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確使用改錯本可以梳理知識,查缺補漏,提高復習效率,同時,對于教師而言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是目前錯題本作用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使用過程中沒有發揮錯題本的優點。存在學生不知如何高效做錯題本,也不知利用錯題本復習,同時教師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監督的問題,經過對一個班兩次考試成績的分析發現,有效利用錯題本能夠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錯題本;初中英語;糾錯
一、 改錯本的重要性
(一) 梳理知識點
改錯本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發現知識的漏洞和薄弱項。在做改錯本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錯題有一個全局的概覽,發現錯題主要集中的知識點和題型,從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查缺補漏和復習。
(二) 提高復習效率
學生利用錯題本進行階段性復習時,能夠提高復習效率,更加有針對性。對于階段性的考試,考點往往比較集中,細致,通過平常積累的錯題本,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復習前期掌握薄弱的知識點,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復習時間,提高效率。
(三) 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錯題本本身也是學習方法的一種,掌握做錯題本的技巧和利用好錯題本,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做錯題本的過程本身是一種自我反思和糾正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元認知能力發展。
(四) 促進教師教學
對于教師而言,學生的錯題本是教與學溝通的橋梁載體,通過檢查學生的錯題本,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糾正教學偏差,指導下一步教學的重點,發現共同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生的錯題也為教師備課提供參考和素材。
二、 目前學生利用錯題本的現狀
目前許多學生和教師對錯題本都存在不夠重視的情況,學生不會做錯題本,做了錯題本也很少翻看,而教師缺乏對學生做錯題本和利用錯題本的指導,缺乏監督。
(一) 學生方面
1. 認識不足,不夠重視。學生往往對錯的題一笑了之,沒有認真對待,發現知識的薄弱點,及時查缺補漏,只把糾錯當作教師布置的作業來完成。
2. 偷工減料,機械謄抄。大多數學生的錯題本只是在任課老師的要求下,為了完成作業,將錯題復制謄抄到本子上,有的學生甚至因為錯題太多,偷工減料。另外不會將錯題根據考查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只是機械地摘抄和收集,也會導致摘錄工作量龐大。
不會寫解析,本質上也就是不知道題目考查什么知識點,更不知道這個知識點是什么,因此便存在亂寫解析,或者寫錯解析的情況,稍微好的解析寫得也不夠簡潔明了。這也往往暴露了學生的知識漏洞。
(二) 教師方面
1. 缺乏有效的監督
任課教師往往為了方便監督管理,對錯題本的格式和數量的要求簡單粗暴,全班整齊劃一,數量必須一題不少。這種方式在針對大班教學的現實情況下,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不利于不同學習程度、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真正合理高效的做錯題本和利用錯題本。
2. 缺乏有效的指導
正因為大班教學缺乏個性化的錯題整理指導,學生整理出來的錯題對自身幫助有限,不能夠充分發揮錯題本的功能。
三、 怎么做錯題本?(以英語學科為例)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兩個問題:摘抄什么錯題?怎么摘抄?最后還要對錯題進行加工。
抄什么題?
1. 抄反復做錯的題:反復錯誤的題摘抄在一起可以發現共性錯誤,找到錯誤原因,然后規避錯誤。
2. 抄易混淆知識點的題:有的題似曾相識,可是每次都會做錯,這往往是因為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一知半解,通過整理分析,對比發現區別,從而避免今后再次錯誤。
3. 抄寫有代表性的題:有的題能反映某些重要知識點的用法。
怎么抄?
1. 抄寫完整題目和選項,并寫解析。
2. 僅抄寫錯誤部分和影響答題的信息。
3. 通過剪貼的方式節約時間。
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知識梳理,便于查看,并且不會影響被剪材料上其他內容的使用,都是應該鼓勵的。尤其是在中高考復習階段,學生往往會做大量的試卷以及模擬試卷,每一題都抄可能會沒有時間,而同時卷子太多,再次翻看反而耗費時間,不如直接將有價值的題目進行剪貼,收集到錯題本上,濃縮成精華,才真正發揮這張卷子最后的價值。
怎么加工錯題?
