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苗
摘 要 在教育教學中,一個細微之處往往成就一次動人的經歷,萌發一顆智慧的種子。細節雖小,但它在促進學生個性成長中的價值和意義卻舉足輕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把握細節;關注細節;精彩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1-0185-01
關注細節,其實是關注自身的課堂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也是關注課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教師應該怎樣把握這些教學細節,演繹精彩的課堂教學呢?
一、精心預設中把握細節
(一)深挖教材是把握細節的前提
細節的設計緣于對教材、對學生和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為了學生理解“循環”的含義,老師在課始進行了巧妙的孕伏。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這個故事能講完嗎?為什么?”老師在關鍵時刻巧妙地發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循環”的含義——相同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
(二)了解學生是把握細節的關鍵
小學生喜歡新奇事物,對感興趣的內容表現積極。根據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我們設計的教學活動盡量可以與學生心理期望的學習活動相吻合,讓學生用愉悅心情去做與學習相關的活動。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老師笑著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天線寶寶》,你們想看嗎?”學生興奮地說:“想!”多媒體顯示天線寶寶動畫片:一天,天線寶寶樂園里來了一位神奇的客人,還會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天線寶寶們都不認識,感到很稀奇。接著老師問:“你們認識嗎?請告訴天線寶寶。”“鐘。”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緊接著老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和天線寶寶一起來認識鐘表,好嗎?”學生躍躍欲試:“好!”
二、靈動探究中捕捉細節
(一)讓發現盡顯細節之美
教學細節往往蘊涵著科學素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會生成精彩,每一個細節也可能會錯失精彩。善于用眼睛去發現細節,用耳朵去聆聽細節,這樣才不會讓精彩悄悄溜走。
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教師執教“面積與面積單位”一課時,先出示了兩個平面圖形,一個是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另一個是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接下來他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尺子、小圓片等),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面積大,看看誰的方法最好。學生們有的拼,有的擺,有的折,還有的量……教師對學生的方法一一用課件加以展示,并及時給予肯定。這時有一只小手高高舉起:“老師,我還有另外一種方法。我是用小圓片擺的,長方形能擺2個多一點,而正方形能擺3個多一點,所以我發現正方形面積比長方形面積大。”
智慧在碰撞中生成。當學生產生“憤悱”的心理狀態時,往往希望能從別人的發言和交流中得到啟發,這時,教師如果精心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恰如其分地組織討論,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當學生感知了對稱的概念,知道可以用對折的方法判斷某個物體是不是對稱物體以后,一個學生舉手質疑:“老師,有的物體太硬,不好對折該怎么辦?”教師立即組織學生討論,不少學生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說:“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說:“可以用眼睛仔細觀察。”還有的說:“可以先照物體的樣子畫下來,再對折!”不失時機的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實現思維的碰撞,想到許多巧妙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巧妙評價中提升細節
(一)激勵性評價——讓細節錦上添花
在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和分數的大小比較后,教師出示一組題:在里填上>、<或=。
(1)1 / 241 / 16 (2)4 / 96 / 9
(3)2 / 33 / 2(4)7 / 126 / 9
(5)9 / 126 / 8 (6)6 / 78 / 9
學生觀察后,教師讓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對于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首先給予肯定:“你們回答得很好!對于后三題你們還有其他的比較方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議論開了。有的說可以根據分數的意義進行比較,有的說可以根據分的基本性質先約分再比較,還有的說可以……“你們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比較方法!”教師的話音剛落,一學生便站了起來。“6/7再加上1/7是1,8/9再加上1/9是1,因為1/7>1/9,所以6/7<8/9。”他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委婉性評價——讓細節綻放光彩
在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有一個利用電腦課件把紅領巾抽象成平面圖形的動畫演示。看完動畫演示后教師問學生:“把紅領巾樣子畫下來就得到一個平面圖形,誰知道它的名稱?”本以為學生肯定能一口說出是三角形,沒想到第一個學生竟然回答是“平移”。
作為教師,需要把握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時刻珍視每一顆童心,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抓住課堂教學中一個個脫離預設的“細節”,使它們成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學資源,使每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