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珍
摘? ? 要:現在的林業育苗技術及其管理以經趨于合理化和規范化,可是在進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因管理人員的專業性和種子的質量原因等也會發生林業苗木培育成活率不理想的情況。所以,要有效提高林業苗木培育和管理技術效果,保證林業苗木培育的成活率,必須在育苗過程中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同時還要加強苗木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的培養,保證林業建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林業苗木培育;現狀;管理技術
1? 我國森林育苗技術發展現狀
1.1? 觀念落后
當前許多育苗機構的育苗觀念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品種更新延遲。許多育苗機構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降低風險,只培育成熟品種,抑制了林業產業的發展。二是對于新的育苗技術的接受程度較低。隨著林業產業的發展,雖然有新的育苗技術不斷出現,但是多數育苗機構仍然采用傳統的育苗技術,育苗效率低,從而制約了育苗產業的發展。
1.2? 技術支持不足
從事育苗工作的多是有一定相關從業經驗卻缺乏理論知識的人,對于一些沒有接觸過的育苗技術難以準確理解及把握。而且由于育苗技術的支持不足,導致許多育苗單位的發展受到影響,甚至由于不熟悉育苗技術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1.3? 管理不到位
育苗技術管理,是促進育苗產業發展的關鍵。但是,當前的育苗技術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存在較大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育苗技術流程不完善。從最初選擇何種育苗技術到制定育苗方案,再到實施育苗計劃,并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技術流程。二是解決問題的措施不全面,雖然很多文獻都提到了相關過程,但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仍然難以解決,給許多育苗單位造成了損失,甚至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1.4? 育苗隊伍建設不完善
育苗工作由于工作條件不佳、待遇較低,難以吸引并留住人才,高素質人才流失嚴重。另外,缺乏林業育苗技術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指導,導致管理方式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人才匱乏、隊伍建設不完善,對林業育苗產業的發展以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2? 加強森林育苗管理措施
2.1? 重點抓好苗期相關管理工作
基于上述現狀,我們可以引進科學容器育苗這一新技術,為林業育苗建立一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對于育苗的各個環節,我們也要采用一些新的魚苗技術,具體如下。第一,悉心做好苗木種子處理工作。種子是植物生長的基礎所在,對苗木和森林的培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第二,培育土地準備工作。在正式播種前,要先對苗圃中的土壤進行翻整,并施肥消毒,減少苗種培育期間的病蟲害。此外,還要保證播種前的苗床處于足夠濕潤的狀態,直到幼苗出土之前,整個苗床的含水量要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并定期在播種的位置噴灑少量農藥,可以有效減少和防止病蟲害。
2.2? 進行苗木土壤的施肥管理技術
對苗木的土地進行合理施肥,是保證苗木健康成長的關鍵技術。在苗木的培育生長期間,施肥有三個階段。第一,底肥。底肥是保證苗木生根發芽的營養。通常以鳥糞或農家肥作為肥料和基土充分的混合攪拌,澆灌適合的水分,在肥料和土壤完全混合均勻后,開始苗木的種子種植培育。第二,中期施肥。種子發芽長到大約四五個月時,再一次給苗木進行施肥,這時多數都施加尿素和磷肥的混合肥料,促進苗木的生長。第三,后期施肥。根據苗木的生長土地情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以及苗木的生長實際情況進行添加肥料,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和移植。
2.3? 對林木進行灌溉管理技術
在林業育苗技術管理過程中,對苗木進行灌溉是重要的部分,合理的灌溉可以確保苗木的種子發芽好,給其發育和生長打下基礎。在進行具體灌溉的時,要結合林地的土質情況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合理的灌溉。同時,也要考慮種子的水分需要,防止水分過多或過少。在進行灌溉時,多數都進行分步實施。先進行對基土灌水進行土壤培育,在水分滲入到地下后,在表面覆蓋大約1-5厘米的土壤。然后在對種子發育培育中期的水分灌溉,這時的水分灌溉一般都應用噴淋的方式進行,一直到種子發芽以后,再結合當地的環境濕度和林木生長的土壤濕度,進行相應的澆灌水分。
2.4? 林業育苗容器技術
育苗容器技術最根本的作用在于對根系的平衡,想較于傳統培育技術對根系造成的不良影響,育苗容器技術更容易穿透和分解,對植物的根系發育也更有利。縱觀世界各國所使用的育苗容器技術,以法國的Fertiss無紡布容器最為典型。Fertiss所具有的最大特點就是對無紡布和輕基質材料的大量運用,借助于機器的操作,自動完成容器的制作并焊接布縫和填充輕基質材料,直至最后成形。幼苗加工好以后,會統一堆放到機器的出口臺面上,這樣就可以進行人工裝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育苗容器技術誕生,并被廣泛運用到林業育苗工作之中。
2.5? 完善苗木質量評價標準
在使用容器進行林苗培育以后,還需要進行統一的苗木質量評價,有助于正確全面反映出苗木的培育質量,也便于栽種之前的優劣篩選。往常,人們只知按照苗木的大小、粗細和根系的發育情況來進行質量評價,忽略對老化苗木的考慮,導致篩選而出的苗木常常有漏網之魚。基于此,我們需要不斷完善苗木的評價標準,參考國家先進的育苗理念,修正現有的質量評價標準體系,除了以外觀來判斷苗木質量以外,還應該增加其他可用的評價方法。例如,檢查扦插苗是否具有空氣切根后形成的愈傷組織、根系是否呈現比較平整的狀態等。將以往慣用的評價標準和這些新型標準相結合,對苗木質量的評價也將更加全面、科學和準確。
2.6? 積極引進新技術
我國的林業育苗技術一直在快速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時,我國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育苗從業者應密切關注、充分了解行業動態,加大資金投入,從國內技術發達地區或者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育苗技術及設備,促進我國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派遣育苗工作人員到技術先進地區或者發達國家進行學習,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請國內外相關方面的專家到育苗單位授課,講授相關專業知識。
2.7? 加強育苗工作管理
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育苗工作流程,對育苗工作實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其次,針對當地育苗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指導解決,并編制成冊,供相關單位學習,避免由此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2.8?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林業育苗技術及管理的基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一是通過與高校及專業技術學校合作,設立相關專業,并加大實踐培訓力度,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二是對部分技術人員進行管理能力培訓,培養一批具有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三是對現有的工人進行理論知識培訓,提高其理論知識,以理論指導實踐,提高其綜合素質。
3? 結束語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和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植樹造林的面積也越來越大,對林業苗木種苗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這為林業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不少相關從業者甚至農戶都在進行林業苗木種苗的培育工作[1]。但由于缺乏育苗管理技術,給相關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總結林業苗木育苗管理技術,是增加育苗工作者的經濟收益,促進我國林業苗木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甄飛.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3):109~110.
[2] 葉宏忠.林業育苗技術存在問題及容器育苗技術發展分析[J].種子科技,2017,35(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