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肖
摘 要: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高校輔導員普遍面對并需著力解決的問題。在對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研究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從管理職能的視角提出了高校輔導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六點對策,即強化責任意識、配好班級管理隊伍、做好輿論引導、讓規則說話、關注過程跟蹤、加強重點把控。
關鍵詞:輔導員;高校;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3-0175-03
引言
班級管理工作是高校輔導員重要的日常工作,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輔導員必須面對并需著力解決的問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級管理工作搞好了,不僅有利于培養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與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在大學期間的成長與發展,而且有利于培育人文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畢業后對母校的感恩情懷,乃至提高畢業生對母?;仞伒囊庠浮H欢?,班級管理工作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并非每個高校輔導員都能有效駕馭班級并管理好自己的班級。基于此,本文擬從管理職能的視角對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進行思考。
一、研究文獻綜述
關于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這個話題是一個持續被關注探討的問題。近年來,相關學者與業界同仁圍繞該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探討,提出了可資參考的學術觀點與工作經驗。
岳春艷(2015)對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自我定位進行了思考,提出了輔導員要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一個溫情的守護者、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等三個定位。羅雅靖(2015)從五個方面提出了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真心接納學生;從細微著手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放權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運用網絡平臺進行高校班級建設;高校班級建設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等。張軒瑞、張連乙、孔祥慧(2015)認為,高校輔導員的班級管理應圍繞教育、服務、輔導學生來進行,輔導員應搭建好班級管理框架,重點抓好班級的隊伍管理、信息管理、制度管理、事務管理等。鐘琴(2016)認為,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凝聚、引導及協調作用,并從提高自身素質與打造人格魅力、實施與創新班級管理制度、運用新媒體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管理策略。陳婕(2017)認為,高校輔導員在管理班級事務中應遵循四個原則:自身素養要過硬、要以人為本、角色定位要準確、要民主管理等;輔導員管理班級事務的方法有,一是充分發揮班委干部的輔助作用,二是全面、及時、準確的掌握學生信息,三是以安全教育管理、宿舍管理、班會管理等內容為補充。李榮華、韓瑜(2017)提出,高校輔導員要掌握提升人格魅力、把握語言藝術、注重溝通藝術、掌控均衡藝術、善用獎懲藝術、共享建班藝術等六項管理藝術。趙元元(2018)認為,輔導員應重點關注班級內班團干部建設、關注班級大部分較為上進同學的學習、關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楊柳(2018)探討了高校輔導員如何通過班級干部開展班級管理,提出了注重干部選任、注重班干部培養、組織班級活動、明確干部分工及實施有效監督等途徑。洪飛(2019)認為,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應積極提高自身工作要求,明確自己的責任,合理定位班級管理工作,以及需要開展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研究文獻表明,第一,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二,高校輔導員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把握有關原則與工作方法;第三,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還要恰當運用管理藝術?,F有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與探討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鑒。然而,既有的研究多是從工作實踐角度來考察輔導員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相對而言理論依據還比較欠缺。鑒于此,本研究擬從管理職能的視角,即從管理學的組織、領導、控制等相關職能原理出發來思考輔導員的班級管理策略問題。
二、高校輔導員班級管理策略再探討
管理職能原理告訴我們,管理是管理者對特定的社會組織進行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的活動過程,其目標是追求有效性。從這一定義出發,高校輔導員要搞好班級管理,需要在如下六個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強化責任意識
管理的諸要素中管理者是關鍵要素,班級管理工作能否搞好關鍵也在于班級管理者。雖然日常班級事務管理的責任在班委會與團支部,主要承擔者是班長與團支書,但毋庸置疑,其最終責任的承擔者是輔導員,換句話說,高校輔導員是班級的終極管理者。為此,輔導員首先要強化責任意識,要從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高度熱愛的高度、從學生管理無小事的底線思維來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提升了,輔導員就會從淡化學習走向強化學習,就會從被動工作走向主動工作,就會將工作的痛苦感升華為工作的幸福感與成就感。高校輔導員的責任意識是全面的、具體的。一是要對班級整體管理事務負責;二是要對班級的學風與生活作風負責;三是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健康、安全負責;四是要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個性發展負責;五是要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就業創業負責等。與此同時,輔導員對學生的責任意識也是全天候的,不僅要對學生的課內與課外負責,而且還要對學生的校內與校外負責。輔導員的責任意識與工作能力相比,責任意識永遠是第一位的。責任意識是輔導員的一種內在品質,是輔導員發展的底板。
