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學教育機制的不斷完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越來越重要。文章闡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進而提出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最終實現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024-01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1.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
初中語文涉及很多古詩、詞文,這些古詩文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陶冶學生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全面、深入地去了解這些古詩文,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記憶。例如,在《觀滄海》這首詩里,語文教師可以對曹操的個人生平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曹操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曹操這個人物的生平以后,學生才能夠深刻理解中心思想。
2.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
隨著初中語文教學機制的不斷完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此,語文教師應該把圓周率、四大發明等內容滲透到日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因為這些偉大發明對世界發展具有很大推動作用,學生在了解這些知識之后,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興趣具有很大幫助。
二、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
1.正確應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第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喜歡的內容主要包括: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教師可以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開展背誦比賽活動,繼而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第二,創建“讀書角”,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傳統文化閱讀環境。學生通過參與“讀書角”閱讀活動還能夠開闊語文知識視野,進而了解更多傳統文化知識。同時,班級還可以定期舉辦各種讀書暢談會讓學生對在“讀書角”中學習到的知識和喜愛的文章進行分享,最終實現強化傳統文化滲透效果。
2.挖掘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學習情感
第一,語文教師必須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前預習,了解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中的主旨來創設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在講解《出師表》這篇課文時,依據課堂實際狀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和諸葛亮有關的視頻資料,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
第二,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材內容與傳統文化相聯系,同時應該清晰地展現給廣大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以單元為組,不同的單元會產生不同傳統文化內涵和傳統文化精神,但是同一單元中文章主旨是非常相似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目的性地去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內涵。
3.開展多樣性教學活動,拓展學習途徑
初中語文的很多知識點都比較零碎,語文教師通過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拓寬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途徑,最終實現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初中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德育活動,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氣氛,進而調動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初中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和傳統文化精神,能為廣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重要保障,同時為社會現代化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綜合性人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襲祥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6).
[2]薛占杰.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中華少年,2017(32):53.
作者簡介:溫國棟(1977—),男,廣東紫金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教務主任,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