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金融行業進入了發展新階段,面臨形式多樣的金融安全問題,金融行業有必要加強對風險的防控工作,只有實現對金融風險的有效防控,才能實現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 金融安全問題 風險防范
一、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安全問題
目前金融行業的改革主要針對業務、盈利模式,以滿足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需求。然而,伴隨改革出現的必然是風險,金融行業改革的風險更是不容忽視。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三點。第一,金融市場的發展模式進行革新,一方面拉近了銀行、證券等行業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行業屏障,使其業務之間有了更緊密的聯系;另一方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金融主體,金融產品內容豐富、金融服務更為綜合化,日益緊密的聯系導致投資風險急劇增加。第二,由于金融市場的發展,拉近了銀行、保險等行業之間的距離,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而相關的監管機制有待完善,對目前很多金融活動無法開展有效監管,沒有監管的市場活動是存在極大風險的。第三,隨著網絡的發展,對金融市場的運營模式也產生了很大影響,金融行業原本就存在較高的風險,加上網絡風險,導致新時代下的金融行業風險倍增。由此可見,經濟新常態下,金融行業的風險已經今非昔比,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有必要加強風險管控。
(一)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金融平臺也得以蓬勃發展,出現了很多類似于網絡理財、在線支付等網絡金融產品,網絡金融產品以其便捷性得到公眾的廣泛好評,迅速搶占金融市場份額。然而,網絡金融所帶來的風險也是極高的,一方面是由于網絡金融的門檻低,缺乏完善的制度規范,另一方面是網絡技術自身的風險,互聯網和金融的緊密結合,使原本就存在高風險的金融市場還要額外承擔由網絡技術所帶來的風險,諸如黑客、系統漏洞等,此外,雖然互聯網使信息獲取更為便捷,但也存在信息不對等現象,信用體系的不完善使金融機構在開展相關業務時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二)地方政府債務引發的金融安全問題。地方政府的債務大多來自于發放債券和地方投資,雖然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都在正常水平,但一些地區出現了預算無法滿足債務的現象。地方債務對地方經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債務處在安全水平,才能保證地方經濟安全發展,才能保證社會穩定和諧。因此地方政府債務在金融市場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要加強監管,尤其是政府進行投資的產業或平臺,要重點關注,謹防金融風險。
(三)產能過剩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目前,中國的很多企業仍在停留在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不顧環境污染的階段,這些企業大多是高消耗企業,缺乏環保意識、一味搞生產的企業,必然會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產能過剩的背后,是大量社會資金的投入,而這些資金一般都是銀行的貸款所得,這使得銀行間接承擔了企業發展的風險,企業發展、借貸資金、產能過剩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銀行在開展借貸業務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也成倍增長。
(四)民間金融投資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由于銀行的貸款業務審批嚴苛,而民間借貸具有難度低、效率高、利率高等特質,對于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或個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但民間借貸缺乏監管,其優勢背后是借貸的高風險,利率高又沒有嚴格審查借款方的資產和信用狀況,很容易發生信用危機。一旦借款方失去還款能力,對于出資方來說,損失是巨大的。
(五)影子銀行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所謂影子銀行,并不是獨立金融機構,大多還是進行商業銀行類似活動,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監管。因此,影子銀行在運營過程中可能存在更大的金融風險,影子銀行沒有獨立的機構、雄厚的資金,開展的借貸業務零散、缺乏規范監管,相比于商業銀行,影子銀行的抗風險能力較差,無法妥善應對金融風險。
(六)企業供過于求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隨著我國經濟政策的放開,市場經濟活力與日俱增,而企業在經歷紅利期之后,面臨的是更為殘酷的考驗。各大企業為了提高自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競爭力,不惜通過降低價格以獲取產量上升,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市場供需不平,供過于求反而導致企業的銷量下降,進而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資金周轉,如果企業在銀行有貸款業務,還可能導致不良借貸,這些都將使企業面臨發展、甚至生存危機。
(七)房地產投資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房地產支撐了經濟的發展。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情形不容樂觀。房地產行業不斷的吸引資金進行開發,導致了房地產市場過度開發,不僅占用了過多的社會資源,更是直接導致了市場供需不平衡,大量房產積壓無法出售,積壓的房子不能轉換成貨幣,使整個房產行業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同時,由于銀行的貸款業務一般會選擇房產進行抵押,房地產市場的困境影響到的不僅是其自身,更是直接威脅到了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可以說房地產市場帶來的金融風險,其影響是極其惡劣的。
