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多極化發展已然成為必然發展趨勢,構建世界經濟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人類發展經濟的共同美好愿景。但在構建全球經濟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由于利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經濟摩擦不可避免。在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如何緊抓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主要趨勢,盡可能降低全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雙邊、多邊摩擦,緊抓經濟發展中的機遇,突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制造的經濟阻隔,不斷推動中國經濟向好穩定發展。
關鍵詞:世界經濟;走勢;風險
一.當前世界經濟走勢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日趨緊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經濟發展的緊密依靠各個國家和區域的共同努力,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在這種背景下,全球經濟已然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1]
所謂經濟全球化簡單而言是各國的經濟資源為實現最優化的配置,在世界市場中流動的進程。[2]其具備兩個明顯的特點:一為資源在跨國界的范圍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從單一的產品流動到勞動力流動、知識流動、資源流動等,且資源配置的緊密程度越來越高、滲透性越來越強;二為資源在流動過程中按照市場規律投資趨于自主化。
經濟全球化產生的首要基礎為國際分工,分工的發展方向決定了經濟發展的方向,而國際分工的發展方向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國際分工的性質又影響了經濟全球化的性質。國際分工性質最為重要的是二重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生產力的發展,體現了國際資源分配的關系了,推動了全球經濟的整體發展。具體而言,生產力決定國際分工,從三次工業革命來看,極大的解放了人類生產力,不斷推動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從單一的區域生產力分工發展到全球跨區域的分工均得益于生產力的提升。因此,部分國家、區域呈現出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這違背了世界經濟發展規律,不利于世界經濟的向好發展。
(二)經濟多極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趨勢,經濟多極化亦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簡言之,全球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多極化并不相悖,經濟全球化并不排斥經濟多極化,反倒是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經濟多極化的作用更加明顯。具體而言,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強化了打過的利益,市場發展規律的依據經濟實力較強的大國主導資源配置,作為主導世界經濟的幾個大國和區域為自身的利益推動了全球經濟的多極化發展,同時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資源配置過程中,同時也會帶動大國經濟實力的變化,為世界多極化創造了更多新生條件。由美國、歐盟以及日本幾個經濟強體主導的全球經濟話過程中,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經濟多極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濟多極化的發展提升了生產力,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放大了經濟風險,導致經濟發展的無序化風險,一些國家不具備化解這些風險的能力,可能在短期內無法導致其經濟實力的陡然下滑,但因為沒有掌握經濟全球化的未來發展機遇,可能會讓其他掌握經濟發展機遇的國家快速崛起,縮小了其與多極世界的差距。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多極化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多極世界經濟格局的現狀可以歸結為: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的三極依舊主導了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對資源的全球化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二為以中國為代表的新生經濟發展力量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多極化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從多極世界經濟格局的前景來看,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仍舊不可撼動,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濟發展趨勢逐漸下滑,成為多極化經濟主體發展最為緩慢的,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后,歐盟經濟也走向低迷,美國經濟經歷了前期的低迷后,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三)經濟不平衡態勢明顯
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來看,一超多強的世界經濟格局短期內無法改變,第三世界的話語權仍舊較少,其在全球經濟資源配置中處于被動地位,全球經濟主導權仍在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主義國家中,為尋求利益最大化,第三世界國家往往被淪為經濟剝削對象,發達國家獲取的經濟資源不斷豐富,與第三世界的經濟發展差距逐漸拉大。
二.當前世界經濟的主要風險
(一)全球性經濟危機難以避免
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背景下,盡管經濟全球化在推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挑戰,全球經濟危機為其中較為明顯的問題。全球經濟危機是全球經濟風險累計到一定程度上爆發,從1825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到現在,經濟危機的發展形式多元化、傳導性極強,破壞程度極大,往往為一國經濟危機蔓延到全球性,最終演變為全球經濟危機,如美國經濟大蕭條轉變為全球經濟危機,美國次貸危機轉變為全球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產生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為:一為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經濟危險因素,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矛盾是經濟危機發展的必然要素,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危機的蔓延;二為市場經濟在空間上的不斷發展導致其自發性風險不易解決,經濟全球化將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原生性和不可控風險擴散至全球,導致單一的市場經濟危機蔓延到世界經濟市場中。
對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世界經濟發展增速仍舊呈現出低迷的狀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前全球經濟危機仍舊存在,世界經濟發展局勢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們更應以科學的、冷靜的、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世界經濟,防范經濟危機的發生。
(二)經濟摩擦日趨明顯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作為超級強國給全球經濟增加了不穩定性,經濟風險較大。主要表現在在對外貿易領域方面,特朗普政策具有著廣泛性。[3]這種特性不僅限于涉及的范圍廣泛,另一方面,其牽扯到的國家數量也是巨大的,因此,其舉措的實施,會非常嚴重的影響到國際經濟貿易體系格局,這些政策措施很有可能會導致全球范圍內經濟增長的下行,并會對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造成威脅,影響其它國家的經濟貿易發展。
一直以來,美國在國際社會都占據著霸主地位,其任何政策措施都會對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歷任美國總統在進行決策時都保持著謹慎、客觀的態度。然而特朗普上臺后,所做出的決策都被很多國家反對,即使其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國英國也對其退出《巴黎協定》等行為做出指責,認為其行為極其的荒謬。與此同時,美國所進行的北美協定的重新談判,導致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處境非常的不利,兩國與美國的國際關系也開始下行,針對于包括巴西,馬來西亞,泰國,韓國以及中國等各個國家在鋼鐵方面進行懲罰性關稅的征收行為,最終會導致美國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報復以及打擊行為,其與歐盟在鋁制品上面出現了非常激烈的貿易方面的爭端,也將導致歐盟利用一系列的措施對于美國進行報復和打擊。不僅如此,針對于本國內部,特朗普上臺后也采取了非常激烈的減稅措施,由于其行為的激進性,致使國內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特朗普上臺后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對世界各國家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說明特朗普政策具有廣泛性。
三.世界經濟風險需要全球經濟協調與治理
世界經濟發展趨于全球化的趨勢勢在必行,但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仍舊存在區域不平衡的矛盾問題。在全球資源配置的過程中,部分國家為保護本國利益故意制造經濟摩擦,破壞經濟貿易規則,從目前的全球經濟發展制度來看,尚未有有效的手段來解決這一矛盾。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治理手段來環節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
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全球各國越發意識到構建科學的世界經濟協調機制,推動全球經濟向好發展極為必要。從近十年的全球經濟高層合作和社會合作的趨勢來看,開展長短期的會議、論壇更加頻繁,推動全球經濟化良好發展已經成為絕大部分國家的共同認識。如從2008年以來,G20峰會不斷召開,其目的是為推動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全球經濟發展和協調機制。從2016年中國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來看,我國倡導的推進全球協調化發展對構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有極強的指導性建議。
毋庸置疑,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衍生了諸多問題,其中全球經濟危機便是其中極大的問題,因此國際間必須加強經濟合作協調,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全球經濟良好發展。
四.結語
我國經濟面臨著深化改革的要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經濟全球化日趨緊密的今天,筆者通過分析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剖析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為我國應緊抓全球經濟市場機遇,著力解決國際經濟爭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我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艷春.系統深入研究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問題的力作[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
[2]王小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勞動關系與工會改革[J].復旦大學學報,2017.
[3]張龍,陶紅軍.特朗普國際貿易觀及對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辨析[J].中國經貿導刊(理論版),2017(2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