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雨萍 張素梅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社會各界開始高度關注鄉村旅游產業建設發展工作。精準扶貧作為一種典型的產業扶貧創新方式,通過充分發揮出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價值,能夠有效拓寬農村居民戶的收入渠道,優化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促進新農村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因此,各農村地區政府必須正確認識到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構建完善精準扶貧保障機制,精確識別鄉村貧困人口與項目,全面提升貧困戶參與鄉村旅游建設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關鍵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5-0018-03
引言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國鄉村旅游扶貧工作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與傳統粗放扶貧方式相比,精準扶貧能夠將具體項目準確落實到貧困人口,真正做到誰貧困扶持誰。精準扶貧實質是指根據不同地區經濟條件和貧困人口實際發展情況,采用科學規范程序開展精確識別、扶持管理對象的一種先進治貧方式。當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復雜化,工作人員要正確認識到未來多元化主題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將會是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創新研究發展重點內容。
一、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
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概念定義分析。鄉村旅游概念定義較為復雜,在1994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對鄉村旅游的定義是在鄉村開展多元化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具有自然味、鄉村味等明顯特點。而世貿組織對鄉村旅游的定義是為社會旅游者在鄉村地區進行生活體驗、逗留學習的鄉村生活模式活動。我國對于鄉村旅游概念的定義也未曾達成一致。有些專家學者認為鄉村旅游需要圍繞鄉村自然空間環境作為根本基礎,以鄉村特色文化、生活民俗風情、鄉村自然風光等為對象[1],合理利用城鄉之間旅游產業發展的差異點展開旅游多元化產品的創新設計,現代鄉村旅游建設發展內容主要涵蓋了鄉村自然景區景觀、民俗旅游體驗活動以及農事體驗實踐活動等。在社會民眾看來,鄉村旅游最大的特色就是其鄉土性,鄉村旅游建設發展要以鄉村行作為旅游產業核心吸引物,突出鄉村旅游與城市旅游的區別之處,為旅游觀光客提供不一樣的旅游體驗活動。
對于旅游扶貧的定義,我國著名旅游社會學研究學者鄭本法認為,旅游扶貧是通過科學有效利用鄉村貧困地區的各項旅游資源,創新設計開發出旅游項目,刺激當地旅游經濟消費發展,為貧困人口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從而實現我國貧困地區財政脫貧致富的目標。而著名旅游管理系講師周歆紅對精準扶貧的定義是: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必須以“扶貧”作為核心宗旨,要結合鄉村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和貧困人口特征,有針對性地采用旅游精準扶貧手段和方式,幫助國家消除弱勢群體的貧困狀態。精準扶貧實質是指根據不同地區環境與貧困農民居住戶的實際情況,合理采用科學有效機制展開扶貧區域、精準幫扶貧困對象的一種先進扶貧方式。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精準扶貧”概念做出了科學闡釋,并有效提出了“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項目資金使用要精準、扶貧措施到位要精準、貧困鄉村派人要精準以及脫貧成效要精準。
二、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現實意義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拓寬農村居民戶收入渠道,完善鄉村發展模式。伴隨著社會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向往農村旅游體驗生活,通過科學采用鄉村旅游產業精準扶貧方式,能夠推動當地鄉村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拓寬農村居民戶收入渠道,幫助農村貧困人口獲取到更多的經濟收入。首先,基于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方式有效實施下,鄉村現代農業、餐飲業、特色產品加工業都能夠得到和諧健康發展,在鄉政府領導帶領下貧困人口可以從不同渠道增加自身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其次,在鄉村地區建立旅游景區,打造出屬于當地特色的人文景點,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旅游觀光客,這樣無疑能夠拓展農村居民戶增收的廣闊空間,農村貧困戶可以借助當地旅游產業實現各種農產品、工藝品的售賣,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景區服務等[2],這些都能夠幫助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為我國科學實施鄉村精準扶貧注入更多的發展新動力。
