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莉
摘 要:當今社會,互聯網及新媒體在快速發展,利用互聯網進行各種信息傳播已經成為主要方式,這對資本市場的信息傳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證券市場中的“薦股騙局”、“股神”、“黑嘴”、市場操縱等各種問題頻繁出現,并進行了升級和演化,進而也對市場秩序有了嚴重的影響。所以,有關資本市場一定要重視證券投資咨詢亂象,要根據“先規范,后發展”的監管思路實施嚴格管理和整治,以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互聯網環境條件下的證券咨詢亂象的表現和危害、產生的各種原因等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研究,同時提出了對投資咨詢亂象進行有效根治和監管的建議,希望可以給資本市場管理和治理提供一定幫助和借鑒,進而促進證券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
關鍵詞:互聯網;證券投資咨詢;咨詢亂象;監管建議
證券投資咨詢管理是傳播證券信息,有著信息傳播的規范、敏感、經營等責任。現在互聯網及新媒體在快速發展,對資本市場的信息傳播有直接影響,證券信息傳播及相關投資咨詢活動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特征。傳統 “薦股騙局”、“黑嘴”、市場操縱等問題逐步升級演化,擾亂了資本市場信息傳播及公平交易的秩序,改變了社會危害及風險特征。
1、互聯網環境下證券投資咨詢的表現和危害
1.1“薦股騙局”
“薦股騙局”“黑嘴”、非法咨詢等亂象相互聯系,各種違法行為相重疊,其邏輯相同。“薦股騙局”具有代表性,表現出模式化和商業化,其行為步驟是,首先進行散布廣告,得到相應流量,表現合規形式[1]。其次勸誘轉化,應用的方法進行虛假宣傳、承諾收益、濫用牌照等。再次應用各種渠道發布薦股信息,改變信息傳播形式。最后濫用信息的傳播和影響力進行市場操縱。
1.2信息型市場操縱
互聯網環境下,薦股機構濫用信息傳播及影響力實施市場操縱。首先,不用依賴主流媒體大眾。現在的互聯網薦股具有了相應的傳播力,而且信息傳播中具有隱蔽性和針對性,可以避開市場當中的理性力量。其次,轉移獲利程序。行為人服務費名義收費,不能需要進行反向交易,只制造短暫虛假行情,操縱難、風險低,比如,收盤期間以漲停板機制進行開盤價格操縱,或者分布虛假建倉出貨信息等。第三,難監控、難取證。有多元信息發布渠道、私密、隱蔽、動態性、轉移狀態,可以避開監控范圍。通常行為人不應用自己賬戶進行操縱和參與,客戶賬戶比較分散,沒有實控關系,難以看穿信息端機交易端。第四,難認定。如今進行證券市場操縱行為的認定包括蠱惑交易、特定時間操縱、搶帽子交易、尾市操縱、開盤價操縱等形式,認定推定因素有拉抬、打壓、鎖定或反向交易獲利等行為,并沒有包含薦股機構各種操縱行為。第五,進行的操縱行為和市場有著正反饋。因為規模不斷擴大,客戶信任、具有市場操縱能力,進而有了聚集效應。很多機構利用互聯網定時進行薦股信息傳遞和發布,利用互聯網建立利益共同體,聯合操縱,騙取服務費。
1.3其他潛在風險和危害
互聯網環境下咨詢亂象風險及危害發生了改變。在宏觀上,存在“薦股”模式營銷激進行為,對客戶誘導,增加了市場的非理性及投機性行為,對價值投資及長期投資理念有嚴重影響,同時加劇了羊群效應。在微觀上,對風險識別能力弱的中小客戶有嚴重影響,影響市場基礎,具有群體事件風險。業務模式扭曲下,退款變成了有些機構解決糾紛的重要方式,要支付退款,一定要擴大和保持機構業務規模,進而有 “資金池”風險,如果該模式破產,會激化矛盾。
2、產生證券投資咨詢亂象的原因
2.1互聯網快速發展對信息傳播的影響
