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征遠 張雪嬌 王瑩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產生的實際影響。方法:選取本院從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COPD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44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額外給予呼吸功能訓練指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肺功能變化。結果: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用力肺活量以及1s用力呼氣容積與肺活量百分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呼吸功能訓練在COPD緩解期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COPD緩解期;呼吸功能訓練;肺功能
COPD緩解期患者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基本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一旦患病容易進一步引發呼吸衰竭或者肺心病等相關慢性病,除此之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還具有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征。從當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治療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作用,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始終無法真正達到預期標準[1]。這種情況下,為了可以進一步完善和優化COPD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相關學者提出在開展COPD緩解期患者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呼吸功能訓練的干預措施,從而最大程度上保證COPD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快速恢復COPD緩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本文作者就此展開如下研究。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工作選取本院從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COPD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44例。所有參與研究工作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并且對本次研究工作的所有內容完全知情,同時本次研究工作選擇的研究對象排除了嚴重臟器和存在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對照組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39~77歲,平均年齡為(55.8±4.9)歲。對照組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41~76歲,平均年齡為(54.8±4.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主要包括對患者給予適當的健康宣教、吸氧、止咳化痰以及解痙平喘等治療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上述常規治療的同時,額外接受呼吸功能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腹式呼吸訓練。要求患者采用立位或者坐位,將兩手置于胸前,保持上身肌群的放松,同時手輕輕施壓反復做深呼吸;2)縮唇呼氣訓練。科學指引患者用鼻吸氣或縮唇緩慢進行呼氣,同時縮唇的程度以及實際的呼吸頻率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3)有氧運動訓練。針對COPD緩解期患者實施的有氧運動訓練,需要嚴格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進行,在訓練過程中遵循運動量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則。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工作的觀察指標主要包括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肺功能變化情況,涉及到患者的呼氣峰流速、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氣容積與肺活量百分率等幾項指標,其中患者的1s用力呼氣容積與肺活量百分率計算公式為(FEV1/FVC)。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 19.0統計學軟件完成本次研究工作相關的數據處理與分析工作,同時計量資料用(±s)來進行表示,并利用t來完成檢驗,P<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接受一段時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時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各項肺功能指標之間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氣容積與肺活量百分率等幾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當前最為常見的一類呼吸科臨床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一系列特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人的患病率超過8.2%。從現階段COPD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來看,由于COPD的出現以及后期發展過程中大多有多種炎癥細胞或者炎癥因子參與,容易引起患者全身或者非局部的慢性炎癥。當前針對COPD患者的臨床治療大多以藥物治療以及無創通氣等方式為主,這些治療手段雖然可以在COPD患者急性發作期內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緩解,但是對于COPD緩解期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得不到很好的保證[2]。
本次研究工作中,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額外給予呼吸功能訓練指導的觀察組患者,其呼氣峰流速、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氣容積與肺活量百分率等幾項指標均明顯優于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這一結果進一步說明了呼吸功能訓練中的腹式呼吸、縮唇呼吸以及有氧運動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身的膈肌的收縮功能以及膈肌收縮效率,使得患者的膈肌與腹肌在呼吸運動中可以更好的協同配合,進而對COPD緩解期患者的肺功能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COPD緩解期患者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額外實施呼吸功能訓練,可以有效改善COPD緩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對于保證COPD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舒婷,高建坤,林小菊.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8,29(06):882-884.
[2] 宋珍妹.快吸慢呼吸氣肌訓練對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和運動耐力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15(03):358-360.
[3] 周明遠.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緩解期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29):86-87.
[4] 李方瓊.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0):8-9.
[5] 黃煒強.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