2.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旅游作為鄉村傳統產業的替代產業,能夠為鄉村經濟建設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方式的創新運用可以幫助國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在中國傳統消費市場中,商品購買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的持續提升,人們更加注重消費服務質量,商品不再只是消費的唯一判定標準。鄉村休閑旅游能夠滿足現代民眾回歸鄉村大自然風光體驗需求,因此應通過科學應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方式,大力建設美麗鄉村推進我國城鄉融合統籌發展,努力實現各地區鄉村振興發展目標,刺激鄉村經濟消費的進一步升級。
3.提高鄉村貧困居民戶的綜合素質。實施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有利于重新塑造鄉村價值,為農村貧困居民戶提供更好的生存發展機會,提高其生產、生活能力。鄉村價值主要包括了五個方面內容,分別是鄉村生活價值、鄉村生產價值、鄉村文化價值、鄉村生態價值以及文明培育價值[3]。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作為一種先進的產業扶貧開發方式,能夠幫助鄉村政府部門更好地進行鄉村價值挖掘塑造。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要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政策指導下,科學有效制定出完善的農村居民管理規章制度,引導貧困戶參與到新農村旅游建設活動中,熟練掌握各種服務、生產技能與方法,全面提升農村貧困人民的綜合素質,確保他們能夠在旅游產業發展幫扶下實現個人成長,并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增加自身經濟收入。
4.提升農村貧困人口人力成本與社會資本。在鄉村旅游精確扶貧實施下,有利于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發展動力和人力,并且提升貧困人口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鄉村旅游扶貧能夠促使當地農村居民戶認識到更多城市富裕游客朋友,幫助貧困戶擴大社會資本,能夠有更多機會增加家庭和個人收入。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到鄉村進行旅游體驗,鄉村旅游能夠刺激當地消費升級發展,提高當地人力成本,這樣無疑能夠縮小城鄉之間服務收入的差距,幫助農村貧困戶獲取到更多的收入。社會上積極參與鄉村旅扶貧活動的一些游客都會像朋友一樣與村民進行交流,這些潛在客戶都會成為農村貧困人口的社會資本。
三、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創新路徑實踐
1.精準識別適宜旅游的扶貧人口與項目。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前提就是需要精確識別農村真正貧困人口,導致他們貧困的主要原因和貧困程度,只有掌握了解到這些內容才能夠做到因人因地施策。鄉村旅游扶貧并不是適合所有貧困地區,各地區政府部門要深入當地農村展開調研分析工作,結合貧困農村的旅游資源條件、民眾素質以及配套設施等,合理設計旅游扶貧項目,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進步。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對象主要是那些具備一定人際交往能力、生產勞動能力以及社會資本的貧困人口。貧困人口的劃分中位于第I象限的貧困人口對象有著旅游資源豐富、參與旅游產業建設管理能力強的特點,是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重要培育對象。而位于IV象限的貧困人口則是有著旅游參與資源不足、參與能力偏低的特點,這類貧困人口難以成為鄉村旅游扶貧對象,享受到鄉村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I、II、III類型貧困人口都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對象,政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強這些人員的科學培育工作,積極引導他們參與到鄉村旅游事業建設發展中,促進他們個人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還需加強對項目的精準識別,要找到適宜當地農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項目,而不是一味跟蹤模仿市面上已經成功的鄉村旅游項目成功案例,畢竟不同農村地區有著不同的旅游資源基礎、交通設施以及民眾能力素質等。為此,各地區政府部門必須加強鄉村旅游扶貧項目開發與管理工作,專門安排高能力、高素質人員到當地農村進行調研工作,結合當地農村特色和優勢資源,創新打造出旅游精品項目,增強項目對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讓市場旅游觀光體驗游客能夠流連忘返,從而提升游客的回游率。
2.精準重構旅游扶貧幫扶動力。在當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路徑創新工作中,我國政府要大力完善鄉村旅游扶貧模式,著重精準重構鄉村旅游扶貧動力。首先,鄉政府要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科學有效地轉變扶貧方式,最大程度激發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發展動力,激發他們參與旅游事業建設的工作潛能,享受長期扶貧效益。比如,各地區鄉村可以通過采用造血式扶貧,該種扶貧方式能夠有效調動鄉村貧困戶的實踐創造性,指導貧困戶利用好農村資源進行生產勞動,從不同渠道增加自身的經濟收入。此外,村政府要轉變農村旅游扶貧資金直接投放方式,要以貧困戶的實際勞動能力和素養產出作為核心導向[4]。比如,村政府可以通過科學設置農村貧困戶種植基金,激勵當地貧苦戶利用好農村資源進行農產品種植管理,并將這些農產品銷售給外來觀光游客,或者是通過生產包裝流通到各個城市區域中。貧困戶對農村經濟增長做的貢獻越大,那么相對應的基金補貼力度也會隨著加大,這樣無疑能夠調動起農村貧困戶靠勞動脫貧致富的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保障我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方式的實施效果。然后,各地區村政府還需適當加大對鄉村旅游扶貧資金的投資力度,積極農村各項配套設施設備,為增強貧苦戶脫貧致富動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村政府要將國家撥付下來的資金重點投入到交通、公共休閑、通信等工作領域中,完善鄉村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確保能夠為廣大農村貧苦戶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和脫貧機會。就比如,村政府可以通過在農村搭建起電商服務平臺,指導村民進行網絡銷售,將各種特色產品以不同渠道方式進行銷售,這有利于幫助貧苦戶解決壓貨問題。
