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有以下問題:一是缺少人文關懷;二是忽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三是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難以有效開發課堂潛能。所以要改變上述存在的問題,必須做到:給學生營造自立學習的氛圍,提供大膽創新的學習機會;采用互動教學方式,努力注入課堂動力;樹立創新思維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動手質疑;適時恰當的給予激勵;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在生活體驗中領悟數學的真正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僅關系到數學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系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才素質。小學階段是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很好地將學生培養成為既具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更具有探索、創新意識的新時代人才,成為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缺少人文關懷。傳統的數學教育中,教學內容主要為數學計算,因而數學教育工作通常就成為照本宣科、灌輸知識,運用相關的數學理念進行煩瑣的數學思維解析。顯然,這種教育方式就顯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失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多為基礎學習,如數字計算、乘法口訣學習等,這些教育內容自身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學生遇到困難問題時,教師強硬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這樣長此以往便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二是小學數學教學忽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最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必須對學生打下良好基礎,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從教學方法來看,在這一階段教師仍然會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以便盡快完成教學目標,因而省略了與學生的溝通環節,并直接進行下節知識的講解。同時,教師檢驗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通常會用考試的方式進行,當學生成績較高時,教師便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這種傳統教學方式,一方面扼殺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擴展,另一方面使學生長期處于考試狀態下,學習壓力增大,一旦成績因某種原因影響不理想后,自信心便會受到挫折,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三是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難以有效開發課堂潛能。近年來國家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大力推進新課改進程,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學校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教育目標,并取得了良好成績。但部分地區學校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新課程改革推進緩慢,在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有效開發課堂潛能,因此導致課堂教學資源浪費。
針對上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轉變思路,改進方法,切實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系起來的溫和、愉快、寬松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因此創設出一種寬松、和諧、自主的教育教學環境,激發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特別重要。但要創設這樣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是要做到“愛”學生,和藹可親的語言,誠懇熱情的態度,是建立師生之間和諧氣氛的前提;二是要激起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鼓勵、引導他們去猜想;讓學生積極地提問、大膽地發言、自由的想象,即使出現了錯誤也要注意寬容引導。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時,首先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將手中圓柱的側面想辦法展開,看看會成為什么圖形。有大部分同學都按照書上的方法沿著圓柱的一條直線展開,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時我們不妨鼓勵一下他們不要依靠書本,積極開拓、大膽創新。會有同學發現他們展開的是一個正方形,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側面展開得到正方形的是什么樣的圓柱體?學生會積極思維、討論,把學習活動推向一個高潮。最后很容易得出結論:圓柱的側面積都等于底面周長×高。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學,學生的學習氣氛會寬松活潑,主體性強,發展了創新的興趣,為以后的創新打好了基礎。
二、 采用互動教學方式,努力注入課堂動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需要讓學生單方面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記憶,而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影響他們思維模式的發展效率,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對學生進行互動教學,為課堂注入更多的動力。一是教師要把學生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所要教學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究,適當地布置開放性的問題,拓展他們的思維以便更好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究當中。提問的過程中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心中產生被關注的感覺,滿足他們精神世界的發展并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可以適當地選擇個別教學內容和學生到課堂外進行學習,讓廣闊的空間為他們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促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其中。三是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開展互動,按照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及口語表達能力的不同對他們進行分組,并討論解決,為學生創設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讓他們在互幫互助中更好地成長。選擇適當的問題形成小組競爭的教學格局,激發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帶動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知識點的學習當中。而且教師要把學生的個人表現、實踐參與積極性和小組平均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幫助他們感受更少的學習壓力,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家中的學習狀況,讓家長帶動他們積極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終身的數學意識,并促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更加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為他們今后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作出積極的鋪墊。農村小學教師更要積極改變當前消極的教學方式,利用農村特有的教學條件為他們創造更加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促使其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當中。
三、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論主張“以學生發展為主”,也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應該實實在在地把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上面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比如在教“長方形的周長”時,我首先拿出許多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圖形發給學生,讓學生動手先量量它的周長是多少?不少學生就依次量出長方形的四條邊,然后把長方形的四條邊長加起來求周長,而有些同學做得特別快,他只量出了長方形的一條長和寬,用10×2+6×2=32厘米求出長方形的周長為32厘米。我及時表揚了這些同學,并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同學們去發現一些簡便方法。同學們積極思考,通過討論,得出了只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的方法,順利得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上討論正方形的周長求法,推導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由于這些公式是學生自己推導的,所以學生掌握得很好,理解也比較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 樹立創新思維意識
課堂教學是教師施教、學生求學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渠道。很多教師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都忽視了知識、技能以外的各種優良品質的培養,尤其在探索意識、創新精神等方面,造成學生重知識、輕運用的不良結果。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更要探求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學生素質能力,切實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質疑
“智慧的花朵開放在手指上”,這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說明了思維與活動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及好動的心理特點,應積極創造機會讓他們動手操作,從中啟發思維,發現和掌握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 給予適時恰當的激勵
每一位學生,不管成績好還是差,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和成功者,特別是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所以,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提供充分實踐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去體驗。并對其學習結果進行恰當的鼓勵評價,哪怕一丁點鼓勵,都會使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形成“好學”的心態,以十足的信心和高漲的情緒去探索研討,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七、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在課堂中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尤其對小學生來說,色彩斑斕的圖片、優美動人的音樂、引人注目的卡通人物等遠遠比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更奪人眼目。而濃厚的興趣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不妨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緊密結合,寓教于樂,可謂是一舉兩得。如在教“數一數”這一課時,我精心制作了教學課件,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森林情境,有活蹦亂跳的小動物、有形象逼真的鳥語花香,學生仿佛置身其中,紛紛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進行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學一線的我們,必須樹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真誠的心去面對每一個學生,與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八、 在生活體驗中領悟數學的真正價值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更是為了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這也是數學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努力做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脫離數字和公式,豐富多彩起來。要將生活課題引入小學數學課堂,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運用生活化教學,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能夠讓數學真正被學生所喜歡和接受,讓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充滿創新。
小學數學課堂創新的模式并不單一,不同的課堂創新模式也會出現一定的差異性,但是這些方法不是絕對孤立的,只有相互聯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該根據知識的類型和課堂結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課堂教學,促進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作者簡介:
閆國權,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永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