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繼業
摘要:將“互聯網+”運用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可以為小學的古詩詞學習帶來新的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互聯網+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分析,將其融入到教育中的各個環節,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凝聚的效果。同時,教師也要以教材為中心,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這樣可以有效地化解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由于自身認知能力欠缺導致的思維差異,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互聯網+
前言
將現代互聯網資源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法進行融合,不僅可以為其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以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吸引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但是,仍舊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在利用互聯網資源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本文結合一定的教學實例,來幫助一線教師更好地完善這一教學模式。
1.確立教學目標,善用互聯網創設與學生相關的生活情境
教學目標其實就是教學活動的一種實施方向,它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教師使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具體教學情境時,更應該以教學目標作為創設的向導,并在創建的過程中將活動的內容始終要圍繞著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1]。在新課標教學大綱中,小學語文課堂活動應該是建立在幫助學生獲得學習語文綜合素養能力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具有具體教學實意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能以單純的授課為主,而是應該創造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意識的去開發自己大腦思維。因此,創建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就可以為虛擬的教學情境增添強烈的真實感,從而達到讓語文教學更加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古詩詞“詠柳”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如,教師可以搜索出相關的動畫短片,然后讓學生體會到賀知章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出這首古詩詞的,然后,再投影出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帶有柳樹的場景,通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與古詩詞的聯系。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具體說說圖片中的內容,學生就會在觀察后告訴教師,圖片中有藍藍的天,白白的云,小鳥在樹上休息。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進行細節觀察,這時學生就會說柳樹的形狀就像綠色的絲帶在空中飛舞。這就引出了“絳”的含義。
2.使用互聯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隨著“互聯網+”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不斷應用,學生難免會自己使用“互聯網+”進行古詩詞的搜索,當學生接觸到這個龐大的數據資料庫時,教師就更應該注重情境創設時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和對互聯網資源的優化篩選。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具有一定差異性的,每個人都會對互聯網這個巨大的資源庫產生不同的反應[2]。因此,教師可以在問題情境中逐漸掌握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將全身心投入到教師所塑造的教學情境中。對于一首古詩詞的理解,更多的考驗的是小學生內在思考感悟能力。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的差異基礎上,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拓寬自己的思路,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進而采取適合的方式解決教師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古詩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當教師已經引導學生翻譯完這首古詩詞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首句作者使用“突兀”的語氣開頭,雖然在閱讀第一句時,還沒有感受到西湖中的美景,但是已經能從詩人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什么情感呢?學生在聯系上下文后,就會回答教師,詩人在描寫時對西湖懷有贊賞的情感。
3.立足于古詩詞的內容,使用互聯網創設立體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古詩詞具有一定的深意,如果教師像教學普通文章一樣進行字面意思推敲,則會讓小學學生覺得十分的枯燥。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創建一個立體的教學情境,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和立體[3]。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古詩詞“夜書所見”時,這首詩的層次就比較豐富,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來創建一個立體的教學模式。如,教師可以將教師的光源都遮擋好再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再播放一段秋風吹動梧桐樹葉的聲音讓學生聽,引導學生說,假如你現在是一個離開自己家鄉的游子,在這種蕭蕭秋風吹動梧桐葉的聲音中,你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這時學生會說,寒冷,想家。這時教師在打開光源,讓學生看見一個小孩子在斗蛐蛐,學生就會回想起自己在家中玩耍的樣子。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下讓學生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分別飾演古詩詞中的不同人物,通過自己的表演,提升自己的感悟力。
4.綜合運用互聯網,實現創設多種情境融合的多模態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網+”與語文情境教學的不斷融合,互聯網資源為情境教學的創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綜合選用多樣化的資源,充分地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在一節古詩詞課中將虛擬情境與生活情境融為一體,從而實現多樣化教學。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古詩詞“飲湖上初晴雨后”時,教師就可以將生活情境與虛擬情境結合起來,實現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優化。在進行課文理解時,教師可以先用“互聯網+”搜索出在晴天下的西湖的動態視頻,然后讓學生進行觀賞,學生就會發現在視頻中,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甚是好看。然后教師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一下班級內水盆,教師輕輕拍打盆水,也會產生波光粼粼的樣子,這樣就貼近了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再利用“互聯網”搜索出雨天西湖的樣子,學生看到煙霧朦朧的西湖,又會覺得西湖十分的縹緲,像仙境一樣。這種將虛擬和現實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情境,就可以有效的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總結
隨著“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推進,它不僅提供了更為廣泛的資源供小學生進行學習,還可以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語文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帶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淑琴.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設情境[J].學周刊,2020(02):52.
[2]屠長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境的創設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32-33.
[3]張敏.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設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