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燕蘭
摘要:隨著深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越發注重素質教育,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是學生脫離家庭所接觸的第一個集體環境,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階段。小學音樂課程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教學目的是鍛煉和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生的好奇心較重,對音樂課程的學習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音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進而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敏感度,最終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低年級;音樂節奏;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214-01
小學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時期。人類對于音樂的敏感度向來很強,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較為強烈,并且音樂能夠陶冶小學生的情操,起到凈化其心靈的作用。因此通過適當的音樂活動,能夠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小學生在健康愉悅的環境下成長。節奏是音樂的基礎組成部分,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就必須從節奏訓練入手,不斷強化小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進而提高音樂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融合學科,豐富教學內容
音樂有多種形式,古詩詞也能成歌,將音樂節奏的培養與語文學科相融合,不僅能夠讓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還能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語文水平,一舉多得。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較弱,思維未得到完全開發,無法理解較為深刻的古詩詞。因此,我在教學古詩詞成歌時,就會選取一些較為容易的古詩詞。例如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的《山村詠懷》,這首詩的寫作手法較為簡單,且沒有用到其他的修辭手法。古詩詞大都可以斷句,而斷句也是語文中“節奏”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將這首歌斷句為: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七八座,八九十,枝花,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從而讓學生明白節奏的劃分。在此基礎上,我再將這首詩進行簡單的譜曲,將它轉變為音樂,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最終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
2.善用游戲,激發音樂興趣
小學生天性吵鬧愛玩,在音樂教學當中融入游戲,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音樂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經過長期的教學,我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很重,常常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吸引,在音樂課堂上容易開小差,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能夠吸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于音樂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我在教學《兩只老虎》時,就會組織小學生一起模仿動物的聲音,包括它們行走的聲音和喊叫的聲音等,比如可愛的兔子,它的行走方式是跳動的,因此學生就會模仿兔子進行簡單的跳躍,從起跳到落地,所發出的較為沉悶的聲音就可以擬定為是兔子的聲音,而聲音都是由節奏的,這也能讓學生在模仿動物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音樂節奏。除此之外,我還會給學生設置部分情境,加強對他們音樂節奏的鍛煉。比如讓學生模仿一步步靠近老鼠的貓咪,由于貓咪捕食老鼠不能被其發現。所以必須靜悄悄的行走,學生在模仿的過程當中,就能夠學會如何采取慢節奏行走。還有讓學生模仿袋鼠跑步,袋鼠通常是活蹦亂跳的,學生在模仿袋鼠行走時就能夠學會如何加快節奏。學生通過模仿游戲,能夠掌握不同快慢節奏,我再播放《兩只老虎》時,就能夠加深學生對各種節奏的感知,從而使學生準確分辨出快節奏和慢節奏,提高教學的效率。
3.融入生活,訓練音樂節奏
在音樂課程當中,樂理知識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必須學習樂理知識。但是樂理知識相對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常常無法集中精力聽講,進而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樂理知識時,會啟發學生融入生活,從日常的生活當中尋找和發現有關于音樂節奏的元素,進而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
比如早晨菜市場的叫賣聲、風聲雨聲讀書聲和刷牙洗臉所發出的唰唰聲等,我組織學生在課堂中引入這些生活中有關于英語節奏的元素,讓學生將生活中常用的杯子、筷子、碗帶來課堂,然后播放一段有關于編鐘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編鐘奏樂的原理,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在此基礎上,我告訴學生,碗、杯子和筷子也能夠模仿編鐘,起到演奏音樂的效果。不同的杯子和碗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形狀,通過使用筷子敲擊碗和杯子的不同部位,它們的互相作用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我讓學生大膽的使用筷子敲擊碗和杯子的不同部位,鼓勵部分學生上臺進行演奏,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音樂學習充滿興趣。另外,手掌拍打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我組織學生通過使用手掌拍打不同物體,進而判斷音樂節奏的快慢起伏等,強化他們對音樂節奏的敏感度,進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控制力和表現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4.結合朗讀,創新教學形式
朗讀是語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程當中,朗讀也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讓學生通過跟隨鋼琴伴奏或者吉他伴奏等伴奏形式,有節奏的朗讀歌詞,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歌詞的含義,還能讓學生熟悉歌曲的節奏,進而為后續的學唱歌曲打下堅實基礎,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比如歌曲《送別》,其中部分歌詞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首歌曲的歌詞形式類似于古詩詞的寫作形式,我在帶領學生鑒賞《送別》時,就會先引導學生進行斷句練習,之后播放這首歌的鋼琴伴奏,并帶領學生進行歌詞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當中分辨其中的節奏變化,進而培養他們的音樂節奏。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能夠起到陶冶小學生情操,豐富小學生情感體驗的作用。節奏是音樂的基礎,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教學時,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營造出和諧愉悅的音樂學習氛圍,適當結合其他學科內容,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
參考文獻:
[1]?徐艷艷.試談節奏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8):129.
[2]?廖焠珍.抓住不可忽視的“節奏”——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0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