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小企業 稅務風險 成因
作者簡介:楊發勇,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稅務法律。
中圖分類號:D92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278
(一)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內涵
企業的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管理人員對企業涉稅事項的不確定性而導致企業未能夠及時繳納稅款,或未能享受到應有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原因導致企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規定,如逃稅、漏稅、少納稅,從而在接受罰款、補稅、加收滯納金等過程中受到的名譽損害風險。二是企業的經營行為中所使用的稅法有失合理性,導致企業多納稅或未享受到稅務相關的優惠政策,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是普遍存在的,這是由于稅收制度的強制性與中小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其運營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從而造成企業與稅務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加之中小企業稅務人員的能力有限,稅務管理專業性不強決定了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必然性存在。
2.可控性。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無法徹底規避的。但是通過企業稅務管理人員的科學預防和管理,可以將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
3.潛在性。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一定的潛在性,短期內并不會對企業造成實質性危害,但是隨著稅務風險的不斷累積,其風險危害性會進一步增加。如不能在風險的初級階段有效識別,則風險堆積到一定程度后的最終爆發將會給中小企業造成難以承受的系統性風險。
(一)稅務風險的防范意識不足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首先與管理者和稅務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納稅意識及法律意識具有重要關系。一些企業缺乏稅務風險管理和防范意識,企業法人的納稅意識不高,甚至存在一些中小企業管理者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鋌而走險采取偷稅漏稅違法手段獲得利潤。尤其是中小企業一般人員少、規模小、組織結構單一,業務流程簡單,管理者具有較高的個人獨裁能力。而財務人員在企業中缺乏獨立的管理地位,法律意識相對淡薄,所以常出現財務人員受管理者直接或間接授意而實施違法偷稅行為。該行為雖然為企業獲取了一時經濟利益,但是卻給企業的稅務風險埋下伏筆。
(二)稅務管理體制不夠規范
由于中小企業在稅務風險認識上的不足,加之企業內部財務人員數量上的限制性,導致很多企業只設置了會計和出納崗位,并未設置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也沒有獨立、專業的稅務人員,在財務管理上存在責任不明確、財稅不分家的問題,不僅造成管理混亂,而且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另外,我國的中小企業中有很大部分是家族企業,在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嚴重的親屬委任現象。尤其是企業中的重要部門——財務部門,部門中的各崗位往往都是由領導親屬擔任。由于部分財務人員專業基礎的不足,導致企業稅務風險越來越高。此外,中小企業往往不具備完善的信息溝通體系,阻礙了財務信息的高效傳遞。企業管理者往往更關注企業的生產運營活動,忽視對財務部門的有效管理,結果造成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相脫離,從而造成企業稅務風險。
(三)企業內部審計功能缺失
相比于大企業,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未將稅務風險管理作為日常經營活動,普遍存在稅務風險內部審計監督缺失現象。據調查,我國民營企業中有90%以上的企業未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即便是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也存在審計部門可有可無,審計人員未承擔稅務風險管理監督工作的問題。同時,一些單位的審計人員將工作范圍定在企業采購、企業招標及生產管理等方面,而并未對稅務風險實施有效審計和監督。導致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審計力度不足,內部審計仍是集中在財務審計上。
(四)稅務管理人員能力有限
受企業規模限制,中小企業很少設置稅務部門,其涉稅事項多由財務部門兼管。而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從業經驗和稅務能力都無法和大企業相比,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往往缺乏細致的調查和縝密的思考,加之對國家最新政策和稅法規定的不了解,導致不能夠及時處理企業內部的稅務事項,很大程度地增加了稅務風險。同時,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核算水平,對數據與信息的處理準確度都與大企業存在差距,而任何一個財務核算環節的錯誤都可能導致涉稅事項的風險進一步增加,甚至給其企業帶來不可挽救的稅務危機。
(五)風險評估方法有失科學性
稅務風險評估方法具有專業性和科學性特征,對風險評估方法的執行方式也多種多樣,如定性或定量指標,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其中定量指標還包含絕對數指標以及相對數指標兩種。而且可以根據企業經營和財務管理狀況制定單一指標或多重指標的不同評估方式。但是從現階段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稅務管理來看,很多中小企業都缺乏自己的系統性稅務風險評估標準。在實際的稅務風險管理中,一般是采用大企業的評估指標,而由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存在管理方法、運營方式等方面的區別,導致其評估標準與中小企業不適應,從而無法達到預定的評估效果。
(一)提高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意識
