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波
摘要: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日迅速發展,顯露出勃勃生機,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顯現出不少弊端,為了使教學管理工作與高校全面發展相匹配,勢必要推進信息化建設,以提升教學管理質量。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
信息化教學管理的實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教學、科研、管理等主項業務,通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可進行信息采集的高效化、準確化和及時化,從而使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化繁為簡,為高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何為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的教學管理實質就是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資源、教學軟件等)對高校的教學進行全面管理規劃,以提升和改造現有的教學水平,提高高校教學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二、高校實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各行各業都在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改革創新,作為高素質人才的輸出單位,如何推動教學管理全面進步和創新,打造一個集“教學、教務及教研”為一身的智能化教學體系,是當下高校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其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工作效率。 實行信息化管理最顯而易見的成效就是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合理利用計算機網絡,構建信息化平臺,使各部門的溝通便捷高效,將信息準確傳遞予各部的同時也能及時收到教師及學生的反饋信息,節省教師辦公時間,提升教學質量。 [1]
(2)規范工作流程。 通過制作系統化的管理流程,將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據可依,增加了工作流程透明度,提升管理水平。
(3)合理配置教學資源。 高校的教育資源充沛,但是傳統的資源管理方式使得資源配置不合理,有些科室不能物盡其用,有些科室卻缺衣少食,通過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根據需求合理分配教學資源,避免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三、如何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進行合理化設計
互聯網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帶給人類便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此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是,應遵從以下幾點設
計原則:
(1)網絡安全性原則。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黑客的能力也變得日新月異,高校的信息化是非常巨大的體系,資源豐富,也是網絡黑客侵犯的主要目標,因此,在推進信息化進程中,首要的問題就是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在確保系統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才能構建其他教學管理項目。[2]
(2)實用性原則。 信息化的建設,其目的就是提高教職員工的工作效率,提升高校教學的管理水平,在構建信息化系統時,應根據自身的特點,量身定做,符合本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日常教學管理水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共享原則。 高校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單位,需要和其他院校及外部環境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在建立信息化時,如果只考慮到自身的需求而忽略信息共享,就會制約高校發展,因此,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該眼光寬一點,境界大一些,以全局出發,才能使信息化提供更長遠的服務。
四、如何推動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
古人云“預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利用好信息化,使高校教學管理工作邁上新的更高臺階是目前研究的重點,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
(1)加大資金的投入。 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先進的硬件設備支持,硬件設施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高校作為優秀人才的輸出單位,將大量的資金都投入到學科及科研項目的開發和研究上,對于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夠,因此,在信息化資金的投入上,高校管理層不能只依賴于國家財政機構的撥款,而應該讓所有教職工集思廣益,發揮各院部的優勢,多方籌資進行硬件設施的改造更換,為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奠定量良好的物質基礎。 [3]
(2)軟件設施的配備。有了硬件設施的支持,軟件才有用武之地。這里所說的軟件包括相關辦公軟件和人員兩個方面。
①先進的辦公、教學軟件的配備。根據院校本身的特點購置或研發適合自己的相關辦公、教學軟件,提高辦公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在辦公方面,利用計算機網絡,將以前傳統的辦公方式轉變為快捷高效的現代化方式,如利用電子考勤系統、電視電話會議、自動化辦公系統、電子排課系統等進行日常辦公,不但方便各院部教職工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使日常工作高效;在教學方面,用多媒體軟件代替傳統依靠板書或簡單的文稿演示的授課方式,例如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進行課件開發及制作,為學生設計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上課方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利用網絡資源開設網絡課程及網上學校,讓無法及時進行校內學習的社會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繼續在教育,將本校的教育事業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受益。②人員的配備。軟硬件設施能否有效利用取決于是否具備相應的應用人才。高校教職員工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掌握也是良莠不齊,針對這一現象,首先應轉變教職員工的思想觀念,通過觀摩其他院校信息化技術利用的先進成果展示等手段,加強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認可度;其次,通過課程培訓,知識講座等方式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操作水平,通過培訓學習增強教師的信心度,發掘教師對信息化掌握的潛在熱情,促進高校整體信息化建設;最后,通過招聘實現校內專業人員的配備,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信息化是一個新興概念,高校要完成教學信息化改革,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人才來進行信息系統的開發維護及管理,確保整個信息系統高效運轉,從而提升高校整體教學的綜合實力。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可以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通過目標激勵的設置,讓全員都積極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設中來,充分發揮教職工的潛力,激發其創造性和革新精神,促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通過榜樣激勵的設置,讓表現突出的教職員工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影響和帶動其他員工共同努力,實現高校教學的信息化建設;通過競爭激勵的設置,消除教職工在工作中等待觀望的心理,通過競爭,做到人盡其才。 只有全員都參與到信息化教學管理的建設中,才能讓這項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
五、實現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策略
要想真正地實現以人為本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的目標,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逐步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探尋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及時構建服務型的管理隊伍,從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管理服務,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促進高校健康的發展。
1.探尋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要探尋的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首先應該滿足一定的要求:(1)弱化行政功能,強化學術功能。高校是開展教育的場所而不是辦公的場所,所以應該有意識地淡化官本位和行政權力,堅持專業化的治校理念,始終維護教授在教學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賦予他們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權利和相關權益,避免“外行人指揮內行人工作”情況的發生。(2)由獨斷專行向民主型轉化。高校在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體現出民主性,不能獨斷專行,要保證教師能夠享有基本的教學自由來開展教學改革創新工作,從而改變當前教育現狀,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3)能夠由被動接受型轉向激勵型。管理分為被動接受型和激勵型。激勵屬于更高級級別的管理方式,其取得的管理效果更好,同時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這就要求高校能夠尊重師生,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努力在原有的被動接受型管理方式上融入激勵型管理因素,逐步實現由被動接受型管理向激勵型管理的過渡。
2.構建服務型的管理隊伍。即使傳統教育教學管
理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但是面對現代信息化管理還是存在一些過于煩瑣、呆板的問題。身處信息化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應該以現代化教學管理理論為導向,對傳統教學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創新,向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不斷靠近。管理并不意味著壓迫和絕對服從,其更傾向于一種服務性質,是以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為目的的。這就要求管理隊伍能夠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處理問題時要做到熱情、耐心和細致。當然,為了提高服務的質量,還應該不斷地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他們的職業道德感。與此同時,還應該構建并完善教學管理人員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激勵并引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在對師生進行管理的同時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管理的功能。
六、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學體系龐大,內容涵蓋很多科目,非常冗雜,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任重而道遠。 作為高校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充電學習,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摒棄舊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教學信息化建設新途徑和新對策,推動高校教學信息化的創新改革,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解學香.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究[J].時代教育,2018(1):171.
[2]柯玲. 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和科學化建設的思考[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2):171-173.
[3]高飛. 推動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的路徑研究[J]. 智庫時代,2018(4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