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利 李帥 周建
[關鍵詞]螺旋式;階梯式;全方位;改革創新
隨著近年來《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文件的頒布,之前的學科教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的社會需求?,F如今,學科教學專業碩士除了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教學能力外,必須也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培養學科教學專業碩士的高校,尤其是具有先天劣勢的地方高校,應該加大對學科教學專業碩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故我們必須對學科教學研究生的科創能力培養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學科教學專業研究生科研創新培養現狀
學科教學專業研究生作為我國中小學和職業學院教師的主要后備人員,為了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提高其科研創新能力,但是,作為有先天劣勢的地方高校中的學科教學研究生的科創能力尚且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科創基礎薄弱
高校擴招后,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逐年提高,與此同時,招生的生源質量也變得參差不齊。而作為地方高校,本就處于先天的地理劣勢,教研環境不足的問題,在研究生招生過程中,大量接受的是需要調劑和破格的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在擴招環境的影響下,學生的平均的科創基礎就變得更加薄弱。
(二)科創資源短缺
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科創環境不足,辦學歷史較短,辦學模式傳統等問題,使得學校的研究生進行科研創新機會減少,科創激情降低,部分高校對研究生的科研創新經費的投入不足,也令學生的科創能力得不到相應的培養。
(三)科創能力欠缺
研究生的科創能力主要是通過科研成果來體現。研究生在核心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少,100名研究生中,只有3%的學生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97%的論文發表刊物的層次較低,并且存在著一些學術不端的行為。
(四)科創機制不健全
健全的科創機制對研究生的科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我國的高校普遍采取的都是較為傳統的機制,在地方高校中更為盛行。故對于地方高校而言,科創的機制必須進行系統性的改變,從整個學校的層面上對科創進行把控、調節。
二、學科教學專業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構建“螺旋式”立體育人模式
建立合理的“螺旋式”立體育人模式,使得學科教學研究生的科創觀念改變,變得“想創新”,并逐步提高科創水平,變得“敢創新”。“螺旋式”立體育人模式體系分為以下3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理論學習→基地見習→總結評價:考慮不同學科不同特點,建立理論學習課程標準和考核標準,構建基地學習計劃和評價標準,使其與理論學習相銜接,形成互補。最后進行綜合總結評價,增加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科創能力。
第二層次為理論學習→專業認證→總結評價:繼續進行理論學習,夯實理論基礎,并結合實踐學習,構建學科教學專業研究生專業認證,綜合評估學生的學識、技能水平和科創能力。并再次進行綜合總結評價,形成完備的專業認證標準。
第三層次為項目研究→基地實踐→成果評價:建立項目研究價值和成果評價標準,并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達到最初的研究目的。
(二)建立“階梯式”訓練體系
構建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以科研引領和支撐,構建階梯式的多級科研素質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結合地方高校生源的實際情況,建立“階梯式”訓練體系,使學生的科創能力逐漸拔高,變得“會創新”。“階梯式”訓練體系分為如下3個“階梯”。
第一階梯為科研創新能力萌芽階段:通過各類學術交流會,傳授學生科創經驗。
第二階梯為科研創新能力發展階段:通過學習科創知識,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三階梯為科研創新能力成型階段:通過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創新項目和競賽,逐步形成學生的科創能力。
(三)建立“全方位”管理體系
好的科研創新保障管理機制是一切科創活動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構建“全方位”管理體系,使得學生“能創新”。具體的構建方式如下。
首先構建驅動機制,保障科創活力;其次構建保障機制,保證科創活動的穩定;再次構建調控機制,對科創環境進行動態監控,是科創活動有序進行;最后形成反饋機制,依靠對研究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反饋,逐步調整科創保障管理體制。
依靠上述的“螺旋式”立體育人模式與“階梯式”訓練體系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在“全方位”管理體系的保障下,使得學科教學研究生最終變得“在創新”。
結 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十九大的精神號召下,形成了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改革風。高校應該意識到現在的學科教學研究生的教學模式已滿足不了新時代的需求,必須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抓緊改革機遇,積極進行改革,特別是地方性高校,在自身的先天劣勢下更應該積極改革,抓緊時機,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培育出適應新時代的新型學科教學專業研究生。
基金項目:2019年重慶三峽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號為XYJG201906,項目名稱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學科教學專業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2018年重慶三峽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項目(項目號為GJ201804,項目名稱為面向新工科建設的地方高校協同育人模式研究)。
參考文獻:
[1]常軍勝.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