二、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一)保證金融行業穩定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金融行業需要進行金融創新,這勢必會帶來風險,只有加強風險防控,及時發現金融市場中的潛在風險、規避風險,才能保證市場的穩定,為創新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而才能實現金融行業的持續穩步發展。
(二)提高金融機構決策能力。加強風險防控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不僅可以保證市場的穩定,還可以促進金融行業的穩步發展,減少金融行業所承擔的市場壓力,幫助金融機構在復雜的金融活動中最大可能的規避風險、做出正確決策。
(三)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已經影響到了各行各業,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風險不單單由金融行業自身承擔,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金融市場的風險防范,準確評估金融市場的風險、采取合理措施規避風險。只有金融市場穩定,我國經濟大環境才能穩定,進而實現穩步健康發展。
三、金融風險防范的方法分析
(一)貫徹金融行業的服務宗旨。金融行業雖然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多的貢獻,在市場經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國經濟的主體是實體經濟,金融行業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是圍繞為實體經濟服務而展開的。因此金融行業在開展業務時要長遠考慮,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帶來的市場需求的改變。金融行業在提供貸款服務時,不能只考慮短期利益,而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主動調整對于貸款業務的種種限制,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二)提高金融市場自我監管水平。金融行業期望最大程度規避風險,就必須要加強自我監管水平,積極推動金融行業的改革,努力承擔在市場經濟中的責任。在充分意識到風險防控重要性的前提下,有計劃地開展相關工作,尤其對于重點金融風險。金融行業在積極推進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制定完善的風險管控制度并嚴格遵守,在防控外部風險的同時注意對于金融行業內部風險的防控,在源頭避免風險的發生,提高金融行業風險防控的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對民間融資的管理。在經濟新常態下,金融行業面臨的風險增加,相關的監管機制需要完善與加強。首先,對于民間融資風險的管理,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律規范,使民間的融資借貸行為有據可依,提高其資本活動的規范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民間資本的風險管控,建立相關風險防控規范,避免發生類似次貸危機的金融問題。其次,也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在開展貸款業務時,要全面進行風險評估,實時監測,盡量減少貸款業務中的金融風險。
(四)加強對銀行系統的宏觀調控。銀行是我國經濟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維持市場穩定,銀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新常態下,銀行要進行創新改革,提升服務質量。首先對于銀行從業者,應提高其專業素養;其次,銀行也要調整自身資產管理模式,提高風險管控能力,盡可能地規避風險,保證銀行的穩定,才能持續為市場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五)重點關注影子銀行。影子銀行目前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監管不力,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金融風險的發生。因此,針對影子銀行,有必要健全相關監管規范,建立相對比較完備的管理機構和平臺,規范影子銀行的運營機制。只有監管機制到位,才能保證業務流程的合法規范,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風險,充分保護投資方的利益,使影子銀行真的能為市場增添活力,促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六)提高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水平。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金融領域也在積極同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利用網絡平臺發展互聯網金融,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系數極高。金融行業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時,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技術,盡量避免黑客、系統漏洞等現象的發生,保證平臺系統的安全性,充分保護客戶信息,同時,要有針對于網絡金融平臺的監管,完善相關監管體系,提高風險防控水平。
(七)實現金融行業的轉型與升級。經濟新常態下,金融行業要提升服務質量、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也需要進行轉型升級。尤其在貸款業務方面,金融行業要慎重挑選貸款對象,對于產能過剩的企業,金融行業可以逐步縮小對其的資金支持,對于發展前景較好的綠色環保企業,可以加大支持力度。盡量減少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企業發展中的風險和壓力,使金融機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經濟新常態下,為了實現金融行業長遠發展,有必要進行金融創新與改革,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更多金融風險。新時代下,對金融風險的防控是發展中的首要問題,只有多管齊下,全面提高金融行業的風險管控能力,才能實現金融行業的穩步發展,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 梁永禮,李孟剛.新常態下系統性金融風險度量與防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8).
[2] 周雪嬌.試論基于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防范方略[J].現代營銷,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