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楚雄
摘 要:高職院校教師作為職教領域育人的主要資源,其直接決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國家職教20條中明確指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雙師型教師已成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但是高職院校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結合本校實踐經驗,從資源共享、完善激勵制度、培養模式等多角度提出建議,旨在深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師型”;人才培養
一、“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高職教育區別普通高等教育,其在于“職業+高等教育”,特色在于職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應用人才,所以人才培養過程中重點在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高職教育具有專業化、技術性強等特點,對教師隊伍提出一定的要求,“雙師型”教師即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能滿足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要求,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產教融合、校企一體”辦學模式已成為高職院校的新發展的道路;產教要深度融合,雙師型教師必然會起到重要的紐帶作用,雙師型教師既能解決企業部分生產難題,同時通過企業實戰鍛煉教師實踐能力反哺教學,讓學生真正掌握企業前沿知識,讓產教融合真正落在實處。
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雙師型教師外部難引進,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招聘標準中一般都設定學歷要求,從而導致很多專業型人才無法進入高職教育領域,引進的高學歷者一般剛從學校畢業,很多都是無實踐經驗,部分人員既能達到技能要求同時又能滿足學歷要求,但是薪資待遇無法滿足其要求。雙師型師資學院內部培養力度不夠,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師資培訓缺乏培養體系指引,培養經費缺乏,委托企業培養往往也流于形式;高職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缺乏,同時對于成為雙師型教師動力不足,學校也缺乏對雙師型教師評價激勵晉升制度,內外動力都不足從而導致培養緩慢。
三、“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主要途徑
(一)集團內部資源共享,搭建“雙師型”建設平臺
針對其他高職學院“雙師型”素質教師難引進問題,學院通過集團內部資源共享,搭建“雙師型”師資建設平臺。學院通過增加兼職教師比例,把集團內部的技術總監聘為學院專業建設的專業帶頭人,研發工程師、一線巧工能手聘為兼職教師,把以上人員培養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學校利用假期派老師下集團內部各個子事業部進行學習,下企業的過程帶著任務(通過實踐與學習,開發一門課程)下去,利用企業資源進行學習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成長為“雙師型”教師。通過搭建建設平臺,完善師資隊伍結構。
(二)學院建立與完善“雙師型”教師激勵制度
學院在充分結合職教20條等相關政策,在教師職稱、職務晉升上面給予“雙師型”教師一定政策上面的傾斜,其中副高以及正高政策評定中,“雙師型”教師是一條必須項,從而有效激勵廣大教師往“雙師型”教師發展。學院增設“雙師型”教師補貼,同等情況下上浮一定的比例補貼;學院教師績效考核上優先考慮 “雙師型”,以上措施凸顯雙師型教師的優勢地位,激發廣大教師隊伍以“雙師型”教師為目標積極進取。
(三)增加“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一般院校“雙師型”隊伍存在培養力度不達標的問題,我院依托三一集團資源建立合作培養模式,不僅學院內部重視師資隊伍培養,集團內部子公司也逐漸成為“雙師型”新型陣地,形成新型“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模式。比如智能制造學院由教師為主組成的研發班,該班級承接集團部分非核心研發制圖工作,教師在該過程實際參與產品的研發工作,大大地增強項目實戰能力,同時豐富課堂內容,學生在實戰中學習,成果斐然,年創收達到100萬。建筑工業學院以學院教師為主體承接外部BIM、PC生產線培訓工作,通過培訓工作教師親自參與、示范PC構件的生產以及BIM建模工作,在該過程中教師能力得到提升,其中學院兩位教師被評為長沙市建筑產業專家。通過共同努力,培養打造出一支理論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四)校企協同完善新型教師評價體系
在教師評價系統中往往存在評價考核滯后現象,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學院與集團子公司一起共同開發新型評價體系,該體系學院主要從教學能力、師德師風、科研能力考核,子公司主要從業務實戰能力與潛力進行評價,學院最后將兩者按照合理的權重進行綜合,對教師進行考評,從而客觀的實現雙師型教師的評價。該模式較好地解決了以往的部分分歧。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環節,已成為專業建設以及教學成果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高職院校從多維度、多角度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壯大雙師型隊伍規模,提高辦學質量,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許莉莉,潘小游.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科教導刊,2016(25):78-79.
[2] 張偉萍.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56-59.
[3] 王斌,姚剛,危亞平.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 2011(23):48-49.
[4] 蔡瑞艷.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現實困境及應對之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8):155-157.
[5] 馬慧蓮.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教“雙師型”教師培養路勁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