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山華
摘 要:本文分析了“慕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包括培養學生自主性,提高師生互動性等。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慕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整個人類社會越來越深刻被互聯網思維改變著,各個領域正與以開放和共享為核心理念的互聯網思維不斷融合,人們期待著這些融合為我們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釋放新的能量?!盎ヂ摼W”+行動不僅在傳統行業如火如荼,也對教育領域有著巨大的影響。教育領域作為人類的未來與希望,每一次技術的革新人們都不會忘記嘗試與之碰撞,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這一次的革新,被湯敏稱之為“一場教育的革命" ? ? “慕課"正在世界范圍內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1.“慕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高校教育,囿于教師隊伍的不足,學校往往采取上百人,跨專業的大班授課,單憑一個老師根本無法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慕課”的出現有可能改變這一現狀。利用“慕課”教學使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成為可能,學生每學習完成一個學習任務都會有相應的作業,并需要做出即時回答,教學過程才能繼續進行。這樣使學生擺脫了在被動環境下學習的情況,他們能夠自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計劃。學習過程依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這樣的學習自然更加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學習得不扎實,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澳秸n”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收集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然后經過數據分析,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且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到每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學習情況,因此,通過“慕課"教學,授課老師利用“慕課”平臺的大數據技術實現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實現了教學有的放失,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1.2 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自主性
“慕課”教學中的一大特點就是學習過程由學生自己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一直是教師根據自己依據教材制定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學任務,思想政治教育經常給人留下灌輸的印象。這樣經常出現以下問題:教師的課堂教授也是即時性的,如果學生因為個人原因,錯過了教師講授的課,那將無法完全彌補,老師無法為某個學生單獨補課;學生選擇授課老師的自由度都不高,如果不能適應授課教師的教學,教學效果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所以,學生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環境下,學習過程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學習自主性,教學過程中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的能動性沒有被充分調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慕課"具有自主性的特點,改變教師單向輸出式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有更大的自由,比如,選則課程之前根據對教師的了解,選擇符合自己特點的教師教授課程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決定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增強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1.3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互動性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大班授課的形式,“教”與“學”、學生之間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互動幾乎不可能。教師只能通過自問自答或提問幾個同學的辦法完成教學過程中的討論溝通環節,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更是幾乎沒有,這樣的狀況很不利于深入思考知識點,特別復雜的、不容易理解的問題,如果不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溝通討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很難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誠然,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確實囿于一些客觀條件,導致缺乏充分的交流互動,但這已經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成為了一個難以克服的困境。而“慕課”作為技術在與教育結合的時候,產生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可能將幫助大班教學模式改變困境,大大增強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在“慕課"教學中,教師利用“慕課”平臺的技術很容易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需要先回答,才能繼續聽講;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平臺也能在教學過程中向老師提問,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變得十分方便。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知識屬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內容,由于學生成長經歷,知識構成的差異,相互之間產生觀點不一致的情況,甚至會對教師的觀點產生質疑,這個時候就必須在討論中辨別是非,去偽存真,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澳秸n”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它的互動性,教學互動也正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困境。
1.4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競爭力
當今世界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如果不融入世界發展的體系中,必將落后于世界,深化改革,全面開放是唯一出路。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只有開放性的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放眼國際,要有走出去的勇氣和信心,它才會更加具有活力,才能實現更高地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西方社會思潮挑戰下,幫助大學生辨明是非,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并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讓意識形態的堡壘更加堅固。積極應對“慕課”帶來的影響,是提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開放性的重大機遇。合理利用“慕課”,有利于通過開放、競爭,不斷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競爭力和說服力。
2. “慕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2.1 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與價值觀輸入的新手段
馬克思曾指出,“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薄澳秸n”在外表看是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體現科學技術與教育統一發展。“技術包含了某些它本來意義上的后果,表現出某種特定結構和要求,引起人和社會進行特定調整,這種調整是強加于我們的,而不管我們是否喜歡。”如今世界的新技術多出自西方國家,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從一開始就是西方操控下的工具,它們借助互聯網發起新的文化殖民活動?!爱敿夹g成為物質生產的普遍形式時,它就制約著整個文化;它設計出一種歷史總體——一個‘世界?!彼斀駠H社會,科學技術早已公開的淪為西方國家意識形態輸出的直接手段,甚至通過科學技術進行新一輪的“科學技術殖民"。因此,“慕課"是在互聯網時代下,技術與教育結合的產物,表面光看上是中立的科學技術和傳播知識需要驅動的教育理念、技術的革命,但實際,它極容易被西方操控,特別是通過教育的手段輸出價值觀有說服力權威性,更加隱蔽。
2.2 導致高校學生對政治認同感下降
政治認同感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國家民族團結的基礎,影響未來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因此,培養公民的政治認同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培養政治認同感的關鍵時期。近年來,起源于西方國家的“慕課”在世界范圍影響不斷擴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著傳播知識的口號利用“慕課"輸出西方價值觀,很多“慕課"課程的背后隱藏著各種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消解,弱化高校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特點是青年時期,正是一個人構建自身價值觀,政治認同的關鍵時期,思想不夠成熟,分析和抵御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西方“慕課"課程內容中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的干擾,對錯誤的政治認同產生好感。一些“慕課”課程內容中,夾雜著教師強烈的主觀色彩和個人價值觀,甚至直接宣揚西方所謂的民主制度,試圖提升我國高校學生對西方政治制度的認同感。同時,惡意攻擊和詆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片面夸大黨在改革開放前的決策失誤,從而達到動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最終顛覆政權,顏色革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