互聯網的發展對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產生嚴重影響。首先,信息傳播的渠道呈現去中心化和多元化,新媒體代替了傳統媒體,是現在網民進行信息發布和獲取的主要渠道。其次,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范圍,增強了信息的時效性和精準性,如今應用各種智能網絡技術,信息載體呈現多元化,容易識別各種信息,傳導效率高[2]。最后,新媒體傳播信息有各種各樣形式,各媒體表現的公眾屬性、市場影響力、新聞輿情屬性等各種特征。另外,證券咨詢行業對互聯網咨詢類廣告不能有效約束,微博客、搜索引擎等廣告的發布者責任處于牌照審核邊界,存在大量“擦邊球”。不能更好的約束發布和傳播薦股信息,進而不良信息傳播發展迅速。
2.2沒有很好的落實現有核心制度
互聯網環境下,現有法規有著不具體、不適應、不完善等問題,增加了監管難度。如今,很多機構試探監管底線,打折、變通適用制度。第一,沒有充分落實管理適當性。投資顧問業務的明顯定位就是適當性。進行適當性管理的有效落實,可以對投資者需求有效適應,能夠對利益沖突緩和,更好的促進市場自我調節和自治管理,并且,咨詢業務創新也有了安全空間。另外,如今的咨詢客戶主要是一些中小散戶,缺乏風險識別能力,要進行保護。可是,具體實施時,咨詢機構并沒有真正落實適當性管理體制。第二,不能有效落實限制向公眾推薦具體證券制度。有關規定指出,不能利用公眾媒體進行建議具體證券投資,可是這類行為很難在法律上適用。如今微博、博客、股吧、視頻直播等形式,也存在監管不足問題。第三,不能落實從業人員資質準入機制。《證券法》確立了資質準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約束執業行為、推動行業專業化發展,可是,如今的行業中,還存在無證上崗、越位服務、虛構身份等行為,現有監管體制不能有效約束和控制從業行為及薦股活動。
2.3處罰力度差,違法成本低
整體處罰力度嚴重不足,不能產生震懾。如今的監管看著好像很嚴,可是很多違法機構不該不停。有很多監管措施,可是處罰少,很少有撤銷牌照,或者移送司法處罰,不能產生監管威懾力。另外,不能嚴格查處變相承諾收益、誤導性宣傳。這些行為是“薦股騙局”中的重要部分,是,違規重災區,而對其認定查證簡單,查處力度不足。同時,也缺少進行新型變相違法的認定,不能進行有效教育和處罰。
2.4制度滯后,監管不足
首先,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不到位。咨詢機構取消年檢以后,監管沒有新抓手,警示函、責令改正等措施不能觸及機構根本利益,有責而不改現象。而且,監管執行沒有相應的后續保障,一些責令暫停還在開展業務的機構,沒有相應法律進行對其處罰,有些機構有責而不停現象。另外,轄區監管權責不匹配,有監管套利空間,不能有效實施公司暫停業。其次,業務監管和行業業態不相應,缺乏監管力度。缺乏管理和約束股東資質及行為,有些咨詢機構股東有著復雜的背景,沒有透明的控制關系,增加了公司經營風險。缺乏內部控制及法人治理,很多咨詢機構都沒有與之業務匹配的內部控制及法人治理,存在股東越位、分公司各自為政、內控失效等現象。重大變更沒有相應規制。有些有劣跡的機構利用名稱、地質、股東等變更進行逃避監管。缺乏長期約束監督機制。最后,缺乏規范的互聯網證券信息廣告及傳播機制。互聯網信息內容及廣告管理具有嚴峻性和復雜性,
行業主管部門一定要和工商、網信等部門協同配合。可是如今證券監管部門還沒有和網等部門聯合制定關于證券信息網絡傳播的制度。另外,互聯網廣告管理沒有更好的針對咨詢領域。
3、根治證券投資咨詢亂象監管思路及建議
3.1有目的的塑造監管權威
結合當前法規,以現有行政方法,增大持牌違法成本。要嚴格實施相應處罰,對一些違法嚴重的機構及個人可以移送司法機關。對重點案件、承諾收益、營銷欺詐等活動要嚴格查處,塑造監管權威。第一,管住“流量”。增強針對咨詢機構違規宣傳廣告的執法力度,特別是對微博客、財經網站、搜索引擎、證券網絡社區、數字電視頻道、直播平臺等領域的廣告篩查,對違法機構及形式及時曝光增強主流媒體甄別違法廣告能力和力度。第二,管住“轉化”。 對承諾收益、夸大、虛假、誤導等宣傳嚴厲查處,加強以案釋法及教育作用,與主流互聯網媒體有效聯合,強化非法薦股類信息監測力度。對留痕、信息告知、風險揭示嚴格管理,細化管理執行標準。第三,管住“影響力”。一定要嚴格控制咨詢機構利用公眾媒體進行薦股信息的發布。嚴格管理從業人員,規范薦股對。
3.2有效明確標準,規范行業管理