3.精準推動旅游扶貧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作為一種典型的產業扶貧方式,為了實現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穩定發展目標,就必須合理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精準推動旅游扶貧產業發展。農村當地政府要將一二三產業進行相互有效融合,促進它們之間相互輔助發展,為農村貧困戶創造并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和創業機會,促使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力資本和資金資本,從而推動當地農村經濟更好的發展。不同地區的貧困鄉村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優勢,優化整合旅游長產業結構,要將鄉村旅游業與現代文化娛樂、農業、服務業以及交通業等結合在一起,積極拓展鄉村旅游產業鏈,將更多新鮮元素注入到當地鄉村旅游扶貧產業中,打造出屬于當地農村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以旅游產業帶動農村種植業、養殖業以及畜牧業等發展,指導農村貧困戶進行積極生產,并對各種產品進行加工包裝,將這些產品推銷給來當地旅游的游客,或者以網絡方式進行大范圍營銷推廣。為了精準推動鄉村旅游扶貧產業的發展,當地政府要發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切實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內容,加強對旅游扶貧產業建設過程中的科學指導管理工作。比如,在涉及到旅游扶貧項目建設、土地流轉征地等工作內容時,政府要利用好自身這只“有形的手”,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做好服務工作,優化配置各項市場資源,推動當地旅游產業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
4.全面建設精準扶貧保障機制。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創新路徑實踐工作中,村政府要因地制宜構建出科學完善的扶貧保障機制,在確保參與者能夠享受到合法權益的同時,能夠實現保障機制設計者實現設定好的目標。首先,設計者要健全農村貧困人口參與受益機制,圍繞貧困戶參與能力、參與意愿以及參與機會判斷貧困人員是否作為鄉村旅游扶貧主體進行廣泛參與,該保障機制的建設能夠促使全體貧困人口積極參與到整個鄉村旅游扶貧全過程中[5],主要涵蓋旅游扶貧項目設計選擇、開發實施以及管理監督等,貧困戶能夠在過程中享受到自身參與結果的各種效益。其次,保障機制設計者還需健全農村旅游扶貧聯動機制,有效集中統一民政、財政、扶貧以及旅游等不同部門的扶貧職能,實現統一管理局面,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確保最大程度發揮出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作用。與此同時,還需將鄉村旅游扶貧與鄉村教育、農業、科技等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促使它們能夠相互促進發展,并且幫助鄉村建設發展實現對各項資源的統籌管理與調配,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扶貧資源的利用率,為貧困戶帶來更多的利益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是國家建設發展一項重要問題,為了更好發揮出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作用,就必須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新路徑。國家政府要結合我國農村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合理制定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督促不同地區村政府貫徹落實旅游精準扶貧政策方針,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構建保障機制,科學識別貧困人口和項目,增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靜.新時期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機制研究——以米倉山大峽谷旅游景區為例[J].景區·市場,2015,(7):24-26.
[2]? 李廣志.農村空心化背景下精準扶貧的實施困境及對策研[J].政府與經濟,2016,(4):59-60.
[3]? 陳秋華.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35-37.
[4]? 龔藺,賀夢婷,江丹,等.鄉村旅游對接插花式貧困戶精準扶貧的操作路徑研究——以四川省平昌縣和都江堰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7):73-76.
[5]? 鄧小海,曾亮,羅明義.精準扶貧背景下旅游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生態經濟,2015,(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