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 要】目的:通過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案,觀察臨床效果,探究其臨床特點。方法:從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剖宮產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30例:實施常規護理+個性化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產后泌乳成功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χ2=8.546,P<0.05);惡露持續時間為(21.35±3.31)d,顯著低于對照組(t=14.231,P<0.05);患者滿意度為(95.53±2.6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13.241,P<0.05);出血量為(81.64±21.231)mL,顯著低于對照組(t=12.042,P<0.05)。結論:個性化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剖宮產產婦產后泌乳成功率和患者滿意度,減少惡露持續時間和出血量。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剖宮產;自然分娩
近年來,臨床剖宮產率受到產科技術提高和觀念轉變的影響逐漸升高,甚至有些醫院的剖宮產率達到50%。經臨床實踐,剖宮產手術的成功可以保證母嬰安全,同時也提高了產婦的生命質量。手術若不成功則會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許多剖宮產產婦的配合度受到緊張焦慮情緒以及子宮收縮影響,阻礙手術的順利開展[1]。有研究顯示,優質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調整剖宮產產婦心理狀態,改善產婦妊娠結局[2]。從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剖宮產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分別使用不同的護理方案,獲得臨床效果差異顯著,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剖宮產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為(28.34±4.23)歲,孕周范圍為36~41周,平均孕周為(8.64±1.43)周。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平均年齡為(27.21±3.38)歲,平均孕周為(38.64±1.43)周;觀察組30例:平均年齡為(26.87±3.86)歲,平均孕周為(37.26±1.53)周。其中有33例經產婦,27例初產婦。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獲得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兩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分析后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有用藥護理、基礎護理和產后護理。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個性化優質護理,內容如下。
1.2.1 環境護理 剖宮產后保證產婦睡眠質量,病房保持安靜,加強房間內的通風,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以及保證空氣干凈衛生。保證房間內的濕度和溫度,創造舒適環境,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和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在手術后產婦身體較為虛弱,出汗量多,叮囑產婦換洗衣服,保證身體清潔。
1.2.2 飲食護理 在手術后6h采用流食進食,24h后進行半流食,禁止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產婦排氣后可以恢復飲食,可以多使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增加乳汁分泌。
1.2.3 乳房護理 母乳喂養有助于增加新生兒抵抗力,提高營養吸收,加快新生兒成長,有些產婦為初產婦不具有母乳喂養經驗,護理人員可以給初產婦講解哺乳知識,指導新生兒正確含接姿勢,預防乳頭皸裂,保證母乳喂養正確姿勢,指導產婦護理乳房的方法,保證新生兒和產婦的健康。
1.2.4 體位護理 手術后,護理人員可以幫助產婦調整正確體位,幫助產婦保持舒適狀態,手術6h內取去枕平臥位,6h后采取自由體位,協助半臥位或翻身活動。
1.2.5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增強與產婦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產婦家屬內心需求,積極與產婦解釋分娩程序,宣傳教育產后恢復事項,普及剖宮產風險度,穩定產婦情緒,與患者交流新生兒狀況,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1.2.6 留置尿管的護理 送入手術室前為產婦留置導尿管,注重保持導尿管暢通,避免導尿管脫落以及受壓,防止尿液外滲。提供會陰護理,24h后拔除尿管,注意清潔產婦會陰保證外陰清潔,鼓勵產婦下床。若產婦有排尿困難則幫助揉其腹部幫助排尿。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產后泌乳成功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χ2=8.546,P<0.05);惡露持續時間為(21.35±3.31)d,顯著低于對照組(t=14.231,P<0.05);患者滿意度為(95.53±2.6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13.241,P<0.05);出血量為(81.64±21.231)mL,顯著低于對照組(t=12.042,P<0.05)。如表1。
3 討論
如今鼓勵和提倡產婦主選自然分娩,隨著剖宮產技術完善和日益成熟,
手術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選擇剖宮產的產婦越來越多。大多數產婦因為害怕手術疼痛常常出現緊張和焦慮等情緒,極易干擾麻醉效果,產婦疼痛增加,提高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威脅產婦術后身體康復。臨床研究指出高超的診療技術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3]。個性化優質護理主要以患者為重,根據患者基本情況如心理特點、病情和文化水平等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促進患者康復,提高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泌乳成功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χ2=8.546,P<0.05),惡露持續時間為(21.35±3.31)d低于對照組(t=14.231,P<0.05),患者滿意度為(95.53±2.64)分高于對照組(t=13.241,P<0.05),出血量為(81.64±21.231)mL低于對照組(t=12.042,P<0.05)。王芳[4]的研究結果與本結果相符。此外,個性化優質護理還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5]。
綜上所述,個性化優質護理有效提高剖宮產產婦產后泌乳成功率和患者滿意度,減少惡露持續時間和出血量。
參考文獻
[1] 宋楊,李凱,王萍萍.術前人文訪視在初產擇期剖宮產孕婦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7,25 (06):414-416.
[2] 黎明茜.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的術后應激狀況及疼痛改善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 216-217.
[3] 周雪微.國際產科護理模式在孕婦產前緊張和恐懼心理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7,25(10):703-706.
[4] 王芳.個性化護理在剖宮產術后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3):213-215.
[5] 劉靜.個性化優質護理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8,31(1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