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昌
摘 要 在新醫改背景下,醫療收費問題一直是群眾關心/政府與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同時也是產生醫患矛盾的癥結所在。如今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對醫療收費也有了更多的關注。本文首先分析了醫院物價管理的重要性,然后探討目前醫院醫療收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規范醫療收費的對策,目的是給醫院物價管理提供幫助。本文認為醫院應當加強醫院物價管理,規范醫療行為,做到醫囑、操作、收費三者的統一,促進醫療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 新醫改 物價管理 重要性 問題 對策
一、醫院物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立醫院具有公益性和市場性雙重性質,醫院不僅僅要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強診療能力、改善就醫環境、引進先進設備,還要在有限的財政補貼和取消藥品加成縮減醫院收支結余的情況下,分析運營成本和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的發展,醫保政策的落實,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也逐年增加,醫院也在國家相關政策落實下得到快速發展;同時,醫院醫療收費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醫院物價管理不僅是管理好醫療服務項目、衛生材料、藥品字典和收費審核,還要配合政府部門做好醫改價格調整和各項測算工作。
醫院物價管理工作是醫院社會性、公益性、政策性、規范性的重要體現,如果醫院過度追求經濟利益,違規收費、分解收費、套用其他項目標準收費、重復收費,將會加大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對醫院聲譽、口碑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如果醫院少收費、漏收費,降低標準收費,沒有做到應收盡收,將會減少醫院收支結余,更無能力引進和留住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和維持醫院的正常運營。因此,規范醫療與收費行為,嚴格按照物價文件標準收費,不但能給醫院樹立良好的形象,還能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能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
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物價管理在醫院管理層和臨床醫技科室之間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能將物價收費信息匯總、分析,為醫院應對新一輪醫改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實施醫改以后,取消了掛號費,降低了部分大型設備檢查費、化驗費,提升了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診療、治療、手術、中醫類服務項目價格。這些價格的調整,不僅需要對臨床醫技科室人員進行醫改政策講解和培訓,還需要接待、處理醫藥價格咨詢與投訴,撰寫價格投訴分析報告并提出整改意見,配合完成上級部門開展相關醫藥價格檢查、調查和統計工作,因此物價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
二、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物價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新項目申報工作滯后,不能很好地滿足醫療收費需求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學科之間聯系更加緊密,新技術、新耗材、大型儀器設備層出不窮,并不斷地被運用到醫療領域,但是大部分臨床科室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前期的論證工作,物價部門很少參與,通常在新設備投入使用后,才發現缺少物價收費依據。這時臨床科室才匆忙地和物價部門聯系。新項目從準備材料、成本測算、專家論證、審批通過到文件下達,通常要等待較長時間。在等待期內無法產生收益,也無法彌補固定資產折舊帶來的損失,造成醫院醫療資源嚴重浪費。
(二)醫院物價管理難度大
醫院價格管理是一項融醫學、經濟、信息、管理等多學科專業知識為一體的技術與管理融合的科學,是研究醫院價格管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既與醫學科學密切相連,又與社會科學相聯系。它不但涉及物價管理部門,還涉及醫生、護理人員、收費系統、醫保人員、設備科以及臨床醫技科室。當前醫院醫療收費主要存在以下共性問題:采取多計方式收費,采取套用項目的形式擴大范圍收費,采取套餐的形式重復收費,采取重復自立項目形式收取除外內容中沒有規定的衛生材料費,不按規定提供服務進行收費;采取規避政策、巧立項目的手段收費;提高標準收費。如果這些共性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不但醫院會受到行政處罰,而且還會嚴重影響醫患關系健康發展。
(三)物價管理人員專業能力、素質偏低
醫院物價管理人員多數是財務、護理專業出身,由于缺乏院校專業培訓和專業的醫療、衛生知識,其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目前,物價管理人員對醫療收費的認識大多只停留在物價政策的合法合規性上,對醫療服務項目的內涵、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知之甚少,平時物價監督檢查只針對明顯的違規收費行為,對更深層次的過度治療、違規用藥等方面無法辨識,更無能力準確指導臨床收費。
(四)物價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
