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要:文中以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的實踐教學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分析對象,嘗試進一步探討當前全民健身目標下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的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方式與思路。
關鍵詞: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
d0i:10.1608 3/j.cnki.16 71-15 80.2019.09.030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9)09-0122-04
全民運動的快速發(fā)展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作為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新型體育項目,健美操在高校體育公共課程實踐教學中的融人與應用力度不斷被強化。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健美操公共體育課教學課時設定為26學時,教師需要在有限的學時內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實踐。但是學生在課上的學習與實踐需要面對場地有限、學時少等客觀問題。這也是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現(xiàn)狀
(一)教材統(tǒng)一難度大,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目前并無統(tǒng)一的教材,在理論授課內容的設定方面也并無統(tǒng)一安排,大多是按照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所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的內容,結合各校教師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自行設置。表現(xiàn)為健康活力健身操、教師白編的健美操、符合大眾鍛煉標準的一到四級的大眾健美操。教學中教師由簡入繁的為學生展示分解動作、講述分解動作的要領,學生在掌握分解動作后串聯(lián)起分解動作,并系統(tǒng)化練習。此種學習方式比較適合協(xié)調性好并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但是對于協(xié)調性不好且缺乏一定基礎的學生而言,學會一整套動作就極為困難。長期按照此套路不僅不能起到預期成效,更有可能減少學生學習興趣或者挫傷學生鍛煉熱情。[1]
目前大多數(shù)的高校中,選擇競技健美操作為教學內容的較少,基本選擇大眾健身操作為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的實踐對象。大眾健美操以及在各校所制定的健美操任務和健美操教學目的制約下的白編健美操,雖然可按照教學目的進行手臂動作變形和各類步伐的靈活性調整,且其內容因拉丁、形體、街舞、健美操白編、搏擊等而日漸豐富,但是歸根結底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的實踐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身體發(fā)展情況,尤其是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階段,因此要對學生在不同生命發(fā)展過程中的身體素質等進行靈活性的調整。但是單一化的選擇白編健美操和大眾健美操兩種形式,并不適合高校學生健美操學習的差異化需要。如果教師按照不同層級學生的健美操教學要求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調解,又有可能受制于實踐操作的難度以及教師的實際水平,導致健美操課程擬需達成的鍛煉學生身心健康,均衡學生身體發(fā)展不足,為學生塑造良好身體形態(tài)等要求難以被落實。
(二)教學設備配備有限,教學手段偏于常態(tài)
隨著高校健美操課程實踐教學應用比例的不斷加大,很多學校嘗試以輕機械練習輔助健美操教學。輕機械練習固然可進一步豐富健美操課程教學內容,并彌補徒手健美操無法平衡身體發(fā)展不足等問題。然而在實操的過程中,教師在健美操教學中不僅需要教會學生肢體動作,還需要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大綱等,如果健美操的動作難度大和偏于復雜,對硬件設施要求偏高,則很難在教學中按照理論結合實踐教學的方式來實踐應用。常態(tài)下的健美操肢體動作教學僅2~3分鐘一套,受制于教學條件的惡劣,在短時間內擬達到教師的健美操教學要求顯然是不能夠的。
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實踐教學應用的興趣和認知與理論教學程度密切相關。如果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對健美操的運動衛(wèi)生保健知識、運動價值、運動方法、運動原理和觀賞性內容等介紹不足,學生很難全面地且更為深入地認知健美操練習的價值和要求。由于各校在健美操理論課程教學形式方面有所差異,部分學校單一化的使用理論課程集中講解,而一些學校理論和實踐相融合講解,部分學校甚至使用理論和錄像講解同步實施的模式,無論使用何種模式來進行操作,都需要滿足理論結合實踐的要求,且需要學生認真配合。但是目前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實踐教學比例偏低、教學實用性不強和教學內容相對淺顯、學生學習局限于模仿式學習等問題,此類因素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實踐操作及學習成效。由于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的實踐教學大多以常規(guī)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所接受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軌且很難達到教師要求的水平。在電教設備和多媒體設備不足、健美操體育場館簡陋等的前提下,教師僅憑借口頭介紹,很難將知識點完全灌輸給學生。
(三)資料挖掘深度不足,教學評價手段過于片面
教師能否上好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不僅需要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作為支撐,還需要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生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雙向發(fā)展要求,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健美操表演的機會以及國內外經典案例的借鑒與學習資料。然而從當前教學過程來看,教師教學資料的深入挖掘力度有限,大部分教師往往從教學大綱角度出發(f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線上搜索視頻講解。或者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內容為學生編制套路、改編套路等,教師教學關注的主體是學生肢體表現(xiàn)是否連貫,而并非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如何運作和如何表演。
