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欣卉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職稅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過程未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較難、教師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基于學情分析,探討高職稅法課程OTO互動教學模式的設計,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論述OTO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并分析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總結OTO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成效。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 稅法課程? OTO互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C-0067-02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中,一場信息化的變革正悄悄地發生著?!盎ヂ摼W+教育”是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我們應結合新技術進行教學改革,以滿足新時代環境下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需求。OTO(Online To Offline或Offline To Online,線上到線下或線下到線上)互動教學模式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在OTO框架下,教學時空、教學方式、教學策略和教學資源等被賦予新的意義和內容。本文擬以高職稅法課程的OTO互動教學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稅法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一、當前高職稅法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未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在當前的高職稅法課程教學中,老師往往講得太多,和學生的互動太少,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多數是被動地接受。即使有互動,也僅僅是老師問學生答,有時個別回答,有時齊答,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不回答的情況也時有出現。這種教學方式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起決定性作用,難以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二)教學內容較難,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造成所學知識不牢固。由于稅法知識較為繁雜,法律條文枯燥嚴謹,稅收條例數量眾多,計稅方法更是多種多樣,而高職學生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很多時候老師上完的課程,并沒有多少學生真正掌握了,甚至有的時候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根本沒聽,而課后又沒有相關的指導,導致很多時候學不會課程內容。同時,由于高職學生自制能力相對較弱,課下能主動復習并且進行拓展學習的學生非常少,造成所學知識非常局限,而且知識掌握不牢固。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教師教學手段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傳統課堂上,大部分教師授課時是利用PPT以及簡單的板書進行講解,有時會在互聯網上下載一些視頻或者圖片展示給學生看,或者展示一些實踐場景,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難點知識。但是,對于互聯網時代的高職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對于互聯網資源的使用效率還很低,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高職稅法課程OTO互動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針對當前高職稅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今互聯網的優勢和特點,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探索。筆者認為OTO互動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OTO互動教學模式可以結合線上線下進行教學,課堂上或是其他時候沒有學好的內容可以線上咨詢或通過線上相關教學資源來學習。但是OTO互動教學模式不是把資源放在網上,然后告訴學生去網上“放羊式”自由學習,而是有學情分析、有教師輔引、有學時要求、有任務驅動、有在線考評、有激勵措施的線上自主學習課程。
(一)學情分析。高職學生在學習稅法課程的態度上不夠積極,理論知識模塊學習是弱點,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也較差,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上就要因材施教,在教學方式上要更生動、更有趣、更靈活。如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展示難點知識,用巧妙易記的方式講解難記的內容。
(二)教學設計與開發。根據高職稅法課程的知識結構、重難點內容,并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及學習要求進行分析,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要考慮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在教學形式上不但要有靜態的效果,而且也要有動態的效果,多運用動畫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具體到教學PPT、教學視頻,最好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問題上,需安排相應練習題、章節過關題、試題等進行測試,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設置答疑討論模塊,讓學生對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可以及時在網上進行詢問或與同學進行討論,課程負責教師定時進行答疑回復并參與學生的討論。除了課程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以外,教師可以拓展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整理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到OTO網絡教學平臺上供學生閱讀,學生本人也可上傳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料,當然在上傳之前要經過老師的審核。
(三)教學實施。依托筆者所在院校建設的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我們開展了稅法課程OTO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嘗試,探索學生在課前、課中與課后的學習策略。
1.課前。課前發布微課視頻及相關資料,完成課前自學任務。首先在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中,創建教學班級并錄入學生信息,在課前向學生發布相關課程的教學視頻及相關資料,布置課前自學任務,讓學生在上課前通過電腦或手機客戶端觀看視頻并閱讀資料,進行課前的自學??紤]到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發布的視頻以微課為主,制作的微課多以動畫方式及其他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相關資料也盡可能重點突出。由于高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強,所以布置課前自學任務時必須在系統中設置任務點,并且設置防拖拽、防窗口切換、觀看90%才能通過等任務點要求,規定學生在某個時間點前完成。任務點的完成與平時成績掛鉤,系統會記錄并統計學生觀看視頻及相關資料的進度,教師可以對學生任務點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看并監督,以此促進和鼓勵學生積極上網觀看視頻和對相關資料進行自學,使學生養成課前自學的習慣。
2.課中。課中發布隨堂作業,檢驗學生自學成果,對難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課堂上,教師針對課前自學的內容,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隨堂發布作業,學生通過教學平臺的手機客戶端即時進行在線答題,答題結果在教學平臺上實時反映,教師通過查看答題結果,總結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易錯點以及掌握得不太好的內容,在課堂上對學生較難理解或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和清晰的了解。課堂的最后,教師要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一個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脈絡有個清晰的了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課后。教師在課后通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及時發布相關的課后作業,規定學生在一定日期之前完成。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在線答題。作業平臺能夠在學生完成作業后,給出相應的分數,以及每題的答案解析。學生通過課后做題,能夠了解自己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于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可以及時加強和學習。作業平臺的分數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分基礎,以此督促學生積極完成課后作業。在做作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難題,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的討論平臺向老師提問,也可以在討論平臺上和同學交流。教師定時在討論平臺上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
(四)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具體如下:
1.線上線下學習考勤體系。在線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發布課堂簽到,學生通過手機完成規定動作即可簽到成功,快捷方便;在線下的自主學習中,網絡教學系統平臺能記錄和統計學生的學習完成情況。期末時教師可以通過系統進行統計,以此作為學生平時成績評分的依據和參考。
2.作業、考試評價體系。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線上線下作業練習、考試測試,系統可以直接給出學生的相應成績。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進入平臺進行練習,并能反復查看,反復學習。
3.教學考評體系。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考評投票系統,學生可以對老師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和打分,并提出意見和建議。老師也可以對每名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等做一個點評投票式的考核。從而讓老師和學生各自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在后面的教學和學習中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三、實施成效
傳統教學在課前課后的教學控制與管理、教學時間、教學效果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OTO教學模式的實施更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
第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利用教學網絡平臺進行課教學視頻的觀看、設置任務點并積分、隨堂檢驗等教學措施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
第二,突破了課堂教學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由于教學網絡平臺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登錄進行學習,這大大解決了部分高職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理解教學內容或課后遺忘的問題。學生對于沒有聽懂或不理解的內容都可以在課下通過觀看微課和相關資料進行反復學習,以更好地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第三,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教學氛圍更融洽。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隨時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向教師提問,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相互之間,還可以進行線上的討論,對學科內容和前沿問題進行相應的探討。這解決了師生交流的空間局限問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相處更融洽。
【參考文獻】
[1]胡華海,徐強.OTO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應用[J].新智慧·下旬刊,2017(6)
[2]陳富坤.論OTO模式在開放教育網上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
[3]龔曉君,唐義祥,涂利明.基于MOOC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探索[J].福建電腦,2017(2)
[4]鄭駿川.基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OTO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新形勢下高職稅法課程OTO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17C506)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