錯題本的量累積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不進行加工整理,便會顯得凌亂,不方便使用。這里說的“加工”指的是針對錯因、知識類型、題型以及錯誤發生的頻率進行分類整理。這個過程主要有兩大好處:一是整理的過程有助于重新梳理知識點,形成知識框架,發現知識系統的漏洞;二是方便復習時使用,提高復習效率。一旦形成框架目錄,也方便繼續將同類錯題添加到適當的地方,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1. 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進行標記:人的大腦對有顏色的東西記憶效果比較好,對不同類型、不同錯因、需要不同關注度的題型用顏色進行標記,既方便查找知識點,提高效率,看起來也賞心悅目。這種直觀的學習方法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養成分類的學習習慣,內化知識,進而提高其抽象思維的能力。
2. 分模塊:就英語來說可以根據知識點分,如單詞短語類、時態語態類、從句類等等;還可以根據題型分,如填空題、選擇題等等;作文方面也可以積累一些可用于開頭和結尾的好詞好句,以及銜接句子,連貫篇章的句子;語音和拼寫方面,可以記錄一些易混淆的發音和拼寫的單詞,等等。
四、 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和監督學生學習做錯題本和使用錯題本
(一) 指導學生正確認識錯題本的作用
只有認識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才會認真去做。學生對錯題本的認識和使用是與老師的態度及教學息息相關的,老師將錯題本當回事,學生才能真正重視錯題本的作用,并在長期的學習使用中,真正領悟并學會主動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錯題本。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區自主研發的作業診斷系統,其中有一個錯題整理功能,經過一段時間使用發現,錯題率排在第一位的知識點在考試中的出錯率下降了一半。
(二) 案例教學
首先,平時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中將易錯的題提醒學生做好標記,并詳解錯因,為學生的改錯本積累素材。另外教師根據改作業中遇到的錯題,可以挑選一些學生作業作為案例,以其中的錯題,對全班同學進行案例教學,對錯題的抄寫和寫解析提出明確的要求,并且盡量涉及各種類型的題型,尤其是一些典型的例題,解析應該怎樣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出現錯誤較多和比較典型的例題,應及時提醒學生記錄到錯題本上。
另外,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在分析錯因,寫錯題解析時,將知識點以樹狀圖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在錯題本上呈現出來。知識圖形形象直觀,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意義。
(三) 定時檢查
每隔一段時間,教師需要及時檢查一下學生錯題本的積累情況,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避免一些學生偷工減料。除了直接檢查錯題本的情況,教師還可以通過小測的形式,將錯題重新出題,檢測學生是否掌握出錯的知識點。教師的時常提醒和檢查能夠幫助學生持之以恒改錯題,利用錯題本。
(四) 組織學生相互交流
教師可以組織改錯做得好的學生和較差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交流改錯經驗,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五) 通過評語鼓勵學生
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正強化和負強化,即鼓勵、肯定和批評、懲罰。對于認真的同學在班級表揚,并給班級同學做示范;對于不認真的學生及時批評,敲警鐘,及時改正錯誤,讓其他同學也引以為戒。通過這樣的互動,能夠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也能提高學生改錯的積極性。
五、 案例說明
筆者所在學校的S班級,期中考之前的改錯一直是學生自主改錯,教師只是將改錯布置成周末作業,每周一改,周一收上來簡單檢查完成情況;期中考之后,除了要求學生改自己的錯誤,教師還將平時批改作業中發現的典型題目勾劃出來,要求改錯并寫解析,而且對寫解析進行培訓,每周一收上來不僅檢查完成情況,更是認真批改學生的解析是否寫到位,知識點是否理解到位,以此落實改錯的效果。期中考之后的第二次月考,全班45名學生,進步的有30人,9人兩次考試分數持平(分差3分以內),3人退步,另有3人未完整參加兩次考試,其中,進步的30人中,進步分數超過10分以上的有17人,而班級平均分也整體提高了10分左右。高分段的人數也明顯增加,期中考90分以上的有5人,第二次月考是14人;低分段的人數明顯減少,期中考70分以下的有10人,包括60分以下8人,而第二次月考70分以下的5人,包括60分以下1人,可見不僅是高分段在進步,低分段的學生雖然基礎較差,但是也在進步。
通過對比進步同學與退步同學錯題本發現,進步同學的錯題本整理要較退步同學的錯題本優秀,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字跡,解析完整程度,二次改錯。首先字跡潦草的同學在態度上就不夠認真,只把改錯當作任務或者作業來完成;解析不完整的錯題本可以看出該生對知識點還存在疑惑,處于一知半解的情況;教師批改后,學生是否認真查看教師的反饋,是否及時訂正查缺補漏不牢固的知識點,這也影響了英語成績。另一方面,退步或者分數基本持平的學生還存在無視教師的批閱痕跡,不懂的知識得過且過,不僅沒有掌握英語的學習方法,態度上也不夠認真和重視。
綜上來看,錯題本能夠輔助英語學習,尤其幫助學生在應試教育中取得好的分數,但是錯題本能否真正發揮出它的作用以及發揮多大作用,和學生的學習態度與錯題本利用方法相關。因此,錯題本的作用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滲透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指導和提醒學生改錯,并定時監督學生改錯情況,對于優秀的錯題本樹立正面典型,鼓勵學生用好錯題本,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六、 意義和展望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錯誤也是財富,關鍵是如何對待錯誤,一個錯誤就暴露出知識點的一個盲區,只有不斷糾錯,減少盲區,才能從少犯錯,到不犯錯。對于教師來說,新教師要想快速成長,每節課后要認真反思。任何行業、任何方面的學習都是離不開反思和糾正錯誤。反思和改錯就是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一部分,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會讓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彭霞.打造“升級版”錯題本[J].中小學管理,2016(9):54.
[2]徐偉建.“破繭”行動:從師生的“錯題回眸”開始[J].中小學管理,2015(10):46-47.
[3]柴軍應.初中生“后作業”糾錯率調查研究[J].基礎教育,2015(5):52-58.
[4]陳立華.“作業診斷系統”:凸顯對學生作業的個性化研究[J].中小學管理,2012(3):10-12.
[5]陳輝,王健.學生“錯題本”的巧妙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8(9):33-34.
作者簡介:范葉巧,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