同理,在教學成果的考核過程中,教學大綱的內容被視為主要考核對象,考核的內容合理,但缺乏全面性。學生白編的套路和教師改編套路的評價,也僅僅是在教師要求的時間內進行套路展示,受到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頗多,且缺乏合理的考評標準、手段和方法,由此很難滿足教師和學生對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實踐運作的期許。由于評價方式的過度絕對化,學校使用同一標準來衡量學生健美操的練習情況,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和進步情況則相對忽視。此種評估的方式盡管比較便利,但是忽視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以及綜合實力的差異。很明顯,此種評價方式已經偏離體育教育的基礎目標。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權威者需要針對學生的健美操表演狀況進行評價,相對忽視學生的進步幅度、求知熱情、學習態(tài)度、出勤率和日常平均成績,導致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實踐課程的評價難以契合體育教育目標和要求。
二、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構想
(一)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設定
公共體育課程以高校學生身體鍛煉作為主旨,需要借助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和體育理論教學來幫助學生提升體育素養(yǎng),增強體質,強化體育鍛煉意識等。受制于教學學識有限,在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設定時,可重點發(fā)展學生的高尚情操、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學生的韻律節(jié)奏感等[2]。在理論課程結合實踐教學的要求下,可將提升學生體育技能、技術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魄,使學生具有極高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能等視為當代體育教學賦予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的目標和重要任務。
(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設計
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的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要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身心鍛煉需求角度出發(fā),可嘗試以如何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創(chuàng)新型實踐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中的作用與影響作為切入點,按照準備、基礎、結束三部分過渡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特點和教學時間的設計與規(guī)劃。常規(guī)的體育課程往往被分為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部分,結束部分和準備部分僅有半小時的時間。[3]在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的過程中可直接省去開始環(huán)節(jié),在充分考慮到目前各高校的健美操公共體育課程軟硬件配備不足以及教學手段偏于常態(tài)等的不良影響后,建議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肢體動作,保障動作的連貫性角度出發(fā),縮短基本部分時間,保障準備部分時間在40分鐘以上。
經過梳理可將此三部分界定如下:
(1)準備部分:設定時間為40分鐘。按照容易操作簡單易學的要求,依托于把桿練習和操化練習,在教師的指揮與引導下進行樂感練習、柔韌協(xié)調性練習、表現(xiàn)力練習和基本姿態(tài)練習。
(2)基本部分:設定時間為35分鐘。以課外練習為輔,以學生能掌控動作要領和路線為主,按照學生模仿練習和團隊編排,教師示范的方式進行拓展內容練習和規(guī)定套路的學習和練習。
(3)結束部分:設定時間為15分鐘。按照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各項身體素質發(fā)展現(xiàn)狀和基礎學情進行器械力量等素質的針對性培訓。短時間的瑜伽等放松性教學可作為輔助來幫助學生放松身心。
(三)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設計
可將以往精益求精的教學方式調整為要求學生基本能掌握健美操的路線和動作以及相關知識,在實踐操作的要求下逐步增加課外自主練習的時間,并節(jié)約課下時間。由于目前的教學方式并沒有直接按照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及教學大綱和教材不夠統(tǒng)一,為應對此問題可將表現(xiàn)力、樂感、協(xié)調、柔韌、形體、基本形態(tài)等練習作為健美操實踐創(chuàng)新課程設計的重點,再逐步引導學生學習規(guī)定套路的同時,從神和形兩方面著眼進行課外拓展內容練習,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形體鍛煉需求來調整教學內容。
由于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中的學習訴求不同。因此在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設計時,可按照教學的需求將課程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次。初級和中級在一年級開展,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健美操知識和實踐基礎之后,學校可在二年級階段推行高級健美操課程。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中級課程和初級課程的設計必須按照新綱要的要求滿足63學時每學期的體育教學設置方式。按照內容拓展的需求,高級課程可設定為32學時,并按照課上課下雙線合作的方式促動學生利用課上和課下時間練習。為幫助學生明確教學內容與自身的關聯(lián)性,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靈活選擇的課程指導。
(四)教學教材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
進行高校健美操公共課實踐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新,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并將學生的健康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在強調知識系統(tǒng)性的同時,將其與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改革的訴求進行融合,在教材內容選擇和構建上打破傳統(tǒng)教學僅重視健美操操作方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開發(fā)方式的選定慣性,重視健美操基本能力、基本素養(yǎng)和基本技術與其他邊緣學科的融合,以健美操專項技術實踐教學為依托增加實踐能力訓練、公關能力訓練、心理品質訓練、自我設計體育鍛煉能力訓練等多項內容。這實際也是進一步提升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有效性,豐富健美操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與應用力度等的重要方式所在。
