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學生是將來社會上的棟梁之才,能夠促進我國人才數量的提升,促使我國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本文從四個方面重點闡述了新疆地區維吾爾族學生語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少數民族;語文教學;新疆地區;維吾爾族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03-01
引言
如今,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尤其是少數民族的語文教育。漢語是我國的母語,維吾爾族高校的學生必須掌握漢語,養成應用漢語的習慣。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多數都屬于維吾爾族,有許多教師也是維吾爾族,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習慣與學生用維語交流。因為維語與普通話的差別較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困難。少數民族地區的師資力量較為低下,尤其是新疆地區,懂得普通話的教師較少,教師的綜合素質較低,很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指導作用。基于這種現象,新疆高校應開設培訓班,對語文教師進行培訓,講解先進的語文教學方法,促使教師應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高校在選擇培訓教師時,應對培訓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審查,檢查其是否具備相應的素質能力,選擇其中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培訓教師,有利于更好的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教學上的指導,提高新疆地區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夠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對于一些只會維語的教師,應加大培訓力度,使其完全掌握漢語;對于懂得一部分漢語的教師,可以對其漢語發音進行糾正。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新疆地區語文教師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新疆地區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語文教師隊伍。
2.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是與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科,在課堂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目標順利實現。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所以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建立語文教學內容的常態化目標。學習任何一種語言,不張嘴說是學不好的[1]。在課堂上,為了改變沉悶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在課程正式開始前與學生用漢語進行交流,可以提問一些生活化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回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課程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不應局限于在課堂內對學生進行教學,應將語文課堂延續到課外,在課余時間深入到學生之中,使用漢語與學生溝通,不僅能夠使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內容,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可以對學生的漢語進行及時輔導,促使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掌握漢語。語文水平的提高不能僅僅依靠說,還要通過寫來提高。例如,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筆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使用漢語來寫作,可以寫一天之中發生的任何事情,沒有具體的限制。教師應對學生的寫作內容進行批改,在評語中說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改正,以此加強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3.優化語文教學方法
國家十分重視少數民族的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完善新疆高校的基礎設施,高校內部基本實現了多媒體設備的全覆蓋。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設計,將多媒體應用到少數民族的語文課堂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課件,所以教師應在課前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以供學生觀看,教學課件應按照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制作,在此基礎上,加入一些圖片和視頻,但是應注意圖片和視頻要保持清晰。教師可以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借鑒其他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的內容,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優化設計,使其能夠符合本班學生的學習需要。漢語是少數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為了促進學生能夠掌握語文教學的知識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能完全使用漢語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應適當加入一些維語,避免因學生聽不懂漢語的有關內容而導致在語文學習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產生厭學心理。
4.建立網絡學習平臺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正在逐漸實現普及,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便利。互聯網具有存儲空間大、運行速度快等特點,高校可以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建立語文網絡學習平臺,促進學生漢語運用水平的提升。基本每個高校都有屬于本學校自己的網站,高校可以在網站上開設一個網絡學習平臺端口,學生可以使用手機、電腦、平板等通過學號和密碼登錄實現隨時隨地學習。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將有關教學內容上傳到網絡平臺中供學生觀看,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重點觀看,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當學生對某些問題不懂時,可以在平臺上的討論組內提出,其他學生可以對問題進行討論,最終由教師給出詳細的解答,能夠防止問題堆積過多,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優化語文教學方法、建立網絡學習平臺等措施,能夠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更好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提高維吾爾族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對學生的日后的發展將會產生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卓瑪措.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有效教學初探[J].青海教育,2016(Z2):37.
[2]?李貢保才讓.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漢字文化,2018(15):76+87.
作者簡介:魏子順(1986.12-),男,新疆昌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訴訟法及經濟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