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快樂地“教”和“學”,使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有效性課堂就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基礎,把握以“學”論“教。情境活動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途徑,它能引導學生對數學的思考,積累學生數學經驗,培養學生健康發展。文章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教學設計中設計有時代氣息的生活情境的方案、注重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課堂練習的設計也是體現課堂有效性的途徑之一等四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1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10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中,通過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和實現途徑”,不難得出結論:課堂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快樂地“教”和“學”,使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有效性課堂要關注學生,把握以“學”論“教”思。
一、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備課是重要的一環,是教師教學的根據和指導性案例。在備課中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作業,其中備學生是非常關鍵的部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活動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把教材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能力。備學生就要從了解學生的個性、數學能力、組織影響力等開始,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讓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教下去,那樣不僅耽誤了時間,學生也不愛學。因此在不同年級的教學中,就要教師多關注不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基礎,設計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二、在教學設計中設計有時代氣息的生活情境的方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具有時代氣息的各種情境。我們處于知識爆炸的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讓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寬廣,更具多樣性,有的時候學生通過信息媒體獲得的知識甚至超過了教師。因此,教師在工作中要借助現代信息媒體,不斷學習教學知識、社會生活知識,關注現代社會,走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教學中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并身臨其境地發揮出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設計中,我經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超市購物”“小小交通崗”“環衛宣講團”“電視問政臺”等模擬情境,通過觀看、表演、點評等多種形式,學生了解了活動的意義和要求,進而在課堂上主動扮演各種角色,在生活中熟悉各種角色,并自然而然地擔當各種角色,完成從課堂教學到生活實際的轉換,實現“學習數學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生活”的目的。
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我有時將學生帶出課堂,走進操場、走進工廠、走進田間地頭,將數學學習融入到學生在這些場合參加的活動之中,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參加活動、了解社會、培養情操,經驗證,這是值得各年級推廣的,融數學于生活中的教學法。
三、注重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中,我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神態,不斷問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喜歡數學,喜歡教師,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首先在教學中創設平等和諧的環境,主動走下講臺,和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蹲下身來和學生對話”,保持輕松自然的課堂秩序,尊重學生的發言,聆聽學生的見解,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問時,先不急于講解,而是調動學習小組的智慧,引導學生充分進行討論后解決。做到只要學生通過集體討論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一定不講,對學習中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微笑、給予“大拇指”,給予肯定的點頭示意;對于有困難的學生,耐心教導,不厭其煩,從不批評,并建立學生間的“結對幫扶”。經過長期的實踐,我認識到師生之間的情感融洽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徑。
四、課堂練習的設計也是體現課堂有效性的途徑之一
有效的課堂注重課程的導入、新內容的探究,也體現在課堂練習中。有效的練習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課堂知識的補充,課堂作業的布置要體現層次性、多樣性,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標,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的動力,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只有堅持“生本原則”,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改革教學模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吳正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師生互動共同創建有效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加霞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模式平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石秀嵐(1969.6—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