目前仍有部分醫院物價管理組織機構不是很健全,人員配備不足,以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所在的城市為例,很少有專門的物價管理部門,通常在財務部門設一個物價管理崗位,物價管理員同時兼職其他崗位工作,這嚴重影響了醫院物價管理工作的開展。此外,物價部門與醫保部門職責分工存在交叉情況,審核審批流程不順暢,醫務、護理、藥學、設備相關人員參與度低,僅靠個別物價管理員是很難把物價管理工作做好的。如果這種狀況沒有得到及時糾正,不僅無法做好物價管理工作,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物價管理人員承擔著與其專業知識不匹配的風險,擔負著外行管理內行的尷尬職責。
(五)與醫院同行、上級價格主管部門缺乏溝通交流
目前,醫院物價管理人員很少有機會與上級價格主管部門交流,即便有交流,也僅限于物價工作檢查、調研以及請示匯報方面,就常規的醫療收費管理交流甚少,不能形成良好的交流機制。另外,本地區醫院之間也缺少交流,大多數都是憑個人的理解去執行物價文件,無法很好地吸取其他醫院的管理模式和經驗。
三、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完善物價管理的對策
(一)積極申報新項目,滿足臨床需求
首先,醫院應完善相應的申報制度、申報流程,積極推進新項目申報工作。例如,在醫院OA系統設置流程表單,把流程圖、表格模板、審批流程、注意事項嵌入其中,這樣能大大減少申報、審批時間。其次,平時做好新項目申報培訓工作,要求臨床醫技科室的兼職物價員熟悉申報流程和申報相關規定,提前準備申報材料,配合物價管理部門填報,保證填報工作順利完成。價格主管部門也應建立網絡申報系統,及時對各醫院申報的新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統一定價下發,滿足醫院醫療收費需求。
(二)加強醫療服務收費價格管控
首先,醫院物價管理部門要定期組織兼職物價員、住院總醫師學習政府價格文件、管理制度、業務規則;理清楚項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內涵(重點區分“含”“不含”“包括”)、除外內容、計價單位、分類分級分項等定性要求;掌握衛生材料的收費條件、加成率及使用規定。其次,建立和完善醫院物價收費管理制度、明確管理機構和物價人員工作職責,增加醫療收費透明度,實現收費動態監控,按照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原則,努力做到無重大投訴、差錯發生。再次,建立醫療收費審核監督機制,加強日常監督和自查落實問題及時整改。要重點關注住院費用審核,對住院醫療服務收費實行三級審核。另外,還應采取定期抽查、專項檢查及不定期大型檢查3種方式對全院醫療收費情況進行“點”“線”“面”三維監管(點:定期抽取每月出院病歷;線:專項檢查,主要針對投訴及其他途徑反映的單個突出問題;面:不定期大檢查,成立專項檢查組)。最后,平時搜集審核中常見的錯誤,事后統一反饋,同時與醫務部、護理部溝通協調,要求醫生、護士增強責任心,規范醫囑病歷書寫,減少電腦操作性失誤,強化辦公班護士收費培訓,提高費用初審的準確率。
(三)加強學習培訓,增強物價管理能力
物價管理人員是醫院價格管理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應重視價格管理人員的學習和培訓。一個合格的醫院價格管理者通常需要具備價格基本概念、醫療服務定價原則和方法、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需求理論、營銷理論,了解經濟學、管理學、醫學等基礎知識,并掌握基本技能與方法。因此,需要遵循“走出去、請進來”的基本原則,醫院既要鼓勵物價管理人員外出參加學術活動,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也要邀請醫院物價管理專家為院內醫務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物價管理水平。
(四)構建醫療價格管理體系
對醫院來說,良好的價格管理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全院人員的努力付出,首先成立醫院醫療價格管理委員會,在其下設醫療價格管理領導小組和醫療價格管理工作小組。其次充實物價管理隊伍,結合醫院規模和物價管理規定設立獨立的管理部門,負責醫院內部價格管理相關工作,臨床科室主任為其所在科室價格管理第一責任人,護士長為兼職物價員,其他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價格的執行管理。因此,落實和完善醫療價格管理體系、科學管理組織機構、合理監控醫療服務成本,才能促進醫院健康發展。
(五)建立交流平臺,加強醫院同行業溝通
從價格主管部門層面來說,需要建立交流溝通平臺,如成立醫療服務成本和價格專業委員會,每年組織醫院價格管理人員培訓學習。對各醫院物價管理人員來說,可以在這個平臺分享管理經驗、交流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參考;對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邀請省外優秀師資為大家答疑解惑,加深對價格管理政策的理解。
四、結語
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物價管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醫院要不斷完善制度、健全規范、認真落實、嚴格考核、兌現獎懲,防止出現醫療收費差錯、杜絕亂收費現象,真正做到患者受益、社會放心、人民滿意。
(作者單位為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 蘇會琪.新醫改形勢之下醫院物價管理工作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2):202-204.
[2] 尹小微.新醫改形勢下醫院物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工作研究,2018(9):190-191.
[3] 陳媛.加強醫療物價收費管理規范醫療收費行為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學,2018(3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