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質生活的豐沛,大家開始關注文化生活的豐盈。正確處理群眾文化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很重要,這不但能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地域文化內容,更能從本地區出發。在大膽創新,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群眾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文化的外延發展,讓群眾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獲得弘揚。
關鍵詞:群文舞蹈;審美高度;方法研究
群眾文化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可謂相輔相成。當然群眾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只有在群眾文化發展中將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地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方針政策。現階段各地區需要在努力挖掘群眾本土文化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因地制宜的方略突出地方特色,抓好重點內容,做到從易到難,逐步提高群文舞蹈創作的審美高度很重要。
一、創作過程中把握群文舞蹈的創作性
提及群文舞蹈我們能了解,群文舞蹈具有的廣泛群眾基礎是其舞蹈能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這種舞蹈多是百姓自編自演的舞蹈產物,相較于專業舞蹈團群文舞蹈的特點是更接地氣,舞蹈中說的也是百姓自己的故事,了解的也都是百姓自己的需求,抓住的也是百姓心中的所思和所想。
在群文舞蹈中需要為百姓找尋到合適的創意點子和選題方向,在找到合適的人或者狀態后,舞蹈編導才能在抓住生活情感的同時,與百姓產生情感共鳴,并在編撰舞蹈的時候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最終將生活與舞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生活的磨礪下發揮舞蹈藝術的價值,讓舞蹈的觀賞性和生活情趣感更好地展現出來。
群文舞蹈需要將群眾看成是舞蹈的基礎所在,這才是群文舞蹈應具有的語言魅力,先要在符合群眾發展的前提下,將群眾看成是群文舞蹈的前提,在創新發展的前提下,通過特點的搭建,為群眾普及舞蹈文化思想。
除此之外,群文舞蹈中的人性化情懷彰顯也十分必要,在特定的環境中琢磨出屬于自己的創作規律,群文舞蹈就要遵循共性發展的前提下,讓其審美價值更好的凸顯出來,并選擇形式新穎,內容詳實的表現手法,滿足群眾內心的審美需求。
二、重視群文舞蹈的選材
相較于專業院團舞蹈形式,群文舞蹈在選材上需要貼近百姓生活,更要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更好的探究百姓真正的需求。選取的人或者事情都是要百姓身邊的人或者事為主的,只有選擇這種真實性較好的人或者事才能讓創作的靈魂展現出來。
非職業演員在排練的時候先要了解材料的創作,并結合相關的事件進行藝術性的加工,并思考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讓演員將自己的作品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表現舞蹈的內涵本質呢?如,在群文舞蹈中有一個名字叫作《選村官》的舞蹈的時候,舞蹈演員們就是使用自身的精氣神將舞蹈的內涵展現出來,編排的時候獨有的動作展示,讓舞蹈的靈活性更好,沒有使用太復雜的編排方式,僅是使用幾組靈活的動作方式,就為舞蹈增色不少。
這個舞蹈很有趣味性,而且人物動作很鮮活,能讓人感受到現代大學生想要進入到農村中建設的愿望,更展現出了農村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
非職業的舞蹈演員十分適合進行人物表演,這樣編排能更好地填補不專業肢體舞蹈的內心情感表達方式。
三、提高群文舞蹈創作的思維
群文舞蹈的廣泛性要求中,創新思維應是以群眾為核心要素,在對群文舞蹈的本質特征進行簡單了解的同時,個性化創作特點的引入會讓群文舞蹈的開設效果更佳。在群文舞蹈創作思維模式引入的同時,具體的內容創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新群文舞蹈的觀念
群文舞蹈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構成要素,代表當代文藝發展的先進性要求,所以為能更好地提高群文舞蹈工作,需要在引入舞蹈創作意圖的同時,做好群文舞蹈的觀念性引入,在適應群文舞蹈要求的同時多角度的將社會中的人性內容展示出來。
(二)創新群文舞蹈的內容與形式
群文舞蹈的特點十分鮮明,簡單通俗,易懂好學,所有的舞蹈動作無需復雜,僅需滿足群眾的審美需求度即可。所以在編排群眾舞蹈的時候最好結合當下的熱點話題,盡量將現在比較流行的元素融入其中。百姓生活中比較流行的元素有親情、婚姻、就業等相關的內容,可以在舞蹈編排中融入其中,并在選材的時候做到巧妙布局,盡可能地深挖作品中的人文氣息內容,讓人們在思考中了解簡單的娛樂。
濃厚的藝術氣息能給人帶來很多美的享受,更能將作品的意境展示出來,在凈化人們心靈的同時,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審美情趣,進而使得舞蹈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斷地增大。
其實,群文舞蹈適宜各個階層百姓,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簡單的動作內容,是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同時,適度地走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也是很必要的。
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廣場舞就是群眾舞蹈的一個重要形式,若是在編撰群眾舞蹈的時候能將適度的將廣場舞的元素融入其中,相信會獲得廣大群眾的喜歡。
四、結束語
提高群文舞蹈創作審美的效果能更好地將舞蹈中的藝術元素展現出來,一切以群眾為基礎的搭建形式,能讓群文舞蹈的群眾性更好地展現出來。不但能更好地豐富基層文化發展要求,也能在促進群文舞蹈的穩定發展前提下更好地讓群文舞蹈向著健康的態勢前行。
參考文獻:
[1]熊文渲,程勛豪,顧陽.基于SWOT分析法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引入體育舞蹈的探索[J].武術研究,2019(03):154-156.
[2]趙曉麗.論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8(36):157.
[3]趙慕樺.“民族性”與“現代性”的融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創作分析[J].黃河之聲,2019(04):124-125.
[4]呂雪純.體育舞蹈中等專業院校學生文化課興趣程度調查與對策研究[J].黃河之聲,2019(04):134.
[5]李怡林.當代中國民族舞蹈作品創作中道具的應用研究--傣族舞蹈作品創作中的道具運用[J].大眾文藝,2019(05):246-250.
作者簡介:楊靜,銅仁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