(二)配好班級管理隊伍
輔導員再優秀、再出色,也不能代替班級日常管理者,高校輔導員需要通過班委會與團支部來有效開展班級管理事務的,因此,配備好班級日常管理者隊伍才是搞好班級日常管理的基礎與關鍵。常見的班級管理者隊伍的選拔方式無外乎兩種基本形式,一是由輔導員指定班級的管理隊伍,二是由學生自主投票選舉自己的班級管理隊伍。比較而言,第二種方式更加民主,所選舉出來的學生干部容易被廣大同學所接受。但是,筆者認為,第二種方式如果僅僅是純民主的投票方式,有可能不能實現班級管理者整體隊伍最優化,因此宜將學生的廣泛“民主”與輔導員的適當“集中”結合起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入學三個月內,輔導員臨時指定班級負責人。新生剛剛來到大學,組成新的班級,在最初的三個月,同學們之間需要相互熟悉、相互理解。在該階段,可以由輔導員臨時指定班級負責人,并宣布三個月之后,班級將通過選舉建立自己的班委會與團支部。
第二步:班級廣泛開展民主選舉。入學三個月之后,輔導員應按照當初的承諾組織開展班級管理者的民主選舉??梢园凑瞻辔瘯c團支部的職數,鼓勵有志從事班級管理事務的同學填報管理志愿,而且每人限報一個管理崗位。同學填報志愿后,就可以開展基于每個管理崗位的無記名投票,按照每個崗位的得票多少選出班級各崗位的管理者。
第三步:輔導員進行適當的崗位調配。班級管理者隊伍通過民主選舉后,可以認定這支隊伍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然而,這種基于個人申報與自由投票選舉的管理者,其組成的班委會或團支部未必結構優化,因此在最后的班子配備環節,輔導員的適度介入是必要的。輔導員可根據班委會或團支部成員的性格特征、性別結構的要求等,適當進行個別管理崗位的調整,以獲得整體效能最優化的效果。
(三)做好輿論引導
“輿論引導”既是組織文化的培育過程,也是輔導員發揮領導職能的過程。班級組織建立后,班級文化就會在同學們的交往中逐步建立起來。作為輔導員,要注重班級文化引導,培育優秀班風,盡快形成班級成員共同信奉的價值觀與行為規范。一旦優秀的班級文化形成,由于文化的潛移默化及凝聚力與輻射力的作用,班級各項工作就會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鑒于此,輔導員一定要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切實做好輿論引導。要通過班會、微信群、QQ群等載體,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充分肯定與贊賞那些積極向上的學生行為表現,否定與批評那些落后的不為組織接受的行為表現及價值觀念。通過這樣的輿論引導,班級同學就會知道在遇到事情時該這么想,又該怎么做;什么是班級倡導的理念與行為方式,什么是班級摒棄的理念與行為方式。培育了這樣優秀的班級文化氛圍,班級各項工作就會自覺走向良性發展軌道。
(四)讓規則說話
管理規范化的基礎在于制度化,讓規則說話就是讓制度說話。輔導員在對班級進行有效管理時,除了讓學生遵紀守法,遵守大學生行為準則、校紀校規外,有必要制定若干班級管理的規則與制度。譬如,在日常班級事務中,涉及到諸如評優評獎、舉行集體活動等需要統一大家意志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議事規則,就會因意見不統一而使工作擱淺,這種情況司空見慣。要解決這個問題,核心在于建立必要的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如少數服從多數的議事規則、特殊情況下輔導員可以行使一票否決制度等。規則與制度是秩序的保證,讓規則說話對于班級管理既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讓學生養成紀律意識、規矩意識、集體意識的基本要求。
(五)關注過程跟蹤
輔導員對班級的管理需要跟進,需要對過程進行監管,以便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乃至預判事情的苗頭,從而提早干預,防患于未然。關注過程跟蹤可以通過日常的班級巡察、班級微信群、QQ群、學生干部每周的例行匯報、隨機性的個別談話、考試結束后班級成績分析等多種途徑進行。關注過程跟蹤的目的在于及時準確地獲取班級學生學習、生活、情緒等方面的信息,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過程控制。在此過程中,輔導員要養成走進教室、走進宿舍的好習慣,養成與學生交朋友從而走進學生心里的好習慣。在當今移動互聯網及自媒體時代,輔導員除了要關注班級微信群、QQ群里的信息動態外,還需要對每天外部發生的信息加以關注,預判外部信息可能對班級同學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關注過程跟蹤不僅要求輔導員要用眼睛觀察班級、用心靈體驗班級,還要求輔導員用恰當的語言與同學進行互動,向學生輸出正確的理念與信息,糾正錯誤或可能走偏的觀念與行為。
(六)加強重點控制
滿負荷是每一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常態。因此,輔導員要做到對班級工作精細化管理是比較困難的,這就要求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要講求科學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與效果。其中,管理的二八法則就是輔導員可資利用的管理工具,即抓住20%的重點事項。輔導員班級管理工作實踐中,需要特別關注身體或心理健康狀態不佳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特殊家庭的學生、成績波動很大的學生、厭學棄學的學生、夜不歸宿的學生、不善處理同學關系的學生、失戀中的學生等,這些學生都應是輔導員關注的重點,輔導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加強對這部分重點學生的管控。此外,節假日、重要的紀念日、期末考試期間等也是需要輔導員重點控制的時間點,其管控的目的在于預防學生發生不必要的風險損失。
參考文獻:
[1]? 岳春艷.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自我定位[J].改革與開放,2015,(13):98-99.
[2]? 羅雅靖.高校輔導員如何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統計與管理,2015,(74):158-159.
[3]? 張軒,瑞張連,乙孔祥.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進行班級管理[J].大學教育,2015,(10):171-173,177.
[4]? 鐘琴.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與管理策略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4):91.
[5]? 陳婕.高校輔導員管理班級事務的原則與方法[J].才智,2017,(3):71-72.
[6]? 李榮華,韓瑜.淺談當代高校輔導員班級管理藝術[J].教育現代化雜志,2017,(74):100-101.
[7]? 趙元元.高校輔導員的作用及班級管理方法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0):238-239.
[8]? 楊柳.論高校輔導員通過班級干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2):198.
[9]? 洪飛.新時期下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