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輝

【摘 要】目的:研究經微創手術和開顱手術對高血壓腦出血進行治療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微創組和開顱組,每組患者平均為31例,對兩組患者分別選擇相對應的手術進行治療,評價手術的效果。結果:經過不同的治療,本文微創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ADL分級都明顯優于開顱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選擇微創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優于開顱手術,能有效的減輕對患者的損傷,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
【關鍵詞】微創手術;開顱手術;高血壓腦出血
文章編號:WHR2019012623
高血壓腦出血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這種病情多發生在老年群體,有研究認為在出血性血管病癥當中,高血壓腦出血大約占80%[1]。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較高,而且臨床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所以臨床早期需要為患者選擇有效的方案進行治療,通過外科手術治療能有效清除血腫,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對于解除患者被損傷的神經元壓迫具有重要意義[2],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減輕出血后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本文作者針對于此主要分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治療時通過微創手術治療和開顱手術治療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作出如下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選擇6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微創組和開顱組,每組患者平均為31例。微創組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齡(68.9±5.8)歲;開顱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齡(67.2±6.4)歲。本文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高血壓腦出血,診斷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微創組31例,患者出血部位位于腦疝8例,位于小腦部位2例,位于腦葉部位12例,其余9例位于基底節部;開顱組31例患者出血部位位于腦疝10例,位于小腦1例,腦葉10例,其余10例患者位于基底節部位。本文所有患者入院的時候均存在昏迷癥狀,經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本文的所有開顱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選擇開顱手術,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觀察患者頭顱內血腫的位置和大骨瓣的狀況,對患者手術的入口選擇距離皮層最前的區域。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選擇較低輸出功率的電流方式,負壓吸引力選擇最小,手術操作的過程中應控制患者血腫腔,需避免對血腫周圍結構產生影響。患者存在小血塊位于深部地方,對此不需要強行清除,以避免因反復操作,導致出現再出血。手術以后需常規將患者的骨瓣進行去除,充分對患者進行減壓,對出血破入腦室的患者,為患者進行腦室置管外引流術治療。
對本文所有的微創組患者治療時選擇微創穿刺手術進行治療,患者選擇平躺,進行局部麻醉,同時根據CT對出血部位進行確定。選擇適合長度的血腫粉碎穿刺針,對血腫破入腦室或血腫較大的,可為患者應用雙針或三針,抽出患者的液態血腫,之后,將尿激酶大約20000單位分次注入,閉管大約1~4h以后為患者開放沖洗引流,在閉管的過程中動態復查患者的頭顱CT,在血腫清除達到滿意效果以后拔除穿刺針。
1.3 觀察指標
經過不同治療以后,對本文兩組研究對象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ADL分級等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采用IBM SPSS 25.0進行統計學分析,選擇采用t值檢驗研究對象的計量資料,P<0.05表示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性,并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不同的治療,本文微創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ADL分級都明顯優于開顱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請參見表1所示。
3 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臨床上高血壓十分嚴重的一種并發癥,最近這幾年因為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和飲食習慣的變化,使得最近這些年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提高,而且高血壓開始朝著年輕化趨勢發展[3]。高血壓會導致患者的腦底小動脈出現病理變化,這樣就會使患者出現小動脈瘤,引發基底節出血,導致患者出現一些腦損傷。
有臨床研究認為,為患者針對性的進行手術治療可盡早幫助患者清除血腫,這對促進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傳統為患者選擇開顱手術進行治療會對患者產生嚴重損傷,患者手術以后機體恢復相對較差,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對整體的預后產生影響。隨著現代化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微創手術進行治療能夠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大大的提升[4]。從本文結果可以看出,微創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開顱組,也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會取得必要的效果。高血壓性腦出血經過微創手術治療,開始不斷的完善,對患者治療的方法較多,比如為患者進行小骨窗微創手術治療,治療的過程中不需翻板,可以快速準確的到達患者的病灶,為患者配合顯微鏡,也能有效的進行血腫的清洗,對患者進行引流和相關置換處理,盡早對患者的腦部組織進行改善,快速的降低顱壓。微創手術治療的同時,也需強化醫護人員對患者相關狀況的嚴格監視,避免出現大出血,如果存在出血嚴重狀況,需要立刻對患者轉為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同時要配合骨瓣減壓術,這樣能防止不良后果的發生[5]。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選擇微創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優于開顱手術,能有效的減輕對患者的損傷,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克和,黃錄茂,雍成明,等.手術方式與時機的選擇對不同部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5,20(03):230-235.
[2] 段吉強,姚勝,王陽,等.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02):71-74.
[3] 張玉林,孟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3):31-32.
[4] 賀成龍,王茂德.小骨窗與傳統骨瓣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對比[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03(04):55-56.
[5] 田偉.超早期小骨窗微創腦出血清除術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術后血腫清除率及血清IL-6、MMP-9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