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
摘? ? 要: 在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現代博物館大都從傳統經營管理模式轉變成更加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不僅對當前博物館的在職人員提出新的要求,還是目前博物館面臨的新要求。為應對這一系列挑戰,必須將現代化的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理念融入博物館管理理念之中,通過不斷創新與變革管理制度,完善和發展現代博物館管理模式,更好地實現現代博物館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 現代博物館? ? 管理模式? ? 管理創新
博物館是加固歷史保留文化,更好地保存文物展示文物,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對公眾開放以教育學習娛樂為目的的場所,是人民群眾認識更多地域文化歷史故事的媒介。博物館可以領略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感受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可以感受到古老氣息。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在網絡技術發達的時代,我國博物館的傳統管理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要另辟新徑,變革傳統管理模式,逐漸向現代化管理理念轉變,保證博物館對時代發展的適應。
一、我國博物館管理模式現狀
(一)政府資金投入較少。
目前,我國大多數博物館的經營狀況不佳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博物館建設初期投入一定資金,但忽視后期經營需要的資金量。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博物館后期的運營,基礎設施難以完善;日常陳設工作會受到干擾,更不用說增加額外的科研項目。資金不充分,對博物館藏物的保護工作會有影響[1]。那么怎樣解決大量博物館“龍頭雞尾”的發展趨勢呢?我們呼吁國家在建設博物館時要對應出臺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對增建博物館的保護力度,提高重視程度。一定要拒絕“形式主義上的增建博物館”,杜絕或減少相關政府部門為了追求效益而盲目擴建博物館的情況發生。
(二)缺乏專業的人才管理。
十九世紀上半葉,我國學者從西方學到了博物館學和科學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博物館行業發生變化,博物館管理理論有所完善;我國步入社會主義發展新征程時,博物館管理理論得到很好的恢復與發展,博物館觀理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國博物館管理理論業發展到了一定高度,但出現了人才不足的局面,并且目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基本知識素養達不到現代化管理標準。博物館管理理論是一種非常復雜且具有多樣化的理論模式,要求從事博物館管理行業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統計、調配、整理、政治、經濟文化等知識素養[2]。可見必須抓緊培養高素質的博物館管理人員,設科立班多層次訓練從事博物館管理工作人員的知識,還要向國外先進的博物館吸納人才的方式方法,盡可能地解決我國博物館面臨的人才缺失問題。
(三)藏品陳列方式單一,沒有吸引性,缺乏創新。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欣賞的角度、高度、水準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要求博物館的陳設布局順應時代潮流,追上大眾腳步。但是我國大量博物館還是一如既往地使用陳舊的排列布局,老一套的布置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一些大型博物館已經采取多樣化的手段更換傳統的布局陳列方式,例如以講座、沙龍、觀光瀏覽等方式吸引游客眼球。但是這些大型博物館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通過目前發展特點不夠新穎、多樣化。跟國際大型博物館相比不值得一提。地方博物館不僅資金不夠充足,藏品的獨特吸引能力也不強,要么利用所在地域的文化發展吸引游客;要么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光環。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應該在具有新型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特有的韻味吸引游客。
(四)博物館安全保障不夠嚴格。
我國博物館大都陳列著不一樣的文物,有的價格匪淺,有的意義非凡。目前國內博物館都設有安全人員來回監督巡邏,但安全保障人員的警惕性不夠高,同時安全人員的數量不夠充足。各種科技安全設備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迫切要求對當代博物館的安全防范做出改善。
二、對新時代博物館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發揮教育作用。
就目前來講,我國博物館管理的重點放在對藏品的收藏手段和保養技術的研究,在管理人員工作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是館藏物的擺放位置、陳列角度、歷史特點等,這類博物館都是為了繼承和發展歷史文化內涵,不斷對其進行鞏固,在這樣的博物館中學術氛圍比較濃厚,觀眾的欣賞水平達不到這個層次[3]。同時政府資金的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博物館的正常工作。在高速發展的如今,傳統的博物館管理理念需要更新換代,要以為實現社會服務,幫助社會發展為主旨。除重視館藏物的陳列位置、擺放角度之外,還要多注意文化的多重性,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重視環境保護教育,使教育與文化一同發展。現代化的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被觀光的載體,還應該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實現管理方法的信息化,吸納人才涌入。
目前博物館的管理方法都比較單一和傳統,網絡發達時代,應該將二者更好地結合起來。各個博物館的管理部門人員要對現代網絡化信息化技術有很好的掌握,這樣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在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博物館管理相關知識,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數據庫建設,同時也要建立一個安全網絡管理信息平臺,通過此平臺保障博物館館藏物的數據信息安全。對一些藏品的陳設擺放要實現自動化排列順序,合理規劃藏品的分類,從多個角度劃分藏品類別。還要建立多個博物館之間的網上聯系,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各個地域博物館之間的聯系,解決各館之間交流技術的問題,一起應對突發事件。與此同時,博物館還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良好的懲罰獎勵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人才工作效率,贊美會讓館藏工作人員感到滿足,提高工作積極性。博物館高層管理人員需要加強與基層員工的交流與相處,了解每位員工的性格及心理特征。通過對不同員工的調查分析制定對應的激勵獎勵制度。不是特殊的差別化對待,而是因人而異,使每個員工都滿意。還要定期培訓員工的各項專業知識技能,定期考察、定期培訓,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三)運用多方位藝術觀察手段,吸引游客眼球。
運用三維、虛擬、視頻等視覺效果展現藝術品的表現力,加深人們對藝術品的理解。例如在賞析凡·高的《星空》時,若欣賞者身在流動的星空下,望著寧靜的村莊,聽著狂吼的風聲,那么則能與作品中蘊含的躁動不安、悲傷憂郁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博物館的多功能一體化放映室播放與藝術品相關的紀錄片或者電影,加深人們對藝術家的了解,讓一些非專業的學者也受到熏陶。博物館還可以通過建立多館聯系,加強各個博物館之間的技術交流和方法分析。通過引進多媒體的相關應用手段營造科技感十足的氛圍吸引游客,利用當今的科技手段,用科技征服游客。以前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以藝術品為中心,現在可以在人們欣賞藝術品方面做更大的改進。這樣的科技化博物館能夠提高人們的認識程度,更好地貼近人民大眾,追上時代的腳步。如果通過技術性的手段使人們獲得最大的理解與感受,那么博物館的參觀率就會越來越高。
(四)增強安全防范意識,采用高科技防護設備。
博物館的安全隱患既在于安全防護人員的意識淡薄,警惕性不夠高,又在于館內科技安全防護設備水平過低。博物館不僅要注重對安全人員的意識教育,還要針對各種安全問題定期展開討論會議。多次進行安全防護演練,切實保證安全人員的警惕性,完善博物館的監管制度和防護設備。合理運用資金采購科技防護設備或者提高原有設備的水平,保障館藏物的安全。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是我國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博物館是一個國家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創新現代博物館管理模式,是我們發展博物館文化的必經之路,要從不同角度分析探討博物館管理理論的更迭。
參考文獻:
[1]陳晨.我國文物系統博物館管理水平的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
[2]郭閣文.博物館管理模式的創新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24).
[3]劉萬杰.學習組織理論與博物館管理[J].博物館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