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
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文章針對當前農村中學學生作文難的問題,從五個方面闡述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文習慣。
關鍵詞:作文習慣;有效途徑;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2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5-0059-02
作文教學問題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的問題,特別是農村中學。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多年的經驗摸索,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作文習慣是學生在寫作文的實踐中逐漸養成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性。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當務之急。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注意平時的積累,才能夠在寫作的時候有話可寫。
那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那些習慣呢?
一、仔細觀察,體驗積累
有這樣一則笑話說,從前,有一個秀才寫不出文章,很煩惱、很痛苦。他的妻子看見了,問:“你寫文章怎么比生孩子還難?”秀才答曰:“當然更難。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貨,我寫文章是肚里沒貨。”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呢?說明積累素材很重要。有一些學生害怕寫作文,說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多是對生活缺乏觀察、缺少思考。其實,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有許多叩擊我們心弦、能引起我們關注和興奮的事。如親人、朋友,老師、同學,是生活在我們周圍各有特點的人;花草蟲鳥、山川之美、四季變化,構成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這些都可作為寫作的材料。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比如,春天的時候,我會帶領學生去野外春游,尋找春天的足跡,感受春天的氣息;秋天的時候,我會帶領學生去果園,尋找秋天的色彩,感受豐收的喜悅。只是近些年來,安全至上,禁止出游。所以教師引領學生觀察的地點就局限于校園。然而,我會反復提醒學生多去觀察多去發現,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寫作的源泉就會源源不斷。
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用心去看,就能發現美無處不在。寫作者必須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惡,積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須先培養學生觀察感知的習慣。
二、課外閱讀,摘抄筆記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是冰心的讀書心得。現在的農村學生能靜下心來讀優秀課外書的真是鳳毛麟角。空閑時間相當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小說,或者八卦新聞、微信聊天。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全社會呼吁人們閱讀經典,弘揚傳統文化;遍觀群書,建立書香校園。可見社會對閱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講的是厚積才能薄發,博聞強記才能文思泉涌,寫出沉甸甸的作品。是的,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作文材料庫就不會空空如也。
“不動筆墨不讀書”,做文摘便是積累寫作語言的一個有效手段。長期堅持,積少成多,必定會大有所獲。每接手一個初一的新生班,開學第一天我會布置的作業有兩個,一是每人準備三至五本課外書,放到班級圖書角;二是準備兩個漂亮點的質量好點的本子,一個做摘抄本,一個做日記本。摘抄本的內容可以是好詞好句,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精彩的片段,可以是優美的文章;可以是經典的事例,可以是作品的內容梗概;可以是對作品的點評,可以是讀書的心得體會。還可以配上一些簡單的插圖,字體顏色也可五顏六色。做得好的摘抄本既美觀又實用,令人賞心悅目,我會把它們放到班級圖書角做展覽,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摘抄的積極性。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做得好的學生可以完成兩至三本摘抄本。材料積累多了,作文就有話可寫。因此,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須培養學生課外閱讀、摘抄筆記的習慣。
三、經常動筆,勤寫日記
教師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書面語言訓練,寫日記就能培養學生積累寫作語言的習慣。日記的內容形式可靈活多樣,篇幅的要求可長可短,但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學,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每帶一屆學生,我都要求學生把日記本保留好,到畢業的時候再拿出來看看。三年的時光一晃而過,回顧自己的成長足跡,回想自己的心路歷程,日記本上的喜怒哀樂就成了記憶寶庫中一串串美麗的珍珠。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記日記的興趣。興趣有了,還要及時監督,對那些想偷懶的學生要時不時抽查,對做得好的學生則要大肆表揚。“日記日記,天天要記。”日積月累,就能厚積薄發;寫的多了,作文就能得心應手。因此,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須讓學生勤于動筆,勤寫日記。
四、反復推敲,認真修改
魯迅先生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也是寫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習作寫好后,要求認真修改。教師先要示范修改,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然后采取多種形式修改,如自己修改、交換修改、小組修改。反復推敲,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強調了反復推敲的作用。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文章不厭百回改,越改越精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須先讓學生反復推敲,學會修改。
五、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現在的學生,書寫普遍馬虎潦草,一個班級四五十個人,字寫得好的卻屈指可數,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育部也很重視學生的書寫,初中階段還開了專門的寫字課,但效果甚微,學生我行我素,書寫如天馬行空。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認識不足。由于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學生認為將來的工作生活中書寫無用武之地,我又不當書法家,字寫得好又有何用。二是懶惰應付,不愿認真書寫。針對這些原因,我會把每次考試的作文試卷做個比對,把水平不相上下的文章放到一起,比對分數,結果讓學生大吃一驚,書寫馬虎潦草的至少要少10分,最大差距的竟達到了20分。幾次之后,事實勝于雄辯,學生終于醒悟,懂得書寫的重要性。而對于懶惰者,我會罰他們抄寫,每次抄200字到500字不等。另外,我會鼓勵學生多練字帖,把字寫得美觀漂亮,“字如其人”,人漂亮字也漂亮,多好!書寫工整、卷面整潔是中考高考作文試題的要求,也是作文得高分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一定要養成好的書寫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作文更需如此,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作文自然能夠學得扎扎實實,循序漸進,寫作水平自然能夠提高,作文自然能夠寫好。
參考文獻:
[1]巢宗祺,雷 實,陸志平.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張承明.中外語文教育比較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