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文


摘 要:21世紀,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成為趨勢,高校教師在此種情形下要做到利用科技、使用資源改變課堂。針對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文以“雨課堂”在網絡與信息安全課程的應用為例,討論了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混合教學模式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革,將學生吸引到課程教學中來。
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雨課堂
互聯網的普及在逐漸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教學的方法方式。傳統教育注重得是老師的講解引導,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一方面,老師難以評判學生的接受程度、上課的質量,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沒有被很好地調動。盡管有些課程能夠加入小組討論、學生演講等學生參與的部分,但是大部分的理論課還是缺乏相關的有效舉措。因此,混合教學模式被提出并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趨勢?;旌辖虒W模式實質上是結合了傳統教育和網絡教育資源的一種方式,學生在進行線下學習的同時,也能在線上學習。在進行混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是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是將傳統課堂與網絡教育資源進行結合的重要橋梁。缺少了現代教育技術,混合教育的成果將大打折扣。本文將以“雨課堂”在網絡與信息安全課程的使用,討論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相關概念
教育部辦公廳在2018年4月18日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其中指明計劃的基本目標為“一大、兩高、三全”[1]。 “一大、兩高、三全”強調了“互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推廣普及?;旌辖虒W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相關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被應用到日常的教學中。
(一)混合教學模式
混合教學模式提出了“線上+線下”教學形式的有機結合,將教學從傳統的課堂延伸到互聯網上,利用傳統課堂和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優勢互補?;旌辖虒W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何進行網絡資源的整理重構,符合課程要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間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監督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2]。而這些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有效地幫助教師解決這些難點。
(二)現代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應用和管理合適的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實踐,而現代教育技術是把現代教育理論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的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體系[3]?!坝暾n堂”是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典型代表。它是由清華大學開發的一款使用方便簡單的智慧教學工具,主要功能包括教學資源的插入、限時課堂測試、彈幕投稿等師生互動、課后作業發放和面向整個教學過程的數據分析。正因為“雨課堂”的使用方便和功能強大,我們將它應用到了網絡與信息安全課程的教學中。
二、課程簡介
網絡信息與安全課程是計算機學院網絡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也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的專業選修課。作為網絡安全學科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為學生掌握實際的安全技術,進行獨立的系統安全防護打下堅實的基礎。該課程的主要特點是理論性強,知識點多且復雜,包括了密碼學基礎知識,如傳統、現代對稱加密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數據完整性算法等,并且對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高。因此,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對此課程有重要的意義。線上資源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提前對課程知識點的分布、脈絡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在課后對課堂中不熟悉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再次學習鞏固及解疑。同時,“雨課堂”的應用可以在課堂中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且為老師提供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機會。
三、“雨課堂”在網絡與信息安全課堂的應用
(一)課前準備
在“雨課堂”官網上下載雨課堂插件到window 10 版本的教師電腦中,并在office2017版本的PPT中間運行。關注雨課堂公眾號,進行微信登錄。運行及登錄完后,制作預習的PPT,插入相關的慕課視頻(如圖1所示)讓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前對每堂課的基本框架、知識點有大致的了解,并插入題目(如圖2所示)進行鞏固。
(二)課堂教學
課堂一開始,向所有同學展示課堂二維碼,學生掃碼進入課堂。在課堂PPT中間同樣插入題目,并讓同學們限時作答。同時,在課堂上使用雨課堂進行隨機點名讓同學回答問題,啟用彈幕,讓同學們參與到課堂中間。
(三)課后回顧總結
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雨課堂生成相關的學生數據、習題數據和課件數據報告。根據學生數據對預警學生的學習進行跟蹤。根據習題數據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為下節課的復習做好準備。根據課件數據對學生進行解疑并對課件內容設置進行相應調整。
四、結語
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對于21世紀的高校教師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豐富齊全的網絡資源能夠為課堂增色不少,挑戰是如何將面對眾多誘惑的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到課堂。因此,巧妙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變學生的手機為學習工具,結合混合教學模式成為一個選擇。本文選擇雨課堂作為載體,網絡資源作為內容,加入到傳統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的課堂當中,為課堂教學帶來變革同時也將學生吸引回課堂。
參考文獻
[1] 魏丹.基于雨課堂智慧工具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A].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19:6.
[2] 潘曉利.“C語言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時代,2019(8):85-86,89.
[3] 張嫻,朱麟.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C語言教學改革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