第一,對資質準入嚴格管理。對于一些不具有證券投資咨詢及證券從業資質人員,嚴禁對客戶提供咨詢建議。對非投資顧問要嚴格管理,嚴禁其以“老師”名義進行誤導客戶[3]。對未注冊的投資顧問有嚴格控制,嚴禁以客服、助理等名義對客戶提供咨詢建議。投資顧問要根據客戶具體情況,提供適當性、適用性咨詢建議。第二,對痕跡及信息發布管理。咨詢機構不能利用微博、博客、股吧、視頻直播等媒體進行薦股信息發布,嚴格把控咨詢機構利用即時通信工具或者自建APP對客戶進行薦股。咨詢機構應用網絡工具進行咨詢服務,一定要有效內控管理。
3.3完善制度,提高監管效能
第一,一定要堅持原則,有針對性調整和完善現有制度。要對控股股東的資本實力、持續經營、實控背景、業務匹配、誠信情況、資質要求等實施適當提高,要對自然人控股要嚴格控制,加強管理和約束股東行為。對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規定實施有效細化,對分支機構備案及設立要求進行有效完善,規范管理人員任職行為和條件。完善制度處罰和銜接根據,明確各種合理處罰依據。強化誠信監管,對名稱、股東、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各種變更要嚴格管理。強化建設基礎制度。第二,強化不同地區的監管部門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對量罰標準和規則實施統一認定,以全國范圍進行相應的權責明確、信息共享、分工合理等監管格局的合理構建,促進咨詢機構監管工作有效實施。第三,與網信、司法、工商等各部門密切協作。研究和完善證券信息傳播活動相關制度,和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體系更好的銜接。有效明確各網絡運營者證券信息管理責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技術保障措施。與公安司法機關密切協調溝通,完善行刑銜接。
3.4有效定位,實施有效監督
第一,定位明確。首先,咨詢機構要明確定位監管、創新、扶優限劣等,對公司非理性創新方向及業務模式等要敢于質疑和否定,監督咨詢機構回歸本源。實施服務內容實用性及方式適當性的定位,對仔細機構對客戶的咨詢服務有效明確,一定要了解客戶,結合客戶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提供合適的投資建議[4]。其次,實施市場影響力的有限性及服務對象私人性的有效定位,禁止咨詢機構利用公眾媒體及即時通信工具等對客戶提出投資建議。最后,要鼓勵和引導機構轉向工具、資訊、輔助、數據類等服務, 實施價值和價格的匹配咨詢服務方式。第二,扶優限劣。實施分類引導,對規范治理、適應監管、風險可控、資本實力強的機構要堅決支持,要先做大做強,有效限制內控缺失、治理混亂、違規經營等無序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環境下,證券投資咨詢也出現了亂象,這對證券資本市場有嚴重影響,對中小散戶投資影響更大。因此要對相應亂象危害及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和相應方法進行根治和監管,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有效保護客戶的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林雯, 黃坤, 王琦. 互聯網環境下證券投資咨詢亂象分析及監管建議[J]. 證券市場導報, 2019(7):73-78.
[2]何競平. 互聯網廣告亂象的成因及監管建議[J]. 青年記者, 2017(5):16-17.
[3]邱晶晨.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網絡直播中的亂象分析[J]. 新聞采編, 2017(5):56-59.
[4]翟文娟, 王夢茹. 新形勢下“校園貸”亂象分析及對策建議[J]. 中外企業家, 2017(6):2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