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雨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主要任務之一,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強弱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本文通過分析當代小學生語文閱讀的現狀,來分析如何通過“樂讀”,讓小學生愛上閱讀,以及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提升自主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樂讀;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認知程度不斷提升,小學正是塑造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更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科目。如何提升小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綜合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擺在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
一、小學生語文閱讀的現狀
現如今學生課業繁重,考試壓力增加,家長只重視成績不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在少有的自由時間里不愿意去閱讀不重要的課外書籍,甚至許多學生對閱讀產生了逆反心理,恨不得敬而遠之。還有一部分同學因家庭情況等客觀因素,例如家長沒有時間輔導、學生自身認知水平較低、沒有教師的輔助等,造成了學生沒辦法理解課外書中的內容,出現了想學而學不會的現狀。隨著快餐時代的到來,時代的浮躁使許多學生也變得急于求成,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逐字閱讀,只希望通過網絡快速了解課外書的大體概況,喪失了閱讀的樂趣。
二、“樂讀”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對傳統教育的改革,素質教育在全國學校推廣普及,學校需要引進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也應該從教師的一言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在面對學習這件事情上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小學生還是一群對世界認知不健全的小孩子,只有吸引小學生的興趣與目光,才能促使他們享受學習的樂趣,通過閱讀擴大小學生的眼界,才能不讓他們的認知范圍局限于課本,學生因興趣而閱讀,才能使語文成績綜合提升,注重將閱讀與樂讀相連接,才能真正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寓教于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因思維活躍、天真爛漫等自身特性的局限,沒有辦法長時間專注于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該通過游戲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教育理念的實際應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共情方法,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題材,創造學生能夠有情感共鳴的情境,通過游戲手段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你畫我猜、成語接龍、成語世界、飛花令、閉眼作畫、趣味故事、雜談競賽等游戲,促進學生對字、詞、詩的認知;進行相似知識點歸類,加深學生對成語、詩詞的理解;課堂上開展描述同桌外貌的口語練習,加強小學生語言描述能力。教師在授課時還要注重把游戲與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與此同時,教師在教課時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與引導,掌握學生的喜好,通過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引出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比如學生愛打王者榮耀,老師可以根據王者榮耀的角色講解這些人物在真實歷史中的故事,強化學生更深層次探索歷史人物的興趣,打開學生通向樂讀的大門。
(二)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
學生與教師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關系,在教育體系里,老師與學生和諧緊密的關系,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教師就像學生在書海中的引路人,正確教導學生知識與學習的技能,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幫助學生樹立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也能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章語句的優美。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成為發號施令的指揮者,要正確認知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因維護課堂的嚴肅性、紀律性而喪失了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穿插一些趣味故事,通過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增添課堂的愉悅度,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讓學生與教師成為知心朋友,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最終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思維導圖,拓展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不強,在面對抽象概念時會發生理解不夠深刻的情況,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現狀。當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思維導圖也能有效加深學生理解,使學生在沒有教師輔導的情況下,也能順利完成課外閱讀內容,防止因為閱讀中遇見的障礙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在日常授課時,教師要將思維導圖融入課堂,讓學生更清晰地感知到思維導圖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記敘文“5W”要點時,第一步要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并繪出圖樣;第二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猜測與圖樣有針對性地進行文章閱讀;第三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完善圖樣,然后再次精讀文章,體會文章情感,感受文章修辭與敘述的美妙;第四步,將文章內容與學生理解有機結合,鞏固記憶;第五步,教師引導學生完善圖樣,最終理解“5W”的概念。教師在閱讀課上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并通過閱讀解決自己的問題,隨著學生提出問題難度的不斷加深,學生找尋答案的難度也會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會更加牢靠,以此訓練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知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描述歸納能力,最終強化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四)加強課外讀物閱讀的引導
小學生的知識層次不夠豐富,對課外書內容無法準確分辨,因此教師有責任去引導小學生對課外書籍進行合理的選擇,在充分尊重學生愛好的同時,選擇與學生現在知識框架相符的書籍進行推薦,合理的書籍篩選有助于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能夠使學生在課外自主地進行閱讀訓練。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種類書籍的價值,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與寶貴性,明白閱讀時間的稀少,書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是時間寶貴,雜書不應占據太多的閱讀時光,應該作為一種生活調劑。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將大部分資源傾斜于自身長處,例如面對喜歡詩歌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優秀詩集,鼓勵他們進行詩歌創作,通過尋找學生自身的閃光點,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善于利用現代化技術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對信息的接收方式。小學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化技術,讓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接收信息,在滿足學生閱讀需求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成立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里,分享一些適合小學生接觸的文章;教師可以成立“閱讀分享”,便于學生隨時閱讀;教師可以建立“閱讀聯盟”的微信群,讓學生在群內分享最近的閱讀情況與閱讀收獲,以此激勵更多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成立班級讀書角,舉辦換書活動,培養學生互助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投稿,較好的文章可以分享在公眾號中,在班級內制作展示榜,定期把投稿作品中的優秀文章粘貼在班級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滿足感,激勵更多學生勇于創作,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通過互動模式,拉動班級整體的閱讀氛圍,提高班級整體活躍度,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里,愉快地讀書,帶動班級全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最終提升班級全體同學的語文素養。
三、結論
小學語文是開啟其余學科的鑰匙,而閱讀是小學語文的主要構成,只有讓小學生了解到閱讀的重要性,感受到“樂讀”的魅力,才能促使小學生自主閱讀,逐漸開啟智慧,豐富學識,活躍思維,真正地通過閱讀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謝玉梅.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
[2]王馨.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3]姜祖娣.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