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大宇
【摘 要】本文論述中高職銜接對高職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針對中高職銜接后高職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與中職銜接不夠緊密、專業設置與中職存在重復和斷裂現象、課程體系與中職缺乏一體化設計、教學實施與中職缺乏銜接貫通、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與中職缺乏銜接等問題,提出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建議:明確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布局,以品牌建設引領專業銜接;完善課程體系,推進課程一體化建設;實施分層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銜接;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實現質量評價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 一體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C-0104-03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職業人才銜接培養體系,加強中高職銜接。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和推進,中高職銜接對高職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國在實施中高職銜接辦學過程中,中高職各自為政現象比較嚴重,成為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瓶頸。以往文獻在研究中高職銜接問題時,更多的是注重中高職銜接的培養模式、體系構建和運行機制等,而對實施中高職銜接辦學后高職院校對中職生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關注不夠,缺乏深入研究。在廣泛查閱國家相關政策和文獻基礎上,本文從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視角,以高職院校作為中職生源的培養主體,探討高職院校如何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有效破解中高職教育銜接辦學后存在的問題。
一、中高職銜接對高職教育教學提出新要求
(一)高職是中高職銜接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搖籃,肩負著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職業技術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為了完成自己使命,需要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相配套。中高職銜接辦學對高職教育在產教融合發展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職院校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和實現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起到引領作用。高職院校作為中高職銜接辦學的主體,也是中高職銜接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在推進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特別是經過國家級、省級示范(骨干、重點)建設的院校,具有豐富的辦學資源,可以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化辦學模式,引領中職學校與企業在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材開發和實習實訓等方面深化改革,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二)高職是優化中高職專業結構布局的主導。改善專業結構是優化職業教育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中堅力量,可以引導高職院校利用自身優勢,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并在圍繞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中,通過建立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形成與區域產業分布相適應的專業布局。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作為實施中高職銜接辦學的主體,其專業調整對中職學校專業調整有直接動態關聯,在中高職銜接機制日益健全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將打造的國家級、省級示范專業輻射到中職學校,帶動中職學校專業的調整和優化,引領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專業建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三)高職是實現中高職人才銜接培養的關鍵。高職教育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中高職銜接是構建職業人才銜接培養體系的重要環節,高職教育是中職教育與高等職業本科教育的承接點,能否在高職院校將中職生源的學生培養成才,關系到高職教育辦學質量是否得到社會的認可。目前,我國開展中高職銜接培養的學校主要以國家級、省級示范(骨干、重點)院校為主,這些高職院校經過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和大力推進優質學校建設,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專業設置漸趨合理,產教融合不斷深化,師資隊伍持續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因此,在推進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過程中,高職院校起到尤為關鍵的作用。
(四)高職是推進中高職課程一體化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當前,高職院校特別是國家級、省級示范(骨干、重點)院校在專業課程改革方面力度最大,主要是通過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基于實際工作任務過程開發和設計課程,不斷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深化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此,要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高職必須承擔起推進中高職專業課程一體化改革的重任,帶領中職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系統推進專業課程改革,在制定專業課程標準、調整專業課程結構與內容以及推進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和設計方面起到核心引領作用。
二、實施中高職銜接后高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為了全面掌握實施中高職銜接后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職業教育“立交橋”建設研究》課題組從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實施和質量評價等5個大方面設計問卷,對廣西已開展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16所高職院校進行問卷調研。經過分析,在實施中高職銜接辦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中職銜接不夠緊密。人才培養目標銜接是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基本前提。當前,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都瞄準行業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在培養目標層次上區分度不高,導致難以在培養目標上實現緊密銜接。從教育部頒發的相關政策文件來看,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而中職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兩者在培養目標上具有明確的層次性。目前大數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并沒有充分考慮中職和普高生源的不同,沒有專門為已有一定職業技能基礎的中職生源制訂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尚無職業認知的普高生源采用一樣的培養模式。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沒有體現出與中職學校培養目標的差異,更談不上培養目標的緊密銜接。由于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不能與中職教育很好區分層次,更沒有嚴格考慮如何將這種層次差異有效銜接,導致后繼中高職銜接辦學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實施以及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出現脫節。
(二)高職專業設置與中職存在重復、斷裂現象。專業是中高職銜接教育共同培養職業教育人才的載體。目前,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在專業設置方面,主要存在專業重復建設和專業銜接出現斷裂兩種狀況。在專業重復建設方面,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區分度不高,導致在專業建設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重復率比較高,在中職已開設的課程和技能在高職再次簡單重復,不利于提升中職生源學生的培養質量。在專業銜接斷裂方面,由于教育部在頒布中高職專業目錄時,在專業大類劃分、專業名稱和專業數量上并不完全一致,導致很多中職專業無法與高職專業對接。此外,很多高職院校經過國家示范和骨干建設后,在專業建設上更注重專業內涵建設,專業數量呈不斷壓縮勢態。因此,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較少考慮中職學校所開設的專業,導致高職院校所開設專業與中職學校專業不匹配,專業銜接出現斷裂現象。
(三)高職課程體系與中職缺乏一體化設計。課程銜接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核心。當前,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課程體系一體化程度不高,主要體現在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方面較少考慮中職學校課程開設狀況。由于每年來自中職學校對口招生生源相對比較少,很多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并沒有專門為中職生源學生制訂獨立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方面與普高生源學生完全一樣。對有些已熟練掌握技能的中職畢業生,在高職再次學習和訓練,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當前中高職銜接辦學的機制不健全也是導致中高職課程體系不能很好銜接的重要原因。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往往隸屬不同的主管部門,缺乏必要的溝通途徑和載體,難以在課程銜接上形成共識。因此,實現中高職課程銜接,需要加強中高職銜接辦學保障機制建設,不斷倡導中高職課程一體化設計理念,由高職院校牽頭組織中職學校進行課程開發研討,共同推進中高職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
