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霞
【摘要】特色小鎮建設是中國應對城鎮化建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新的探索。PPP模式作為一種政企合作的方式對于解決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融資、融智問題有重要意義。但因中國特色小鎮PPP模式探索較晚,因此在近些年的探索中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結合前人研究,對特色小鎮PPP模式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并試圖找出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特色小鎮 ?PPP模式 ?現狀 ?建議
一、引言
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對于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城鎮經濟發展要求的迫切,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型的城鎮化建設模式受到廣泛關注。
蘭旭陽(2018)、薛瑩瑩(2018)指出,將PPP模式運用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中是必要且可行的。Khalid Almarri檢驗影響PPP項目績效的重要預測指標,表明項目技術可行性、社會支持和地方金融市場評估對時間績效有顯著貢獻。
PPP模式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打破了資金不足的瓶頸,為特色小鎮的進一步成長和推廣創造前提。但同時,其在與特色小鎮建設磨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篇主要針對PPP模式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試圖找出建設性的建議。
二、特色小鎮建設應用PPP模式的意義
(一)降低政府債務規模,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特色小鎮的建設伴隨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回收周期長。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無法滿足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一方面是國家已經明確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規模控制和預算管理,市縣一級政府不能進行舉債。另一方面是住建部曾多次發文警惕小鎮地產化問題,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債務的可行性大幅降低。PPP模式可以引入社會資本,以少量政府資本撬動更大的社會資本,極大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的壓力。
(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范圍,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
當前,社會資本投資率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3.1%,2014年增速下滑到18.1%,2015年更是下滑到10.1%,2016年則僅比上年增長3.2%。社會資本缺乏優質資產,難以分享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城鎮開發及產業發展等領域的紅利。特色小鎮PPP模式,拓寬了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和發展空間。
(三)降低和分散投資風險。
當前政治經濟環境、技術創新等因素,造成了市場難以預測,成本難以控制等風險。加之特色小鎮追求專一化、特色化,其特色產業生命周期對小鎮發展的影響也就愈大。特色小鎮建設可以讓社會資本盡早參與特色小鎮規劃與設計,進行風險識別與分配,并對整個特色小鎮PPP項目周期進行風險管控。
三、特色小鎮PPP模式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整的PPP項目法律法規
針對近些年來PPP模式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國家從法律法規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改進,出臺了包括《關于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通知》等在內的多個文件。但這些國家級部委發布的“通知”,法律效力不高。使得社會資本對PPP項目的連續性、政府信用和利益保障產生憂慮。
(二)特色小鎮建設投資規模大,周期長
特色小鎮項目建設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所需投資巨大。大多數民營企業較國有企業都是輕資產企業,所以更青睞投資時間短、回報率高的項目。此外,社會資本擔心“新官不理舊賬”,因為項目周期長于政府任職周期,政府方的履約問題,是社會資本方的一個擔憂。
(三)特色小鎮運營要求較高,人才儲備不足
特色小鎮涉及特色產業、旅游文化等方面,內容復雜,對運營團隊的能力、經驗要求高。特色小鎮 PPP 項目涉及知識產權、風險管理,特色小鎮的運營等專業知識,對專業人才需求量較大。
四 特色小鎮PPP模式的建議
(一)完善 PPP 相關法律法規,提供政策支撐
制定并完善適合特色小鎮PPP項目發展的政策,以法律形式保證政策的連續和穩定;積極協調各個部門,出臺相關法律,從法律角度明確各級政府在PPP項目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二)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
改進落戶政策、鼓勵性獎金、住房補貼等多種方式引進先進人才涌入特色小鎮;與大學合作,促進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選擇社會資本方時,將企業專業化經營能力作為中標考核的標準之一,增加“智慧型”社會資本方的參與。
(三)制定合理的特色小鎮 PPP 項目風險分擔機制
特色小鎮 PPP 項目按照風險利益對等、風險可控和風險優化分配等原則考慮政府的風險識別、管理能力、項目回報機制、項目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分配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的項目風險。
五 結語
我國特色小鎮PPP模式起步較晚,特色小鎮PPP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中出現了專業人才的缺乏,國家法律空缺,政府工作理念的不適宜等問題。但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斷規范和調整,力求促進特色小鎮PPP模式的高質量發展。而未來,政府與企業必得加強對特色小鎮PPP模式的認識,促進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的建立、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相信未來PPP模式必將更加廣泛的應用到特色小鎮以及其他公共事業領域的建設中來,幫助實現公共建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蘭旭洋.PPP模式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應用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03).
[2]薛瑩瑩.福建省特色小鎮PPP模式建設可行性及其對策[J].福建建筑,2018,(02).
[3]劉源隆.楊世偉: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運營[J].小康,2018,(03).
[4]陳民. PPP與特色小鎮結合3關鍵點[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7.
[5]石睿,朱珠.淺析特色小鎮中PPP項目監督管理研究[J].法制博覽,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