信,只要社會各界關注少年兒童的思想行為問題,家庭和學校重視孩子的健全發展,做到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相結合,就能保證少年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羅新智.談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46.
[2] 王俊超.家庭教育對少年兒童的品德培養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