(四)高職教學實施與中職缺乏銜接貫通。教學實施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實現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必須推進中高職教學實施銜接貫通。目前,高職院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辦學成本等因素較少兼顧不同生源學生的實際需要,將中職生源學生和普高生源學生同編排在一個班級進行授課和管理。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高職院校無法有效區分中職畢業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技能基礎,更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授課和實訓。在教學方式方面,高職院校也很少根據中職生源學生文化課程比較薄弱而技能相對熟練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整。在選用教材方面,高職院校往往忽略所選用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與中職生源學生匹配,很少考慮所選用的教材與中職學校使用的教材是否有連貫。從整體來看,高職院校不管是課程資源、師資配備還是實訓條件都比中職學校要優異,但由于較少考慮中職生源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很難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貫通。
(五)高職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與中職缺乏銜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銜接是中高職銜接辦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還不夠健全,對中職生源學生的評價較為單一,難以體現中高職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銜接。高職院校每年招生包含不同群體的生源,但在學生培養質量評價上較少區分中職生源學生與普高生源學生的差異,而是采用同樣的考核和評價標準。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質量的考核和評價方面更側重于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而忽略中職生源學生的文化基礎評價。總體上,由于普高生源學生經過高考磨煉,其文化基礎明顯優于中職生源學生,而中職生源由于經過職業技能訓練,其專業技能明顯好于普高生源學生,高職院校采用統一的考核和評價標準,無法全面評價學生培養的質量。此外,高職院校現有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忽視了中高職學校辦學條件的差異,沒有專門針對中職生源學生設立獨立的評價體系,不利于提高中職生源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競爭力。
三、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建議
當前,我國要實現中高職業教育有效銜接,除了加強政策引領、落實政府層面的銜接規劃外,更需要作為中高職銜接辦學主要主體—— 高職院校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因此,在國家大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根據中高職銜接辦學對高職教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在實施中高職銜接后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從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實施和培養質量評價等五個方面提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建議。
(一)明確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將不同職業崗位目標分析內化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不同階段和層次學生的發展、銜接提供科學依據。高職院校在培養目標分析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方面,應深入市場調研,根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由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的規律,厘清中職和高職各自的培養層次定位,明確中高職人才培養協同發展的目標。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高職院校需要調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發揮集團辦學優勢,充分利用集團內企業、行業、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等優質資源,共同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改變職業院校“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打通中高職辦學銜接的通道,實現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和實訓基地等全方位銜接。
(二)優化專業布局,以品牌建設引領專業銜接。專業布局的銜接是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的關鍵條件。中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要依據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實際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門和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優化專業布局,實現中高職專業建設和發展有效銜接。根據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對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術人才需求狀況,確定中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并在專業建設中明確中高職培養不同職業崗位和不同層次能力要求,通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以優勢產業帶動核心專業及專業群建設和發展。通過優化專業布局,深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區域專業品牌和特色,可以有效解決高職專業建設與中職存在的重復、斷裂現象,實現中高職專業有效銜接。
(三)完善課程體系,推進課程一體化建設。針對目前高職課程體系與中職難以形成一體化銜接的問題,高職院校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門和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帶領中職學校共同制定中高職銜接貫通的課程體系。只有遵循同一個體系內進行人才培養一體化的思路對中高職課程體系統一規劃,高職院校才能保證與中職學校在課程目標、內容框架和實施策略等方面實現有效銜接。推進中高職課程一體化建設既可以保證中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的相對獨立與完整性,又能較好兼顧中職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此外,在統一課程標準的體系下,高職院校還可以帶領中職學校對接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組建由高職、中職、企業組成的開發團隊,共同開發中高職銜接教材和一體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實現中高職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四)實施分層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銜接。高職院校在教學實施過程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豐富教學策略、建設教學資源和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不同類型生源中實施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在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無法為中職生源學生獨立編班授課的情況下,可制訂切實可行的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并通過建設統一規劃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采用靈活機動的分層教學策略。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為中高職教學銜接提供良好的平臺和載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教學組課、資源推送、智能查詢、在線組卷和學習評價等功能。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將線上數字資源與線下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整合教學資源,為實施分層教學提供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保障,從而有效解決中高職教學銜接貫通的問題。
(五)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實現質量評價銜接。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銜接,需要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多元化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多維化和評價標準多層化等四個方面。評價主體多元化主要是通過組織中高職院校及行業、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共同參與質量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主要是針對同一專業不同類型生源學生,除了常規的考核評價方式,還引入彈性學分制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等評價方式進行多樣化考核。評價內容多維度主要是對教學內容的評價不再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單維評價,而是從知識、技能、方法、態度、能力等多維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多層化主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根據不同生源學生基礎和能力差異,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課題組通過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有效解決不同生源群體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差異,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銜接。
【參考文獻】
[1]關劍,王玲啟.中高職銜接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9)
[2]堵有進.中高職銜接的現實問題與破解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13)
[3]刁洪斌,于進亮.基于職教集團化辦學視角的中高職有效銜接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6(5)
[4]楊成明.有效性視角下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問題與完善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2)
[5]金盛.漲落中的協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6]王榮,李曙生,張斌.中高職銜接協同專業群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7(14)
[7]楊理連.基于高職引領視角下中高職教育系統銜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8)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