在遵從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原則的基礎上,將實踐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按照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進行分類。比如初級的健美操教學主要闡述健美操的發(fā)展、起源、概念、音樂風格、動作特點、作用、特點、分類和常識等。實踐教育的內容可將拓展內容的入門動作以及大眾鍛煉標準的一級和二級視為重點。在中級教學過程中,實踐部分同樣可滿足大眾鍛煉標準的三級四級要求。理論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科學制定自己所需的鍛煉方案、健身理論及編創(chuàng)方式的介紹、健美操動作手勢語言和語言的闡述各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健美操鍛煉基礎程度不同,教師所選的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保證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和連貫性。由此建議教師在盡可能照顧大部分學生健美操鍛煉能力和水平,精心選擇教材避免出現(xiàn)過于針對個體而忽視群體的情況。所選的教學內容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且能按照各校的實際以及各校各年級的實際情況選用或白編成熟的健美操套路來作為補充。在有限的成套動作中還可以融人瑜伽、街舞、搏擊、拉丁等小動作組合來豐富健美操學習的內容,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
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會導致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缺乏課堂氣氛和實踐練習的節(jié)奏韻律感。針對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簡單等問題建議教師按照啟發(fā)誘導式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體在使用的過程中可引入動作誘導教學法和音樂誘導教學法、網(wǎng)絡互動教學法、改編教學法、接力教學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應用時,教師必須為學生分組,并確保學生可以按照音樂節(jié)拍和動作嫻熟地表演。此種教學方式將競爭機制融入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利于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開朗積極向上的情緒等。在教師使用動作誘導法和音樂誘導法時,音樂的選擇和動作的配備必須符合學生的審美及興趣,否則教師的教學表現(xiàn)和教學內容設計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在改編教學法運用的同時,教師要學生按照3~6人為一組的模式分組學習并按照學生學習所得結果進行隊列方式的變化和針對性的考核。與以上幾種方式相比,比賽教學法同樣重視參賽者思想道德品質及健美操表演能力等。因此教師可將網(wǎng)絡互動教學法視為基礎性平臺,在平臺上教師能擴大宣傳健美操運動的各項信息點,也可借助開設的學生心得欄來爭取學生的關注和重視。對于此類難題,教師尤其是任課教師必須加以關注。
三、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
(一)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區(qū)分性別,有針對性地更新教學內容
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必須借助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快速獲得學生的認可和關注。建議學校從如何借助健美操來平衡兩性關系人手,鼓勵和支持男教師和男同學參與到健美操的教學研究中。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如街舞大賽和搏擊賽等健美操比賽形式,來逐步加深男生對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改革的認知。教師和學校可按照更新觀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定期組織男女生混合組隊并參賽和表演,借此來提升學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彌補的積極性。[4]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和創(chuàng)新方面要保障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實踐教育的與時俱進性。比如按照男生和女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差異,為男生選擇不需要過于復雜的操作動作及柔韌性練習,按照男生更愿意接受挑戰(zhàn)的心理,為其設計具有難度的、相對簡單的力量性動作,使學生在參與公共體育課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和落地嘗試執(zhí)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身對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的認知度。在教學內容制定時,要盡可能選擇男生感興趣的,且易于簡單掌控的各類基本動作,以現(xiàn)代舞、街舞、交誼舞、競技健美操等作為輔助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等。
(二)調整教學評價體系,強化軟硬件配比
構建合理的考核機制,調整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體系,可作為保障教師、學生在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應用的過程中能積極獻計獻策。按照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基本理念,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打破單一化的考試方式而將定量與定性、自評和他評、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進行融合,以確保健美操課程評價的方式更為多元化,結果更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5]教師要從多個角度來考核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考評既要考慮量化指標的訴求,又要做到定性與定量結合,以避免教師主觀臆斷嚴重。
按照健美操公共體育課實踐教學的要求,學校應盡可能快地完善體育館的健美操器材,比如配備健美操教學所需的領操臺、健身球、啞鈴、墊子、把桿兒腳踏等各類符合健美操鍛煉所需的器材,進一步強化軟硬件配比,以便于定期不定期組織啞鈴操、瑜伽、形體等多種形態(tài)的健美操實踐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羅百花.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健美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馬創(chuàng)新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白然科學版),2018,34(10):118-119.
[2]茆飛霞高校健美操公共體育課教學優(yōu)化之探討策略[J].農家參謀,2017,( 21):80
[3]林琳.福建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健美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山東農業(yè)T程學院學報,2017,34(06):31-32+34
[4]陳琛.公共體育課健美操教學優(yōu)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05):70-71+74
[5]史占格.對高校公共體育課健美操教學創(chuàng)新的幾點建議[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