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雅琳
摘 要: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充滿了中隨處可見的“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也成為了創新創業的熱門。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即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各行業之間跨界融合,將產業轉型升級,使之更能方便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更多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便利和舒適體驗,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趨勢下在越來越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中大學生應如何創業創新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將針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背景進行分析,并研究大學生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業對策,期望本文內容對正在或即將創業的同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互聯網+”
創業古往今來都是一個熱點話題,當今社會老齡化的加重等社會問題,間接或直接的導致大學生就業機會的減少,相比往年而言傾向創業的大學生人數在日益增多。創業從字面上來看其可以泛指一系列開創性的社會活動,根據杰夫里?提蒙斯所著的創業教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創業創造》的定義: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結合運氣的行為方式,它為運氣帶來的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并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簡而言之創業就是一種自我雇傭,相對于普通創業者大學生的創業更具有國家政策的扶持,結合當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大學生應學會如何創業尤為重要。
一、認識“互聯網+”及其本質
“互聯網+”作為一個新提出的名詞,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那到底什么是“互聯網+”呢?其實“互聯網+”是互聯網和實體商業模式的相結合,可以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360行”,如2003年5月淘寶的建立,這便是“互聯網+”購物=淘寶,2014年OFO小黃車和2016年摩拜單車的出現這便展示了“互聯網+”出行= ofo,摩拜,而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不帶現金選擇手機支付,無論實體商鋪還是街邊的小攤販都支起付款碼使用簡單方便的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這便是“互聯網+”交易=支付寶、微信錢包。這些都是“互聯網+”的產物,因此“互聯網+”是互聯網融合傳統商業并將其轉變為具備互聯網屬性的新商業模式的過程。
二、大學生互聯網+創業背景進行分析
1.就業形勢
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累計數量非常龐大并且中國作為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退休年齡的推遲導致工作崗位的減少,大學生自身擇業觀念有所偏頗,大部分學生眼高手低,就業功利化,職業能力不足,大學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性,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滯后導致大學生步入社會并不能找到符合自身條件且自我滿意的工作,這些客觀和主觀存在的問題導致當今就業形勢嚴峻,而大學生還未步入社會,觀念的不固化,創新思維的活躍使更多的學生傾向于創業。
(2)政策的支持
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涉及到融資,創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可享受在實體當地的工商部門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等優惠政策,而對待不同的創業項目不同稅務部門也可以適當的免征若干年企業所得稅,同時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將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小額貸款等。這些政策不僅強化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簡化了工商,稅務,城管等方面的手續,同時方寬了市場準入規則,從各方面鼓勵支持大學生的自助創業解決大學生初期資金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推動了各高校各省市開展創業培訓教育的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
(3)“互聯網+”發展趨勢
在過去的幾年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項目像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除上文中的“互聯網+購物=淘寶、京東”等,還有更多如“互聯網+通信=微信、QQ”,“互聯網+飲食=美團、餓了么”這無疑展現出未來“互聯網+”運營形勢的大熱,其次在“互聯網+”的長期實踐中政府發揮領導者和推動者的作用,這給了“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互聯網+”是一項熱門的互聯網技術,由于社會和工業的需要,將會涌現出大批專業技術的人才,這些成熟的技術人員和操縱人員,多為接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士,由他們為“互聯網+”發展保駕護航,“互聯網+”的發展將更為穩定。
三、研究大學生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業對策
(一)整合并合理運用資源
多數大學生在創業前期都會遇到創業資金匱乏的現象,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威脅到后期的發展,因此,如何拓寬融資渠道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所要解決的第一大問題,首先,大學生可以選擇親情融資的方法,向家庭成員或親朋好友籌款。這種方法的優勢是籌錢速度快,風險小,而相對應的劣勢是它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響,所能借到的資金有限且如果創業失敗可能會影響到親友雙方感情。其次,大學生創業可以尋求所就讀學校的支持,大多數高校都設有相關創業基金用于鼓勵本校學生的創業,這種融資方法優勢在于符合大學生現狀,大學生通過這種途徑融資比較有利,而其劣勢在于資金規模相當較小,支持力度有限,所面對支持對象要求嚴格,范圍有限。再次,大學生可以申請如前文所述的政府基金方式,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不用擔心投資方信任問題,政府投資多是免費的降低了或免除了融資成本。其劣勢在于,申請程序嚴格,政府每年的投入有限,融資者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大。除上述方式之外大學生還可充分利用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合伙融資等,大學生應多做比較,合理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融資方式。
(二)高校應重視創業教育,進一步完善創業課程體系
所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所以高校應如何完善教育體系我認為學校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教學不應該還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上,要合理運用現有資源,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其次高校應建立創新創業組織,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平臺。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增大學生創業成功砝碼
(三)完善高校平臺創業信息,提供創業模擬機會
充足的信息也是有效決策的依據,所以高校應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采用依托就業指導網站等方式補充創業相關信息,收集并提供較全面的創業信息,同時高校應及時開創舉辦創業相關比賽,提供創業模擬機會,幫助學生模擬創業環境,提高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桂蓮.大學生新創企業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機遇互聯網+背景【J】.中國商論2016(20)
[2]洪觀平.“互聯網+”是融合而非簡單相加[N]。經濟日報,2015-12-1(9).
[3]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4]張盼.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業融資與眾籌對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