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劉章發
摘 要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國民族事業和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新時期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所處的困境,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 “五大發展理念”
少數民族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政策傾斜,內地高校中少數民族學生逐漸增多。新時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新的發展理念來指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我國長期發展的思路和方向,為全面改進和優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指導
(一)創新發展理念
創新是實現一切發展的源泉。隨著時代變革和社會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出現了新情況。一方面,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仍存在“三股勢力”活動和影響,嚴重威脅我國各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另一方面,國內和國際形勢大變革,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同應對。面對日益嚴峻的新形勢,堅守固化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行不通的,要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須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增強創新思維、積極創新實踐。
(二)協調發展理念
協調是促進高等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少數民族大學生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因此,他們的思政教育工作更為復雜,不僅包含愛國、愛校教育,文明安全教育,獎助勤貸補,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項工作,更包括宗教信仰教育、公民教育等。高校要協調思政教育的各方面,積極和社會互聯互通,做到網上和網下有效配合,整合多方資源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三)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理念是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把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堅持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本,真正促進他們的成長。
(四)開放發展理念
開放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智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自邊疆山區,那里交通不便,通信設備等相對落后,封閉的生活環境造成少數民族大學生封閉的心理狀態。教育工作者要貫徹開放發展的理念,真正引領少數民族大學生走出自我,融入民族大家庭。
(五)共享發展理念
共享發展理念是我國各民族團結的重要理念。樹立共享理念,要讓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校中具有安全感、獲得感以及歸屬感,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在學校中能夠感受到安全和自己的成長。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所處的困境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由于地域、文化發展等因素,少數民族大學生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其一,少數民族學生民族文化和宗教色彩濃郁,據一項調查顯示,內地高校中有高達7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宗教知識和背景,部分學生會在宿舍做禮拜。[1]其二,基礎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少數民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不足,缺乏自信心,學習較為吃力,學習成績不理想。其三,漢語言水平有限,表達溝通交流能力不強。少數民族大學生通常會選擇本民族的同學交朋友,這很容易造成封閉的心態。其四,歸屬感和認同感不強。進入高校后,氣候環境、生活習俗等方面的變化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適應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隊伍較弱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較弱,與國家要求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目標仍有一定差距,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隊伍更是亟須加強。一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人數不夠。在一些學校,只有一名教師負責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大,工作任務復雜;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不具備一定的民族背景和相關教育知識。許多高校中少數民族大學生數量少,并且分布在高校的各個學院和系部,由于人員限制,沒有專門負責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院校則安排所在學院系部的輔導員或班主任統一負責管理工作,容易出現管理不當的局面。[2]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管理機制不完善
第一,高校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事務的認識不清晰。當前很多高校缺乏政治敏銳性,忽視了國外敵對勢力和邊疆民族分裂勢力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滲透和影響。第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政教育不具針對性。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管理中重物質生活幫扶,輕心理和精神開導,忽略了他們的情感需求;重漢文化教育、輕少數民族文化包容,忽略了他們需要的文化認同。第三,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短暫性。部分高校在學業中降低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要求,以確保少數民族大學生最終能夠獲得學分,完成學業,這不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信、自強品格的培養。
三、“五大發展理念”下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舉措
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所處的困境,高校要深悟領會“五大發展理念”內涵,創新工作思路、協調推進日常管理、營造綠色發展空間、開放教育視野、把握共享原則,不斷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一)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方法,以應對社會環境和少數民族大學生利益訴求的深刻變化。一方面,各高校及相關學生工作部門應全面審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內涵,從國家角度出發,合理對待各民族之間的差異,加強民族文化交流與溝通;另一方面,高校應實行輔導員、班主任—院系領導—學生工作處三級協同管理機制,上下統一思想,不斷深入探討和研究少數民族大學生管理工作規律和經驗。
(二)協調推進日常管理,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師資力量
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師資力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選拔具有一定民族知識背景、工作能力突出的學生工作者,專門從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第二,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培訓考核機制;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第四,注重思政理論課專職教師培養。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要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一定要注重協調各方,統籌謀劃,整合多方面力量和資源,系統地推進工作。[3]
(三)營造綠色發展空間,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可持續發展
營造綠色發展空間,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要注重加強兩個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生活教育,幫助他們打開心扉。另一方面,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少數民族大學生進入社會必須具有的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高校可以通過入學教育、人生規劃、就業創業指導等培養學生。
(四)開放教育視野,助推少數民族大學生構建自己的人生格局
思政教育教師要以開放的視野面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思政教育教師要做好講解工作。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信息獲取和甄別能力不強,因此,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解思政理論和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思政理論要聯系社會發展的實際,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社會熱點和國際新聞,從而提升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高度。
(五)把握共享原則,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把握共享原則,堅持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本,確保他們能夠平等參與學校和社會事務,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第一,培養優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骨干和吸收政治素養較高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第二,建立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如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平臺,鼓勵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多渠道提出訴求,表達心聲;第三,開展更多的與少數民族文化有關的活動,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作者單位為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作者簡介:王瑩瑩,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劉章發,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自籌經費項目“山東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調查研究”,項目編號:J16WA14。]
參考文獻
[1] 楊建鶯,譚剛,趙爽.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4(9):92-95.
[2] 劉瑞.內地高校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63-67.
[3] 李定杰,陳樂.少數民族大學生“五個認同”教育現狀簡析及有效途徑探究[J].大學教育,2019(8):1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