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是無法完全規避的,但是如果做好稅務管理工作,就可以將稅務風險降至最低。首先,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樹立較強的稅務風險防范意識,積極學習國家最新稅務政策,并及時傳達稅務信息,強化稅務風險防范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發揮領導人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其次,企業財稅人員應該密切關注稅務法規的動態變化,積極學習和更新財稅相關知識,努力提升企業稅務風險的預測能力,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協作能力,確保第一時間獲取相關稅務政策與信息,及時構建稅務風險預警機制。
(二)建立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業想要做好稅務風險控制工作,必須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從實際出發,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避免企業戰略錯誤和徇私舞弊現象。首先,明確責任機制,制定各財務處理環節的相關規范,明確各崗位人員的職責權限,確保每一個財務人員都肩負稅務風險的防范責任。同時,保持稅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獨立性,并形成兩個部門以及部門員工之間相互制約的格局,更好地發揮稅務人員的風險跟蹤與監督功能。其次,建立獎懲機制。對企業稅務風險防范工作中表現優異、成績卓越的員工給予實質性獎勵。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而造成企業稅務風險的員工給予相應懲罰。
(三)完善稅務管理內部審計功能
中小企業應重視審計部門職能,健全和發揮審計部門對于稅務風險的防范作用。首先,應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設立稅務審計風險小組,并明確和落實小組各成員的職責和義務,同時成立責任追究制度。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中小企業應建立自己的內部審計部門,嚴格監督和評價稅務風險。由于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資源有限,在實際稅務風險管理以及審計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做到緊抓重點,并有針對性地對企業各項經營業務以及財務活動的各個階段實施全過程審計工作。
(四)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信息溝通平臺
為保證中小企業信息溝通的時效性,掃除稅務盲點,降低稅務管理風險,應建立健全的稅務風險溝通機制,并通過現代化信息管理軟件,實現企業內相關部門稅務信息的高效共享。具體而言,要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溝通。確保業務人員對日常經營活動中遇到的稅務疑慮和稅務問題能夠及時反映給財務部門,以便于財務部門人員隨時接收和處理稅務工作,將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其次,強化企業與稅務部門的交流效率。稅法及其相關政策具有多變性以及不明確性,加之稅務機關自由裁量權限的寬泛性再次加劇了中小企業的稅務不確定性。所以,必須加強企業與稅務機關的溝通交流工作,謹慎處理涉稅事宜,營造積極的納稅環境。
(五)提高企業涉稅人員的業務管理水平
中小企業稅務人員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水平。所以企業應定期對稅務人員實施專業培訓和業務考核,增強稅務人員的工作能力。首先,組織納稅崗位工作人員積極參與網絡或現場課程培訓,學習中小企業納稅申報、稅務自查以及稅務評估等工作,并對參與培訓人員進行業務考核,對達標人員給予薪酬提升或崗位調換激勵,從而打造專業化、現代化稅務風險管理團隊,不斷增強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能力。
(六)倡導和推進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應堅持安全高效運用資金的原則。而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能夠確保企業資金的合理使用,并有效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同時,基于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下,企業的財務運營信息更加透明,其中涉及到的稅務風險也更容易識別,從而使稅務人員能夠有效規避稅務風險,為企業的穩定運行提供更高保障。另外,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能夠更好地實現企業內部財務與稅務崗位相分離,增強了企業稅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綜上所述,由于環境因素和中小企業自身原因,使得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稅務風險。所以,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要樹立較高的稅務風險意識,充分了解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從稅務風險的產生原因入手,制定科學合理的稅務風險防范措施,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為中小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屈靜曉.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2):49-50.
[2]林仁灶.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探討[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601):44-47.
[3]陳露.探析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2):69-70.
[4]王小燕.中小企業稅務風險成因與對策探討[J].財會學習,2018(24):166-167.
[5]李莎.中小企業稅務風險成因與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4):172-175.
[6]胡國強.稅務管理流程下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系統設計[J].會計之友,2014(14):2-9.
[7]劉衛華,張杰.企業集團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研究——基于財務集中管理視角[J].財會通訊,2017(8):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