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富榮
【摘要】作文是語文學科中語言文字靈活運用與思維能力的直觀體現,是衡量初中生語文層次水平和學科綜合素養的重要依據,是語文學科中極其重要的板塊。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通常把語文分為零散的幾個大內容進行課堂的教學,忽略語文學科知識脈絡相互聯系的客觀實際,讓語文學科的知識板塊有著清晰明顯的邊界,這容易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能夠讓語文知識互相滲透,不利于學生有序的語言邏輯思維的鍛煉,從而不能在寫作中形成有序的寫作框架,在寫作中思路結構混亂,語言文字邏輯關系中沒有體現出嚴謹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中考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之中,要仔細觀察并充分了解學生各階段的學習狀況,為學生安排與學習狀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與計劃,科學有序的教學策略能讓學生融入與適應教學的步伐,教師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與教學階段目標,不可盲目而行,忽略了教學的客觀規律。教師要注重語文教學中知識的緊密聯系,沒有哪一部分內容是孤立存在的,只有讓知識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才能讓知識創造其最大的價值。在平常教學中,讓學生在各個部分的語文學習積累、鍛煉寫作的經驗,不斷地克服寫作路上的障礙與困難。
一、平常教學中與中考作文接軌的重要意義
對于學生來說,作文無疑是語文學習的最后一道大難關,因為其對語文知識的綜合性要求極高,許多學生知識零散,缺乏系統的整合,難以跨越這道大難關,難以到達最后的終點。如今,語文作文的教學實際情況不容樂觀,豐富多樣的優秀作文范本也不過是教學理論,大多教師只是給學生理論的教學而缺乏實際的引導,把寫作教學理論運用于實際寫作屈指可數。教師給予學生呆板的寫作模式讓學生的寫作興趣驟然下降,沒有真正培養學生實際寫作素養與能力。教師在平常教學中重視學生寫作的實際操作性,有利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樹立平常教學與作文接軌的意識,能讓學生在積累豐富作文素材的同時,靈活地運用寫作素材寫出材料豐富、有深度的好文章,還能讓學生把語文各部分知識整合成一個整體,有利于語文學習中形成知識相互貫通的思維,增強語言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作文這一道大關。
二、平常教學中與中考作文接軌的策略
(一)注重學生平常學習中的素材積累與指導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意到寫作素材搜集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在平常學習中積累寫作素材的學習習慣。許多初中學生寫作素材貧乏,寫作語言運用老套,缺乏新意,從而導致寫出來的作文淺顯,沒有深意。語文學習涉獵的領域廣闊,為學生提供了素材積累的良好環境,可在詩歌、散文、小說、說明文等中挖掘好的寫作素材。教師要鼓勵與引導學生進行好素材的積累,并給出實質性素材運用的指導,運用豐富的作文材料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教師要完善作文素材指導的策略與指導學生學會積累運用素材寫作的體系,幫助學生學會平常學習中素材的積累,提高寫作的素養,寫出佳作,在中考作文中彰顯出寫作的亮點與深意,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博得青睞,提升總體的語文成績,處在絕對的優勢之中。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各方面進行素材的積累,讓作文中的語言文字更加的靈動與多彩。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優美詩句,并指導他們運用于描寫自然風光的泉水清澈靈動與流水潺潺的意境。讓學生記錄校園生活中所見所聞,讓初中生洋溢的青春與活力、豐富的校園生活成為文章中跳動的文字,展現出最真實純真的情感。讓學生注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經歷過的有感觸或是充滿喜怒哀樂情感的點滴小事記錄下來,成為學生獨特的寫作材料。
(二)教學中注重學生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想要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寫出新穎而有深度的文章,課內外閱讀量必不可少。教師不應該讓學生的閱讀局限在校內的課堂閱讀和作文書上,而應擴大課外閱讀書目的范圍與各類優秀的作文題材。有限的閱讀課堂不足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充分的素材,需要課外閱讀量的積累,補充課內閱讀沒有涉及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作文中能夠運用準確的語言文字抒發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教師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學習與借鑒寫作的技巧與內容蘊含的價值。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幫助學生分析寫作的技巧,向學生分享有效閱讀方法,在閱讀中積累與不斷地消化,讓學生做到讀與動手書寫相結合。
1.名著閱讀。閱讀時讓學生有意識去厘清名著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精彩的內容與文章的突出的特色,養成閱讀時做筆記的好習慣,可詳細地記錄人物的性格特點、外貌,典型的段落、情節等。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積極進取、頑強勇敢的保爾·柯察金,《簡·愛》中簡·愛出身卑微,相貌平凡卻又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泰戈爾詩選》中華麗優美但又不落俗套的詞句。讓學生寫下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寫下對故事情節、人物評析等,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記錄寫作的素材,在閱讀中培養語言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閱讀中感受人情世故,開拓寫作時的視野。通過對積累的不斷記憶與運用,在寫作時不僅能夠靈活運用,而且還能深化文章的思想與層次。
2.雜志報紙。教師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高質量的雜志報紙,例如適合初中生《意林》《青年文摘》《意林作文素材》等,適合初中學生課間休息時閱讀,文章內容與時俱進,符合青少年的閱讀,讓學生有效積累時事等寫作素材。教師也可在教學任務完成之余,讓學生分享閱讀報刊中深有感觸的文章,教師可根據學生推薦的文章,帶領著全班閱讀與討論,并分析之中值得吸收的思想、人生態度、價值觀等,使學生能夠拓展課外閱讀的同時,也能聯系社會的實際情況,分析之中所蘊含的深度意義,看透文章的本質,并運用到作文之中。
(三)樹立學生創新性的寫作思維
在平常的作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不能僅僅的讓學生積累中考優秀或是滿分作文中的優美詞句,更要讓他們在發現與學習中創新性的思想、故事情節等,許多初中學生千篇一律的不知變通的套用作文模板,文章缺乏新意,最終在作文競爭中暗淡,沒有留下一絲的痕跡。學生在積累了豐富的作文材料,具有系統性的寫作構架后,文章的創新無疑使文章更勝一籌,成為諸多競爭者之中的明星。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一定量的創新性素材,新思想、新內容、新的故事情節、新的寫作形式等。可以是新時代背景的新事件,記憶深刻的親身經歷等,這都能讓文章更具有獨特性,展現獨樹一幟的情節、語言風格。
2015年中考作文《 微光里的微感動》,一考生以三個詩風、詞風各不相同的詩詞大家,揮墨而下,書寫了一篇《古詩詞里的微感動》的滿分作文。該考生跳出常規,運用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而又鮮活的素材進行寫作創新。在時間沉淀古老的歷史人物中寫出新意,運用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創新陳舊的素材,以他人觀點為基,延伸自身角度的新觀點,最終打造出一篇別開生面的滿分文章。創新性思維的文章能夠使人震撼,教師應要學生樹立創新性的寫作思維,沖破禁錮的思維,去迎接新的思想。
三、結論
初中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與中考作文接軌,能讓學生適應中考作文的實際要求,在寫作時能夠胸有成竹,從而下筆如有神。作文是寫作個體思想與語言運用邏輯思維的體現,有深度的文章能夠體現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因此,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對進行學生寫作素材積累與指導,教學中注重學生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樹立學生創新性的寫作思維,在寫作中占有足夠大的優勢去提升語文的總體水平。教師平常教學要與作文緊密聯系,逐步實現接軌而不是脫軌!