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科學素養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對科學技術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是我國現代化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針對“基于科學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究,分析了當前教學模式下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科學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新時期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朝著更加深化、更加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們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科技、文學、藝術等等各個領域的知識、現象或者名人事跡,為其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增強其思維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一、開展問題式教學,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新時期教學改革的一大關鍵在于吸取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失敗教訓,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取長補短,積極創新,完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推崇“填鴨式”教學,由教師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和交流,形式枯燥乏味,教學效率低下。開展問題式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在于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自己融入課堂與課本當中。學生在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時,會自然而然地對所學知識進行過濾和重組,加深對其的認識,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更加科學、適配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有一個充分的發揮空間。開展問題式教學,能夠推動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究,對于提升其科學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開展問題式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是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思考,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的任務。例如在進行科技類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科技類文章沒有過于復雜的科學知識,其設置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科技探索的興趣并且鍛煉其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在《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文章的重要線索——網——上面下功夫,圍繞文中的“網”創設問題情境,帶著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就引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謂“上網”的“網”是什么,并且在第二段中說明了是國際互聯網,教師可以循著這一問題的脈絡繼續向學生提問,讓學生思考這是一張什么樣的網絡,和生活常見的網狀體有什么異同點,由此對互聯網產生一定的興趣。課文后半段描述了互聯網的許多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不講到這部分,而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自我探究,想想如今生活中時刻要用到的互聯網技術有哪些功能,給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給學生自由聯想的空間,把思維跳出課本。這幾個問題形成了遞進的關系,引導學生一步步朝著更加深入的內容思考,不僅是合理的教學手段,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其科學素養。
二、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
信息化技術已經走進了人們生活、工作當中,在各個行業領域都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教學領域,多媒體信息技術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當前仍有部分教師認為多媒體技術對于教學的幫助不大,甚至覺得使用多媒體設備會影響教學效果。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夠熟練,無法發揮其教學助推作用。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帶領學生更快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巨大的。
在進行《最佳路徑》這節課的教學時,學生對于課本當中提到的路徑設計方式和格羅培斯其人都會很感興趣,僅靠教師的口頭描述與板書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時候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彌補這種不足。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通過網絡搜集關于格羅培斯的一些文本和圖片資料,在課堂上通過投影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對于格羅培斯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現格羅培斯設計的迪士尼樂園路徑的實景圖片,讓學生對課文中的描述有一個直觀的印象,讓學生在充滿實驗精神和探索精神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思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科學素養。
三、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對于教學的需求都更加多樣化,重視對學生全方位素質的培養。但存在部分教師把全部的教學精力放在了課堂之上,在課余時間與學生的交流少之又少,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科學素養的培養。事實上,學生的許多學習興趣和思維創新能力都是在課后的自主學習、閱讀中積累起來的。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后多閱讀科普類書籍,觀看科教影視節目,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其科學素養。
《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人類社會各種受動物啟發而產生的發明,這些發明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更多類似的發明,讓學生感受到科技與大自然相結合帶來的神奇變化,調動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積極性。在結束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小學年齡段閱讀的科普類文本,也可以推薦學生觀賞一些趣味性強、內容深入淺出的紀錄片、科教片,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面,提升科學素養。
四、結合生活實際,實現科學素養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
生活是最好的語文。小學學生語文認知能力的提升,與生活體驗密切關聯。因此,教學在學生科學素養培育中,應該盡量將閱讀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關聯起來,多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與自身需求,開展以生活為輔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與“風景”有關的內容時,首先組織學生開展“體悟身邊美好風景”欣賞活動;然后在活動之余,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最后對學生布置對應性閱讀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結合自身見聞,將書本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對比,進而實現閱讀能力與科學素養的共同提升。這種將生活實際體驗與語文閱讀相融合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等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愈發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教學模式和內容也在不斷改進、完善,著力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科學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養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求知欲,鍛煉其思維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影響極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積極轉換教學思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采用課內課后相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譚梅,楊葉.核心素養視閾下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11).
[2]方小梅.新課改環境中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技巧[J].文教資料,2018(29).
[3]李藝淑.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