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紫薇
【摘 ?要】 朗讀是初中英語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學生口語表達準確性和英語語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初中英語和小學英語相比有一定難度,如果無法提升學生英語朗讀能力,則會使英語停留在啞巴英語狀態,進而影響學生后續學習。對此,本文則從選擇合適朗讀形式、明確英語朗讀目的和采取合理評價機制等方面分析在初中英語培養學生朗讀習慣途徑,望能給英語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 初中英語 ?朗讀習慣 ?培養途徑
自古至今,“讀”是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途徑,更是促使學生掌握語言、使用語言和形成良好語感的關鍵所在。朗讀在現代英語教學中除了是衡量聽、說、寫等語言活動效率和質量的杠桿,還是學生形成基本語言能力的主要方式。通過朗讀刺激學生聽覺和視覺,使學生開口讀出連貫語句,一定程度上還能降低背誦難度和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習慣對學生理解英語語法、篇章、構架以及綜合水平提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初中英語朗讀障礙形成原因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前初中英語朗讀障礙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缺乏朗讀興趣。英語教師對朗讀重視程度遠不如閱讀和語法等教學,也沒有教授給學生足夠朗讀技巧。大部分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集體朗讀方式讓學生朗讀課文,以致于學生難以在集體朗讀中了解自身實際情況。再加上英語教師基本很少組織多元化朗讀活動,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積極性。②缺乏朗讀自信心。部分學生因擔心讀錯英語而缺乏朗讀自信心,尤其對于部分英語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而言,其自身對英語就存在畏懼心理,十分擔心自己在朗讀時因發音不準確而遭到英語教師批評或其他學生嘲笑,從此以往就形成朗讀心理障礙。③朗讀認知錯誤。部分學生認為不管默讀還是朗讀均在閱讀范圍當中,二者差異在于形式層面,但起到的語言學習作用則是相同的。以致于學生在這種錯誤觀念影響下為了提高閱讀效率而偏向于默讀,影響學生語感形成,更難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④缺少朗讀氛圍。初中英語測試不涉及朗讀,因而多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朗讀氣氛,更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朗讀時間和提出具體朗讀要求,學生在缺乏朗讀氛圍中自然而然出現不愿張口朗讀現狀。
2. 初中英語朗讀習慣培養途徑
2.1 選擇合適的課堂朗讀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朗讀興趣
初中英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朗讀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朗讀興趣。首先教師領讀;。此方式不僅是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還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朗讀習慣關鍵所在。要求英語教師以流利純正的發音為學生示范朗讀,在此過程中應充分把握語句停頓和語音語調,控制朗讀速度,使朗讀示范激起學生朗讀共鳴。其次大聲朗讀。英語教師既可以在早自習時間安排朗讀,還可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安排朗讀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聲開口朗讀,集中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教師要讓學生在大聲朗讀中聽清自己發音,由此培養學生正確語感、語調和語音,除了要讀出內容,更要讀懂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背誦記憶能力,從而形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
2.2充分明確英語朗讀目的,開展課堂內外朗讀活動
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習慣時應明確朗讀目的,只有帶有目的的朗讀才能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有用信息,更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同時積極開展課堂內外朗讀活動。首先課堂內,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不同朗讀活動,使不同英語水平學生均有所收獲。教師可以讓將學生進行小組朗讀、個人朗讀或全班一起朗讀,還可指定內容讓學生自主朗讀,或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英語教師只有緊抓學生心理并針對學生爭強好勝和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朗讀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積極性。其次課堂外,例如舉辦校級、年級、班級演講比賽、短劇表演比賽、英語歌曲比賽、電影角色配音模仿比賽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口語水平。
2.3 采取科學合理評價機制 培養學生良好朗讀習慣
評價是初中英語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將其應用于朗讀教學中可以監督和反饋學生朗讀情況和成果,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自身在朗讀中掌握的技巧和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便于在后續學習中加以改進。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英語課文時也要對學生實施嚴格英語測試,要求嚴格組織考試流程,凸顯測試重要性,引起學生重視。學生在考試中可以先朗讀自己提前準備的文章,朗讀完畢后從評委準備好的題目中抽取一篇要朗讀的文章后再站到測試隊伍末端,繼續準備抽取文章朗讀。每位評委手中都有一份評分標準,其中涵蓋語速、語調、語音、總體印象等內容,測試成績計入考試總分。與此同時還可開展小組評價,即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活動,其他小組則對朗讀小組進行打分和評價。朗讀整齊,聲音洪亮,語音語調好的小組則有獎勵,提高學生朗讀積極性。
3. 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全面滲透,教師在此背景下應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其中英語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主要學科之一,應重視培養學生朗讀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朗讀形式,明確朗讀目的,必要時還需采取科學合理評價機制,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消除學生對英語朗讀畏懼和抗拒心理,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邱盈.朗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價值意蘊[J].新校園(中旬), 2016(8):160-160.
[2] 孫曉行.小議培養初一學生英語朗讀習慣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8):18-18.
[3] 程秀云.讓初一學生愛上朗讀英語的幾點嘗試[J].校園英語,2016(33):131-132.
[4] 陳燈花.朗讀對提高初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 2017(1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