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煙草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企業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產管理關鍵在于安全風險防控,變被動應付狀態為主動安全防范。本文從預防為主這一出發點,結合“三基四化”思路,提出安全管理工作需建立有特色的企業安全防范系統,并根據實際生產經驗,提出了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長效機制,希望對煙草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改革創新提供實際參考價值。
【關鍵詞】煙草企業;風險防控;安全生產;系統;長效機制
引言: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煙草企業將安全生產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過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達到逐步實現本質安全型企業的目標。現階段,煙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于安全風險防控意識、責任意識還比較薄弱,基于安全的管理還比較粗放,對安全管理工作的創新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把握影響安全的本質因素,進行本質改進,逐步打造可以抵御較大風險能力的本質安全型企業。因此,本文以系統化思維對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并結合實際情況,對長效機制進行構建和完善,以期為我國煙草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安全防范生態系統構架
本文構建的安全防范系統如圖所示,第一部分為風險源識別及基礎控制措施,人、機、場三者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入手,進行風險源識別,并提出基礎控制措施。第二部分,對標“三基四化”,總結現有措施漏洞,提出長效改進措施,進一步盤活機制作用,推進安全管理。
2. 風險源識別及基礎控制措施
2.1 人機平衡
2.1.1 識別風險源頭:
在制絲生產過程中,人對機的直接作用就是操作與調控,其危害點大致可分為兩類,即人的誤操作造成的危害和設備異常運行造成的危害。
2.1.2 基礎控制措施:
第一,設備機械失效安全的再設計。第二,管理改進,優化各項管理工作、增強設備維護工作、加強人的安全意識灌輸工作。
2.2 人場平衡
2.2.1 識別風險源頭:
人具備能動性,安全意識淡薄,不按章操作就會導致不安全因素的產生。
2.2.2 控制措施:
第一,每月制作人的不安全行為相關的安全隱患案例進行宣傳。第二,制定系統的員工現場操作規程,加強現場管理,使員工的操作行為標準化。第三,建立車間安全隱患反饋快速響應平臺,加強安全隱患及其控制措施的信息流通,共同進行檢查監督。
2.3 機場平衡
2.3.1 機器設備的因素對環境安全的危害
⑴識別風險源頭:機器設備長期運行后就必定會有所損傷,這些損傷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修復就必定會將這些缺陷層層放大,直至對機器設備周邊的環境以及人體造成危害,這些危害使得機器設備周圍的環境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風險源 產生原因 產生危害
噪音 機器設備軸承鏈條潤滑不到位,或者管道閥門漏氣,或者電機穩定不牢固震動太大等情況下,機器設備運行過程中會發出巨大的噪音。 對周圍操作人員的耳膜造成傷害,嚴重時造成噪聲聾。
粉塵 機器設備連接處密封性不好,或者機器設備本身就無密封設計。 這些顆粒會隨著風進入到周圍操作人員的呼吸道和肺部。
高溫 機器設備的蒸汽管道管路未做隔熱防護罩,造成機器設備周邊局部環境溫度過高。 貯葉間高溫高濕環境,操作人員長時間在此環境中進行設備保養,易造成缺氧甚至暈厥。
濕滑 機器設備的用水管路破損會造成地面積水或者高空平臺積水。 操作人員在通過積水路面或平臺時極易摔倒摔傷,在高處甚至會高空墜落。
電磁場 設備漏電會在機器設備周圍形成電磁場。 操作人員長期處于這些電磁場中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風險源頭控制措施:
2.3.2 環境場地的因素對機器設備安全的危害
⑴識別危險源:
高溫高濕環境下,機器設備極易產生金屬腐蝕,積水嚴重的地方銹蝕更嚴重。溫度超限會加速設備老化,設備壽命與使用環境有關。
⑵控制措施:
第一,加強設備本色保養,讓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第二,機房專用空調提供可靠穩定的運行環境。第三,維修工對設備及時進行潤滑處理,電工應對電控柜定期保養。
3. 長效改進機制建立及完善
3.1 提高班組管理水平
第一,做好現場檢查工作。在生產過程中,定期現場檢查可以起到發現現場問題的作用,對現場中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溫度等進行監控管理。第二,堅持設備保養檢查工作。每月不定期設備保養抽查,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是安全生產的基礎。第三,管理制度不斷細化和完善,全面推進車間管理工作。第四,積極開展班組勞動競賽。勞動競賽有利于提高員工職業素養,將個人職業素質融入安全生產工作中,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3.2 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第一,構建安全案例實時分享機制。當本區域發生安全或設備問題后,區域內安全網格經理與維修工共同將案例發生的原因、整改措施、預防方式等等進行總結,及時形成案例,與操作工一同交流分享。第二,多利用車間展板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定期將一些安全相關的通知、制度、案例等,做專題展板,供大家學習。第三,堅持全員安全演練。堅持每年一次全員消防演練,高度模擬有可能導致火災的情形,全員參與,真演真練,提高人員防突處變能力。
3.3 提高現場穩態化管理
第一,生產狀態標準化管理。相同產量下,每天生產時間應該在一定誤差范圍之內,倘若時間差距過大,則應該分析主要問題,是設備運行問題,還是人為操作問題,立即分析整改。第二,崗位物品標準化管理。對水杯、衣物、工具及其他物品,做出明確規定,堅持6S現場管理原則。 第三,安全標識標準化管理。車間崗位不同,涉及危險源類型均不同,需要做到標識的全面化,不得遺漏。
3.4 網格化管理持續改進
第一,網格化管理促安全責任到人。車間將生產區域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指定相應的安全網格經理負責,網格內設備運行及各項安全事項又劃分給相應維修工及操作工,實現全員參與安全網格化管理,無死角覆蓋,保證安全生產。第二,網格化工匠激勵機制。基于網格化管理思維,對于網格經理,確保每月安全責任目標,當無重大問題發生時,給與一定獎勵,網格內成員也有相應獎勵,樹立正向激勵機制。第三,崗位安全風險源點檢機制。根據崗位制定個性化安全風險點檢表,由操作工每天進行點檢,符合要求的項目畫上對勾,對異常情況,例如管道漏水、漏氣、機器異響等情況,及時向向網格經理、維修工進行反饋,及時解決。
3.5 逐步實現“智慧安全”
第一,將系統優化作為“互聯網+安全”的突破口。當系統更加安全可靠,人的誤操作風險就自然而然的降低,中控室作為車間的“最強大腦”,應不斷完善中控室軟件控制系統。第二,加強設備再設計,引入失效安全理念。例如,車間柜類設備光電管的設置,布料過程中,如果物料過高,可能溢出柜體時,高位光電管識別后該條線路停止,確保生產安全。第三,完善設備預警機制,助力“智慧安全”。針對下料口防堵料的預警裝置設計,發生堵料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提醒,避免產生嚴重的安全風險。
4. 結語
結合車間工作狀態,從識別危險源的點,到基礎控制措施的線,再到健全相應機制的面,最后到“人+機+場”動態平衡的體,通過不斷反饋改進,打通點、線、面、體的全流程化、系統化,讓預防為主的本質安全理念,真正推入到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去,打造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本質安全型企業。
作者簡介:姓名:曹力元,? 性別:男出生年月:1991年6月1日,名族:漢,籍貫:寧夏學歷: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機械類),現任職務:安全員,研究方向:制絲車間安全網格化管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