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教師培訓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切合教師個性化需求是提升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本文擬總結“互聯網+菜單式”教師培訓的實踐,提出“互聯網+菜單式”教師培訓模式的設想。
【關鍵詞】教師培訓;互聯網+;菜單式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菜單式教師培訓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XJK015BZXX043)。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2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職教師教育課程要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開發多樣化的的優質課程,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是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多樣化需求的關鍵。當前,教師專業成長缺乏自主性、教師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師培訓形式缺乏靈活性等問題使得一些教師培訓陷入形式主義,制約著教師培訓的績效。在線教育的發展為在職教師培訓提供了新的模式,“互聯網+菜單式”教師培訓模式是借助互聯網平臺,整合“線上”和“線下”師培訓課程資源,為教師提供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教師培訓模式。
本文的“互聯網+菜單式”培訓模式內涵界定為:圍繞教師專業發展,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教師對培訓的需求,秉承開放性和培訓資源課程化理念,依托互聯網平臺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形成可靈活選擇和訂制的培訓課程菜單,教師通過選課平臺,自主選擇培訓課程,通過線上或線下參與培訓。“互聯網+菜單式”教師培訓模式包括“課程菜譜”、“點菜系統”、“線上+線下餐廳”、“學習評估”等模塊組成,具體如下:
一、多樣化“課程菜單”
教師專業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階段性、針對性和目的性,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的課程應該是“缺什么、補什么”,所以任何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過程都可以課程化。教師培訓課程應該是一個開放化的理念,一個專題講課、一個系列內容、一個教研活動,甚至一篇論文心得、一個微視頻都可以是一個課程。課程開發應該標準化,應該具備目標、過程記錄和評價三個基本要素。“課程菜單”是指可供選擇的教師培訓課程目錄。既可以是一門單一的課程、解決某個具體問題的微課,也可以是課程組合。從課程形式上講,課程可以分為在線課程、線下課程和O2O課程(共享課程)是指一些有教師培訓機構、學校組織的專題講座或者教研活動有富于的位置,通過在線培訓平臺向一定范圍內教師開放的線下課程,實現課程共享。從課程建設方面講,可以分為定制課程和生成課程。定制課程是指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發課程。由教師培訓主管部門提出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發布課程需求菜單,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招標購買(企業、機構和個人均可以參加)等方式開發的單一課程或者套餐課程;生成課程是秉承人人都是課程資源的觀念,將教師或教師團隊在自我成長、教學和研討過程中生成的可以借鑒于其他教師專業的課程化資源,是教師培訓的鮮活資源。
二、自主性的“點菜模式”
“點菜”是指教育主管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學校和教師個體根據教師專業成長的目標和需求,選擇一個、多個或系列課程的過程。自主性的“點菜模式”要求實現不同主體靈活自主選擇課程和培訓方式,以更好的滿足個性化需求。根據點菜的主體、目標和對象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幾種點菜或配餐模式:
自助餐:教師個體滿足動態性、個性化需求,根據“要什么、找什么”的方式,通過網絡平臺在課程菜單中選擇一個或者多個單一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套餐:教師個體根據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個性化成長的需要,自主選擇一個有組織、有針對性、有主題的課程套餐,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自主學習。
菜單推送:教師培訓專家從在線課程平臺中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優質的課程資源,向不同培訓對象進行重點推送,得到推送的教師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習相關課程。
O2O搶單。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就近或者按需選擇培訓機構和學校發布的共享課程,然后通過線下參與的方式進行學習。共享課程采用搶座形式,主辦方發布空缺人數,先搶先得、搶完為止,并對參與者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登記和考核。
配菜模式:教師培訓主體根據培訓需求,從在課程菜單中選擇部分課程組成一個系列,要求特定培訓教師采用全選或者遴選的方式有組織的參與學習。
定制宴席模式:教師培訓主體根據培訓需求,采用全定制的方式,通過自主開發、購買、委托開發等方式獲取課程資源,組織特定培訓對象進行有組織的集中培訓。
三、靈活性的“用餐平臺”
“用餐平臺”是指教師培訓的場所所有要素的集合,可以分為在線學習平臺和線下學習平臺,“互聯網+菜單式”教師培訓平臺不僅需要具體參與和學習課程的功能,還需要記錄培訓信息、進行培訓考核等培訓管理功能。一方面要整合線下場所、網絡端和移動端三個學習通道,為教師自主選擇培訓時空提供更多選擇,解決教師參與培訓時間上的矛盾;另一方面要能詳細記錄教師培訓時間、培訓心得分享、作業提交等培訓過程的全部信息,以便積累更多鮮活資源,提供培訓效果評估保障。
四、實效化的“用餐評價”
保證教師培訓的時間和參與程度是確保培訓質量的重要因素。不管是線上培訓還是線下培訓,教師參與培訓是還存在“磨洋工、刷學分”的情況,尤其是在線培訓模式更為明顯。教師缺乏專業成長的自主性、培訓課程缺乏吸引力是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加強培訓過程的監管、形成培訓電子檔案。培訓前的資源分享、上課前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微信簽到、培訓過程中“彈屏”交流和隨即答題、培訓后的心得交流等是確保培訓參與度的有效方式;記錄培訓教師每次培訓的所有過程信息,形成教師培訓的電子檔案能有效避免教師培訓形式上的應付。
參考文獻
[1]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葉瀾.甘肅教育.2015-02.
[2]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挑戰、新特征、新角色.鄭金洲.人民教育.2014-04.
[3]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菜單式培訓.胡兵華.李巖.江蘇教育研究.2014-08.
作者簡介:姓名:張德軍,出生年月:197809,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湖南望城,單位:長沙教育學院郵編:410006,學歷:本科,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師培訓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