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我國初中英語教師也逐漸地開始進行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項目教學法作為新時期下的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基于此,下文就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原則、項目化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應用項目教學的措施做了簡單分析,希望對提高我國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水平有所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陳雪燕,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
一、引言
現階段,受到我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手段單一等。為此,我國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加大對項目化教學的研究,明確項目化教學的應用特點,進而研究相關的應用措施,提高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保證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二、項目化教學的應用原則
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項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項目內容,在實際應用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真實性原則。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是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學生可以利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采用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遵循真實性原則。
2.學生主體性原則。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應用項目教學模式時,要注意保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使其通過小組討論獨立完成課程設計,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最終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
3.可行性原則。教師在應用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保證項目設計的可行性。
三、項目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項目化教學最主要的優勢就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模式,教師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使得學生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凸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通過應用項目教學模式,還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項目化教學還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學生不論成績好壞,都可以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使得學生都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參與課程設計,最終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使得學生都可以獲得內心的成就感,進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四、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模式的措施
1.重視課前的項目選題工作。我國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加強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水平,保證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首先應該做得就是重視課前的項目選題工作。為此,教師需要做到:第一,加強對項目選題的重視,結合課程的實際內容,合理選擇項目題目,保證選題的科學性;第二,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整體的接受水平,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主題,從而保證學生參與項目題目討論的熱情。
2.做好課中的項目信息采集工作。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項目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做好課中的項目信息采集工作。為此,教師應該做到:第一,明確項目化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不同,在信息采集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配合度,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保證信息采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在學生制定好項目目標以后,教師要馬上進行項目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做好相關信息記錄;第三,注意結合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教師在采集項目信息的過程中,需要觀察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結合學生在項目進行中出現的問題,完善項目信息。
3.加強課后的項目總結工作。教師在課中的項目信息收集工作完成以后,還需要加強課后的項目總結工作。第一,教師要加強對項目信息的分析和整合,歸納學生在項目教學法下的學習特點,進而完善項目設計,提高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第二,教師要根據課中收集到的項目信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關的措施進行解決;第三,教師在項目教學結束以后,要在課堂上對整個項目的進行情況進行討論,對于學生在項目進行中出現的問題要給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項目教學模式的應用水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的教學改革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我國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越來越大。為此,我國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加大對項目教學模式的研究,在遵循項目教學法特點的前提下,通過重視課前的項目選題工作、做好課中的項目信息采集工作以及加強課后的項目總結工作等措施提高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水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真正使“課堂”成為“學堂”從而使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桂榕.項目化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